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曾經屠城 剃發令出

字數:3618   加入書籤

A+A-


    見公主這麽說,龔鼎孳趕緊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說了起來。
    聽龔鼎孳說了很多後,顧橫不免感慨道:“原來位於江南魚米之鄉的江陰縣距離之前戰火紛飛的南京不遠。隻可惜……”
    顧橫還未說完,龔鼎孳忙追問道:“隻可惜什麽?”
    “隻可惜當時的方亨,作為儒生向滿清投降祈求富貴的他,不會預料到他自己在即將赴任的這座城池的未來。”
    聽顧橫這麽說,龔鼎孳不免有些好奇,畢竟龔鼎孳並不是穿越的,他不知道江陰的結局。
    所以龔鼎孳忍不住開口問道:“公主,這座城池的未來是什麽?”
    “是江陰百姓死守城池,最後寡不敵眾卻無一人投降,被滿清屠城泄憤的結局!”顧橫有些不忍,閉著眼睛答道。
    聽到這裏,龔鼎孳腦海中突然有了從前聽孟仙舟說過的建虜屠城的畫麵。
    凡是遇到強烈抵抗,建虜在破城後便會屠城!
    屠城時建虜兵見人就殺,有時候一座城內布滿了一座座因屠殺堆屍而成的小丘!
    還有些城破後,城外的各個村鎮內,都出現了建虜的騎兵。
    這些建虜搶掠村莊,搶掠其間,喪盡天良的建虜摔死了不少小孩兒。
    一些四五歲的小孩兒甚至被建虜軍用長槍紮穿後挑向空中,而另一些小孩則被喪心病狂的建虜兵當"毽子"踢來踢去,直至小孩兒身死。
    還有屠殺後的城內各處,皆能看到鴉食人心肝,狗食人肺腑的景象!
    另外,臨河的城池,據說浮屍日益漲滿,堆積數重與河水之上。
    有漁人撈得鰻魚,卻見其為赤色。原來此間的鰻魚多鑽入浮屍之腹中,終日以人肉為食,所以導致魚身顏色發生了變化……
    龔鼎孳不敢再想了,忙神色鄭重地勸顧橫道:“公主,芝麓懇請公主能派兵在江陰一戰!”
    顧橫見龔鼎孳突然如此嚴肅,不禁問道:“我若不願插手呢?”
    龔鼎孳忙道:“公主,若你不插手,江陰的百姓即便想反抗建虜,也必敗!”
    “可是,建虜對於曾經反抗他們的漢人百姓,從不會手軟,而且凡是遇到曾經抵抗的城池,建虜都會屠城!”
    說到這裏,龔鼎孳開始跟顧橫說起孟仙舟曾告訴他的,也是他剛剛想到的那些畫麵。
    詳細講述了建虜對於曾經反抗他們的漢人,以及拚死抵抗的城池,是如何殘忍處理的事情。
    顧橫越聽,臉上越多悲憤之色,沒想到建虜這麽沒人性,這麽殘忍!
    顧橫勉強讓自己冷靜下來後,開口道:“芝麓,建虜如此對待我大明百姓,我自會讓新軍出動,殺建虜個片甲不留,保護江陰百姓!”
    “隻是,在此之前,你還需要與我多說說目前江陰城內的情況,我們才好商議對策,確保萬無一失!”顧橫看向龔鼎孳,認真地道。
    “是!公主宅心仁厚,心懷天下,芝麓必當將了解到的所有情況都說與公主聽。”
    見顧橫點了點頭,龔鼎孳繼續說道:“如今的江陰百姓,無所適從,也不知未來是否還能安居樂業,畢竟,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是人人向往的樂土。”
    “而且這方亨,剛來時倒也是一位明白人,雖說已經剃發梳辮,形象一言難盡,但是為了表示對於江南百姓的親近,他一度穿上了大明的冠服。”
    聽到這裏,顧橫直覺方亨若真隻是一心想親近江陰百姓,怎會讓江陰百姓有今日之聚會?
    因此顧橫道:“隻怕這一舉動之於他本人,卻另有目的。”
    “公主聰慧!方亨在不久便下剃發令,要求江陰百姓和他一樣,以這般形象示意歸順建虜。”龔鼎孳答道。
    顧橫分析道:“剃發梳辮這一舉動,首先之於江陰百姓屬於強製形象奴役。”
    “再者,也是赤裸裸地想同化漢人的行為。從前蒙古入主中原,問鼎天下,也不曾這般要求!江陰百姓自然不會同意的!”
    “公主分析的不錯,沒多久,江陰縣所屬府衙常州府之新任清朝知府宗顥下令,要求江陰民眾須在三日內完成剃發。”龔鼎孳答道。
    見顧橫在聽到“宗顥”這個名字時,滿臉不解。
    龔鼎孳又開口介紹道:“說來有些許諷刺的是,這位滿清常州知府宗顥,是崇禎六年舉人,崇禎十六年進士。”
    “明亡之後,他先向李自成大順軍投降,李自成軍隊被清軍打敗後又再次向滿清投降。”
    “任職常州知府後,宗顥利用推行剃發令的機會,將與之有嫌隙的原明朝禮部侍郎管紹寧與太常少卿楊兆升滅門。”
    “所謂三姓家奴,不過如此這般,流淌著華夏兒女的血,卻賣主求榮,著實可悲。”龔鼎孳評價道。
    “在宗顥的三日剃發令的烘托下,江陰百姓群情激憤,氣氛一度劍拔弩張。”
    “沒多久,江陰當地鄉耆何茂、邢叔、周順、邢季、楊芳、薜永、楊起、季茂、辛榮等人呈書,請願留發。”
    “你的意思是江陰當地德高望重的老者,都這麽做了?”顧橫忍不住再次確認道。
    “是的!他們都這麽做了!”
    得到龔鼎孳肯定的答案,顧橫從老者們提交“請願書”這一舉動可斷定,他們終究無法擺脫中國綿延至今的儒生抗爭的心態。
    這樣遞交請願書,其實很難撼動統治者。
    自古以來,遞交請願書的儒生也好,老者也罷,幾乎也都很難得到善終,因為,請願者已經讓統治者了然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就很危險了。
    事實也是如此,隻聽龔鼎孳繼續道:“這封請願書的接受對象,江陰清派知縣方亨見到文書後,對於遞交者破口大罵。”
    “儒生鬥而不破,但也絕非等閑之輩,眾人回方亨道,說方亨乃明朝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來做清朝知縣,羞也不羞、醜也不醜?”
    “方亨如何回應的?”顧橫忍不住問道。
    但其實顧橫知道,如果方亨此人還有一丁點廉恥之心,應該默不作聲才對,不過,顧橫猜想此人並沒有廉恥心。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