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憤怒的弘治皇帝

字數:5183   加入書籤

A+A-




    幾天之後,京城皇宮太和殿內。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
    “這是戴珊從山西發回來的奏疏。”
    “山西的糧商囤積居奇、聯合哄抬糧價,平時幾文錢一斤的糧食,現在至少都是已經賣四五十文一斤,有些地方甚至於都已經到了一百多文一斤。”
    “饑民賣兒賣女也不過隻能夠換十幾斤糧食而已。”
    “還有,這些奸商、貪官汙吏,朝廷調撥的賑災糧不僅僅沒有用於賑災,還被這些人勾結在一起,轉手高價倒賣出去。”
    “比起天災來,更甚十倍、百倍!”
    弘治皇帝將一封奏疏狠狠的丟在地上,整個人憤怒無比。
    伴隨著戴珊、李東陽兩人前往山西、北直隸各地視察災情、賑災救災,同時廠衛的力量在兩地暗中走訪、調查,弘治皇帝也總算是知道了下麵的真實情況。
    “你們不是一直都在說什麽中興、說什麽盛世嗎?”
    “說百姓富足、國泰民安、海清河晏嗎?”
    弘治皇帝猶如一頭憤怒的獅子,他感覺自己的信任喂了狗。
    自己一向信任這些文官,這些文官們說什麽就是什麽,在他們的吹捧之下,弘治皇帝也覺得自己貌似還做的不錯。
    弘治中興、弘治盛世等等,甚至於弘治皇帝還覺得大明比起以前來要好很多、很多。
    可是現在,戴珊、李東陽的奏疏上說的還算輕了。
    廠衛這邊遞交上來的內容那是看得人觸目驚心、心驚膽戰,餓殍滿地、路有白骨、易子而食、流民四起、盜匪賊寇一下子多如牛毛,甚至於在山西的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農民暴動,攻打縣城。
    下麵已經水深火熱、波濤洶湧,然而到了京城這裏的時候,自己甚至於都沒有收到相關的任何奏報。
    以至於自己一直都以為,隻要自己下令開倉賑災、調撥糧食到了下麵,這下麵的百姓就可以度過這次饑荒。
    自己實在是太天真了,也太幼稚、太傻了。
    虧自己一直都相信他們所說的一切,信任無比。
    可是到了現在,弘治皇帝才算是看清楚了這些人的真麵目。
    一個個表麵是一套、背地裏又是一套。
    在自己麵前裝窮,可是背地裏在琉璃閣上萬兩銀子的花出去都不眨下眼睛的,生活無比的奢侈、墮落、腐化,卻總是要求天子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
    這些官員自己一個個屍位素餐、不思進取、每天喝茶沒事做,但卻是要自己勤勉,自己每天批閱奏疏都要批閱到很晚。
    而根據廠衛的消息,朝著的這些官員們下了朝之後,生活可是非常的豐富,青樓楚館、劇院聽戲、遊山玩水、喝茶遛鳥,小日子過別提有多舒服了。
    至於地方的這些官員,那小日子就更舒服了。
    每天睡到自然醒,喝喝茶、看看書,遊山玩水、撈銀子,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一個個在地方都是土皇帝,為所欲為。
    平時貪汙就算了,這到了饑荒之年的時候,朝廷下撥的銀子、糧食,那是層層克扣,到了地方的時候,幹脆就官商勾結,大發國難財。
    這就是自己一直以來信任的官員,這就是這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弘治皇帝非常的生氣,生氣的不僅僅是因為山西、北直隸各地官員官商勾結、大發國難財,更生氣難過的是自己一直以來對他們的信任,這種信任喂了狗。
    看著幾乎是咆哮一般的弘治皇帝,劉健、謝遷、馬文升、侶鍾、閔圭等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都不敢在這個時候引火燒身。
    對於下麵這些官員的所作所為,他們太清楚了,比誰都清楚。
    大明朝廷發放的俸祿少得可憐,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們這些當官的過上體麵的生活,所以從上至下其實都在撈錢。
    隻是有些已經稱了規矩、成了默認的潛規則,比如下級官員給上級送冰敬、炭敬什麽的,再比如拜訪的時候一字千金什麽的,同鄉、同門之間拜訪的時候送點土特產什麽的。
    這些都已經算是大明官場上公開的事情了。
    像內閣首輔劉健,他就沒少收這方麵的東西。
    劉健老家在河南,這些年來,河南的地方官、王爺、河南籍的官員等等不知道給劉健送了多少的禮。
    劉健在河南老家這邊有幾萬傾的良田,這些田是怎麽來的,恐怕也就劉健自己知道了。
    劉健的老鄉劉宇就是靠著給劉健送禮,得到了劉健的賞識和提拔,這才有機會做了三邊總製,才有機會提拔上來,在總製大同、宣府、山西三邊鎮的時候。
    他私開馬市,通過向草原韃靼部落走私鹽巴、糧食、鐵器、茶葉等等,然後再將交換到的馬匹轉手一賣,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大發其財。
    事情遭到其它官員的舉報,他就不斷的給劉健送禮,讓劉健這邊一直給包庇下來,甚至於後麵這個劉宇還被封了一個靖邊伯,當上侍郎、尚書。
    劉健是內閣首輔,連他都是如此,其他的官員也都不例外,整個大明朝上下其實都是天下烏鴉一般黑。
    大家都差不多,也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
    饑荒之年發財這幾乎是已經成為了大明地方官員最為重要的收入之一了,平時壓榨百姓,這百姓都成窮鬼了,根本就榨不出多少的油水來。
    唯有這饑荒之年的時候,上可以貪墨朝廷下撥的賑災銀子和賑災糧食,下可以倒賣糧食賺錢,也還可以借著流民四起、保境安民的由頭敲詐地方的地主、士紳什麽的。
    總之就是上下通吃,往往一次災荒可以讓這些地方官員撈到好幾年都撈不到的銀子,有時候朝廷明明已經免除了稅賦,這些當官的卻是隱瞞下來,繼續征收,然後全進了自己的口袋。
    所以他們很清楚,很清楚下麵這些官員們的所作所為,尤其是最近送禮的人多了很多,送的也貴重多了。
    他們就很清楚山西和北直隸的情況了,不用想也都知道,朝廷下發的糧食肯定是被貪墨了,也是一定不會到饑民嘴裏麵去的。
    眾人不語,弘治皇帝看的就更惱火了。
    一直以來這些大臣們都是這個鳥樣子,一個個都是敢於直諫之士,都恨不得吐自己一臉吐沫,都說要天子勤儉節約、勤政愛民、寬厚仁慈、垂拱而治、以仁義道德威服四海。
    可是當國家真正有難,韃靼扣關劫掠邊民、西南土司反複無常、東南沿海倭寇肆虐,現在災民遍地、流民四起的時候,這些人又一個個都裝死了。
    要麽就說沒錢,要麽就是臣不知道該怎麽辦,要麽就是欺上瞞下,隱瞞下麵真實的情況,歌功頌德什麽的。
    國家有難的時候,這些人一個都用不上,什麽事情都辦不成。
    弘治皇帝重重的坐在龍椅上,想到外麵的災民,餓殍滿地、易子而食、草木皆光的場景,愛民如子的弘治皇帝都憂心無比。
    可是一股深深的無力感籠罩在弘治皇帝的身上。
    大明弊病叢生,自己一直都想要做一些事情,可是一直以來無形之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枷鎖束縛,讓弘治皇帝始終都沒辦法實現自己的治國方針。
    這些文官們從思想、行動、經濟等多方麵將自己給死死地束縛住,束縛在這個皇宮裏麵,看似高高在上的天子,實則聖旨出了京城都成廢紙了。
    這一刻,弘治皇帝想到了朱厚照,想到了朱厚照所說的那些話。
    “自己總歸是要做一些什麽的,至少要給照兒掃平道路,讓他以後更順一些,能夠去做一些真正有益於大明的事情。”
    想到這裏,弘治皇帝又打起精神了,目光如炬,眼神之中閃過濃濃的殺意。
    “傳旨給戴珊和李東陽!”
    “所有貪墨朝廷賑災糧食、官商勾結、不開倉賑災的官員、官吏,一律抄家處決,三族流放雲貴、瓊州、遼東。”
    “所有囤積居奇、哄抬糧價的商人,一律抄家處決,三族流放千裏!”
    “陛下,萬萬不可啊!”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在場的這些朝中重臣頓時就趕緊齊聲的說道。
    “陛下,治國當以仁義道德威服四海,寬厚仁慈、以孝治天下才可令天下人臣服,切不可大開殺戒,以致寒天下人之心啊!”
    “下麵官員雖貪汙之人,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略微懲處一番、以儆效尤也就可以了,且不大開殺戒,大殺群臣,以至天下官員、士紳人人自危。”
    “況且,現在正是饑荒之年,朝廷尚需要各級官員通力協作,賑濟災民、挽救蒼生,不妨給他們一個立功戴罪的機會。”
    “是啊,陛下!”
    “萬萬不可大開殺戒啊!”
    “陛下,處置一些奸商、貪官,以儆效尤即可,萬不可大開殺戒以致有損您寬厚仁慈、愛民如子之聖明。”
    一個個大臣都紛紛站出來反對,這也是一直以來慣用的手段了,隻要大家反對,弘治皇帝一般都是不會堅持己見的,因為他是一個沒有什麽主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