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個人背打穀…

字數:4825   加入書籤

A+A-


    走了水的麥田,需晾曬兩天才能犁。父親便合計著先將梘槽田和李家田的麥子割了,晾曬幾天,再開始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前兩天,父親跟我們一起割麥子,第三天父親犁地去了,剩下的麥子都由牛二娃我們兩個割完,到那時,駱家灣的麥田也已經犁完,接下來便開始下一輪打麥子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有些人手多的人家,已經開始放水耙田,做插秧的準備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為了加快進度,提前搶到水,早日插秧,父親準備後麵兩個地方的麥子都使用腳踏打穀機打麥子,隻是揚麥子的人比較辛苦,便拉了母親每天去田裏幫一會兒忙,再回家打理家務和做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隻要是能用上的農具,父親都會想辦法置辦齊全。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剛分到戶那兩年,隊裏的打穀機也給分了,一台機器五家人共同使用。每到收割季節,打穀機的合理分配使用,成了一個大難題。趕上好天氣,誰家都要用打穀機,難免會引起爭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為了使用方便,也不耽誤生產,後來父親提議將小組裏的這台打穀機折價給一家人,其餘的人家到時就自己想辦法。提議經過小組成員的一致通過,但是誰家都嫌棄這打穀機過時了,不願意要。父親考慮著家裏田地多,使用機器的次數多,再加上屋頭經濟不寬裕,便以八十塊錢的價格將那台打穀機買了過來,用了兩年,父親嫌它笨重又還老舊,就重新買了一台新機。買的這台新機,輕巧一些,估計百把斤左右,使用起來也不費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打穀機一直以來,都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到田裏。那樣一來,單是搬用具都會耽誤許多時間在路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問了父親這台打穀機的大約重量以後,我給父親建議說“幹脆把打穀機綁在背架子上,讓牛二娃一個人背,剩下的頂棚以及其他工具,我們三個人就可以一次性拿完了,那樣不耽誤時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父親想了想,同意先試試看,能不能綁。畢竟這之前從來沒有人這樣幹過。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台打穀機是雙人式的,也就是可以兩個人同時使用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它由頂棚、桶鬥、滾筒和踏板組成,頂棚可以拆卸,其餘幾部分是連接在一起的無法拆卸。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頂棚的框架使用角鋼做成,蒙上一層塑料布,避免使用時穀粒外飛;桶鬥架子也采用角鋼製成,中間釘上鐵皮,便成了盛穀粒的桶鬥;踏板是用木板做成的,兩邊有軸連著滾筒,人站上去,一踩踏板,滾筒就會轉動起來;滾筒上麵有很多齒,滾筒一轉動起來,穀粒就會脫落下來,掉在桶鬥裏,待到積存多了,用一根長木棒或者是一把小釘耙,將穀粒扒拉出來,再用撮箕撮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整台打穀機的重量都集中在滾筒這邊,所以背的時候,必須將滾筒朝上,才不會費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先將背架子平放在地上,繩子由頂端穿出來,兩人合力將打穀機放平,抬到背架子上麵,確保背架子的位置處於打穀機桶鬥的正中位置,繩子從滾筒中間穿過,綁到背架子的兩隻腳上,係牢實。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後抬著打穀機的踏板,整個扶起來。父親扶著,示意牛二娃蹲下去背起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剛起身的時候,牛二娃有些站立不穩,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幸虧父親及時穩住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站穩腳跟,牛二娃試著抖了兩下,感覺一點問題也沒有,便讓父親撒了手,一個人興衝衝地背著跑了,邊跑還邊得意地說“嗬嗬,這麽輕的東西也要兩個人抬,這些人的力氣也太小了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一路上,遇到好些人,一看到牛二娃背著打穀機,都自覺地給他讓路,還不時誇他力氣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有人誇,牛二娃更是得意極了,腳下頓時踩了筋鬥雲一般,跑得那叫一個快。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經過老碾房的時候,在那閑聊的幾個人,一見這陣仗,都驚奇地瞪大眼睛看著牛二娃,嘖嘖稱讚著。隊裏的人都知道,父親家這台打穀機是整個生產隊裏最大最重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喲嗬!真看不出來,這牛二娃力氣這麽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咳!山裏人嘛!力氣肯定大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可是第一次看見有人這麽幹的,以前誰家抬打穀機不是兩個人啊?他家倒好,一個人就頂兩個人用了!嘖嘖······”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你要是羨慕山裏人力氣大,以後你家也找一個這樣的上門女婿好了!哈哈·······”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一聽到有人誇,牛二娃的心情好得很,腳下便像生了風一般,很快就到了田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由此,牛二娃一個人背打穀機的事,便傳成了生產隊裏的佳話。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踩著麥田埂下的麥溝,牛二娃將背架子放在了田埂上,脫開背架子的背繩,一手扶著背架子頂上的角,站了起來,伸直腰杆,試著一個人將打穀機放平在地上,解開繩子,卸了下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我們三人也相繼到了麥田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父親將田當頭上的幾把麥子挪開,騰了一空地出來,跟牛二娃合力將打穀機拖進了田裏,架上頂棚,試著踩了幾下踏板,滾筒便開始轉動起來,發出一陣“嗚······嗚······”的聲音。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父親收了一捆麥子,抱著走上前去,一隻腳站到打穀機的站板上麵,另一隻腳踩在踏板上麵開始用力地踩一下,鬆一下,隨著慣性一上一下的踩踏,打穀機便不停地轉動起來,再將麥穗頭塞進去,左右反轉再拍打一下,麥粒就全下來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學著父親的樣子,我和牛二娃也跟著父親上了手。由於我的手短,不能像他們一樣大捆大捆的抱,隻能一小把一小把的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母親在旁邊將脫了麥粒的麥稈鋪在地上,放上簸箕,等著揚麥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一會兒功夫,桶鬥裏就塞滿了麥粒跟麥殼子以及沒有抓牢掉進去的麥稈,父親讓我去掃桶。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我取了長木棒,握住頂端,另一頭伸進桶鬥裏去,將麥粒及其雜物一並扒拉出來,用撮箕給撮了倒進母親提前預備好的簸箕裏,母親便開始揚麥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停歇的忙碌著,臨近中午時分了,母親回家做飯去了,我便接替母親揚麥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陽光火辣辣的直射下來,我們熱的汗流浹背,晶瑩的汗水如雨水一般不停滴落下來,沾濕了我們的衣裳。出了太多的汗水,口渴的不得了,一大壺水,不一會兒就給喝個精光。後來實在渴得受不了了,沒等母親做好飯菜,我們便提前回家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經過幾天的辛苦勞作,麥子終於收完了,曬幹收進樓上的儲藏室裏堆放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