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高句麗使節 一
字數:4823 加入書籤
這個時候可沒有電腦,所以銀行的操作流程還是比較複雜的。
別的不說,就是取款,除了存折之外,還需要密碼,個人印鑒。如果異地取款的話,還需要存款銀行開設的委托收款等資料,總之比較複雜。
至於具體的業務,主要也是做好防偽和審核。
存折雖然有防偽,但是還是要做好保管,特別是空白的,絕對不能遺失的,不然可能真的很麻煩。銀行員工在存折手工記錄存取款的信息後,還需要加蓋兩個經辦人的個人印章,還有銀行的專用公章。
手工時代,辦理任何業務都需要兩個人處理,一個經辦,一個複核,還有一個崗位叫事後複核,主要就是審核上一日的查驗記錄以及核對。
希望這幾年,嚴英培訓的人員夠用吧。
“行了,事情暫時就先安排到這。韓安,派些士兵,把他們的物資,給他們運送過去。”見到事情安排完成,楊正也開始了送客。
“臣等告退。”
接著和韓安一起往倉庫領取物資去了。
楊正也又盤點了下自己的財產,少了一大塊啊。
紙幣倒是不需要什麽錢,印刷起來成本也還行。但是銀元還是挺貴的,何況幾天一天就是六百萬呢。
加上其他的物資,又是三十多億沒了。剩下的隻有一百出頭了,沒意外還能抗的住。畢竟該花的,都已經花掉了,後麵的大額消費就沒多少了。
雖然現在紙幣流通很好,但是楊正又不敢大規模兌換,發放和兌換,都是和銀元價值保持1:1,這樣勉強達到平衡。希望百姓們不要隻存紙幣,不存銀元。
安排好了一堆的事情,楊正也放鬆了幾天。
這幾天的時間裏,主要在太陽能發電廠那裏。
見到士兵們學習態度都很好,太過於複雜的可能不會,但是簡單的電路,已經沒問題了。
於是便讓馮修德派遣一批人,往各地縣城趕去,在當地縣令的協助下,把縣衙和各地學校的電燈先裝備上。
楊正也沒有到處跑著去散材料了。
一來,比較分散,太過於麻煩。二來則是各地的水泥路基本都已經修通。四輪馬車載貨量又大,所以直接讓電廠的員工坐著馬車去就行了。
因為這些人也都屬於電力係統的技術工人了,所以楊正在和馮修德商議後,直接把電工連極其成立的學校,進行改組。
成立皇家電力公司,馮修的擔任總管,負責各地電力設備的搭建,電力人才的儲備等工作。
現在新城的發電站已經修了三四百畝了,不過因為新城還沒建設好,隻能先供給周邊的幾個工廠使用。
為了避免電力大量的浪費,所以暫時停止了擴建。隻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人員培訓。
因為電工連是使用視頻培訓比較早的地方,所以這裏的人員基本都有小學知識了。楊正又放了一些電力放慢的書籍,甚至包括火力和水力發電的,讓他們學習。
為了鼓勵電力公司員工,直接套用了新製定的薪資條例,最低電工就是三千元,也就是六圓大洋每個月,然後每晉升一級,薪資都會提升。
具體的考核則是交給了馮修德,畢竟這裏他的水平算是最高的了。
楊正則是回到了大殿,開始了避暑環節。
還沒幾天,蕭首相和陳吉盛就一起前來。
“參見陛下。”二人進入大殿後,一起行禮說道。
“何事?”楊正坐在椅子上問道。
“回陛下,高句麗派遣使節前來,想要和大隋結盟。”蕭首相嘴角抖動了兩下,說道。
“結盟?高建武腦子有病了啊?使節是誰啊?”楊正不解的問道。
要知道大隋和高句麗可是有血海深仇的,隋軍征伐遼東的時候,遇到了洪水,淹死的士卒無數。高句麗不但不掩埋,反而做成了京官,中原百姓哪個不是恨之入骨。
“使節是淵蓋蘇文為首的。另外南室韋的金永平也帶著牛羊人參前來拜見陛下。”蕭首相緩緩說道。
楊正沉默了,開始回想淵蓋蘇文此人。這個人確實不簡單,在高句麗也是算的上有能力的人了,後來還殺了高建武,立高藏為王,自己擔任攝政。
軍事能力還是有一些的,太宗李世民征伐遼東,也沒有竟全功。一直到李治才派遣薛仁貴徹底滅了高句麗。
高句麗和高麗沒什麽關係。高麗是朝鮮半島上的國家,高句麗是中國遼東地區的少數民族,從漢末開始崛起,一直到滅亡,共七百多年。
因為漢末一來,中原一直內亂,所以也顧不上遼東的高句麗,所以他們就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到了隋末,盤踞東北,也算是一方比較大的割據勢力。
人口的話在滅亡時有近七十萬戶,三百萬到四百萬人,軍隊高峰期有六十萬。再加上地理方麵的原因,確實不好打。
接著蕭首相又介紹了此次使節的由來。
隋文帝以及楊廣幾次征伐,也大大消耗了高句麗的國力,現在中原又增兵幽州,所以高句麗朝野上下也是比較擔心中原再次征伐。
金永平在去年被楊正任命為南室韋都護之後,得到了一批鎧甲,還有大量的物資,更重要的是知道了隋朝居然早草原複立了。
所以金永平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從各城池皇家商行裏進貨,然後到北室韋以及遼東各地販賣。所以遼東方麵也得到了草原相對準確的信息。
原本隻是聽說隋軍占領了草原,不過很多人都不信,隻是聽聽。
現在金永平到遼東貿易之後,準確的消息就得到了
經過朝廷的討論,於是便派遣使節到草原,希望結盟,共抗中原大軍。
楊正也算是知道了事情的由來,不過占領草原的消息能瞞一兩年,也夠了。還是因為現在這時候信息流動緩慢,哪怕自己派遣斥候查探,路上就需要一年半載的了。
結盟的話從軍事上說倒是可以,不過政治上就不可取了。
畢竟自己的先祖一直都在征伐遼東,到了自己這裏,居然要和敵人結盟,恐怕滿朝文武都不會答應。
“他們過來除了結盟還有別的嗎?”楊正提振了下精神,問道。
“他們還想從這裏購買一批武器鎧甲。”陳吉盛頓了頓,說道。
“嗬嗬,他們還真敢想。”楊正笑了笑,說道。
突然楊正想到了,中原也在發展火器,如果自己實力太強,他們不會自己提前進攻高句麗了吧。
“中原現在火器大概多少了?”楊正轉頭問孫國安。
“回陛下。截止上個月,他們火炮三十門,火槍三千。正在由李靖將軍訓練。”孫國安想了想回答。
中原的軍事情報還是比較容易打聽的,他們現在鋼鐵不行,所以隻能鑄造銅製的大炮,火槍。消耗太大,很容易推斷。
楊正想了想,情報三千,即便有隱藏的,也不會超過五千。不過隨著技術的加強,加上中原也開始使用銀幣和紙幣,所以很多銅錢也都節省了下來,材料方麵想必是要充足一些的。那麽一年按照一萬杆火槍,一百門大炮。
主要的火炮部署方向必然是麵向草原,放到遼東的隻能是少數。不過即便是少數,恐怕也不是現在的高句麗軍隊抗的住的。
還真有可能先滅了高句麗,解除中原的後顧之憂。畢竟不能在和草原決戰的時候,還擔心後方高句麗突襲。
看來,要要提升一下高句麗的軍事實力了,要售賣一些對自己沒什麽影響的武器。
火炮火槍之類的倒是可以售賣一批,畢竟製造不易。中原集合全國的力量,都沒生產多少,放到高句麗,恐怕比自己買的還好貴。
這些對自己也沒什麽影響,畢竟自己的迫擊炮都要比對方遠的多,而且火槍操作複雜,還要布陣成密集陣型才能保持火力輸出,和自己的武器相比,差的多。
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花錢太多了。教育經費,加上助學金等,上千萬銀元。雖然有一半是紙幣,商場裏麵的銀元價格也不貴,但是這麽多的貨幣放出來,要有貨物回收的。
所以能夠售賣一批對自己沒太大影響的軍火,賺些錢,還是沒問題的。
“你們先見見吧,看看他們過來到底是什麽意思。”楊正也不想了,對蕭尚書說道。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