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定期 3
字數:4645 加入書籤
既然聽不懂,楊正也就不再管了。
隻是準備了一套小學的課本,和其他的一些書籍,讓一起帶過去,希望先讓其學習一下吧。
經過一堆誰也看不懂,或者說楊正不能理解的流程之後,最終日期終於定了下來。定在中原永昌七年十月十日,草原則是大業二十八年十月。
草原暫時使用的是大業年號,暫時沒有修改。
說是根據屬相之類的的確定的,楊正也不懂,隻是在蕭太後同意後,點頭同意而已。
然後禮部開始派遣使節出使,定期。
因為暫時禮部沒有尚書,或者說隻有幾個禮儀官。楊正便和內閣商量了下,把上次瓊林宴負責禮儀的禮儀官,韓元,提拔為禮部侍郎暫代,負責定期事宜。
楊正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迎娶皇後居然還要給彩禮。還要價值不菲才是。
一般皇帝娶親花費都要上百萬兩,而且是不能節省的。即便清末光緒時期,國庫虧空,聘禮也用了五百多萬兩銀子。
所以在蕭首相找到自己報賬的時候,楊正都懵了。
一看賬單,花銷也有一百多萬銀元,這還僅僅是內閣準備的禮品。
不包括自己從皇家商行拉過去的貨物,例如琉璃器、各種類的酒、自行車都有百輛。直接送的金幣就有一萬枚,銀元十萬快。所以聘禮總共裝了兩百輛馬車。
楊正見到賬單,臉都有些黑了。
“陛下,花費是有些大。不過陛下迎娶皇後,乃是大事,不能節省啊。”蕭首相見到楊正有些不開心,連忙上前小心勸解到。
楊正知道這件事不能怪他,曆來都是這樣。隻不過還是有些心疼。
主要是因為當初以為內閣花銷用的稅收,所以自己才添加了一萬金幣,不然說什麽都不會加金幣的,多給些皇明商行的貨物多好啊。哪怕換幾輛小汽車送過去也行啊。
何至於花銷這麽多。
“沒事,一時之間有些感慨罷了。”楊正歎了口氣說道。
突然,楊正想到了什麽,趕緊問道:“蕭相,現在宮裏兩個才人的聘禮怎麽算?還有現在不是選妃嗎?那些人也要聘禮?”
“回陛下,宮裏兩位現在家人還沒有找到,所以暫時倒是不需要。不過現在選妃的女子,如果選上了,倒是需要的。”
楊正聽到這,有些愣住了。
“陛下,陛下”見到皇帝眼睛都瞪大了,蕭首相趕忙提醒說道。
“陛下,其實他們的聘禮不用太多,幾十萬或者不到一百萬銀元也就行了。畢竟隻是妃子。”見到皇帝沒反應,蕭首相解釋著說道。
楊正聽到這裏,倒是有些放心了。不過想想現在自己選的,有七八個人,那豈不是要有七八百萬兩啊。
想到這,有心傷起來了。
“去找孫國安,領取吧。”楊正沒辦法,隻能和蕭首相說道。
蕭首相聽到這,趕緊行禮道謝。然後和孫國安一起去倉庫領取銀元去了。
難受啊,自己又不能像某些皇帝那樣不講規矩,隻能承受了。好在婚禮的流程已經慢慢開展,從祭告天地,臨軒命使,納采,問名,納吉,到現在的納征,告期,當然了,後麵還有告廟,冊後,命使奉迎,同牢合香。
難啊。
楊正默默的想著,然後跑書房看書去了。
反正定襄到長安,接近兩千裏,過去一趟,也不容易,大車小車的沒個把月也到不了。這還是因為道路修通的緣故,中原那裏雖然修的不多,但是還是比以前好走多了。
時間已經進入了八月份,各部隊的征兵工作已經完成,正在由參謀部組織人員進行訓練。
當然,最為楊正重視的,可能就是教育總局開展的教師培訓了。
也是這些人本就有基礎,而且小學內容的知識也不是很複雜。更重要的是,楊正對於這些教師全部按照後世的模式,進行了分科。幾門主課,由不同的人負責教授。
這樣的話,一個人需要掌握的知識,就有限了。
加上多媒體的培訓,教師們也都理解了,授課的模式,以及方式,剩下的經驗,就是需要她們慢慢的在工作中掌握了。
當然了,第一批的教師資格證書,已經考核完畢。考試合格的人也已經發放證書,並且分配好了各縣的學校。
也是因為楊正比較重視教育,所以各地縣令也都是發動百姓,把學校的校舍都給整理好了,各地百姓對於此事也非常重視,因為他們也知道,現在修建的學校就是給他們自己的孩子們學習用的,而且還不要學費,還管飯,所以對於此事的積極性,還是很重視的。
各種教學設備,當地能夠做的,都已經給做好放上了,諸如黑板桌椅等物。加上電力公司裝備上的電燈等物,可以說現在開課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當然了,現在開課還是比較早的,畢竟現在教師們都在進行為期七天的手槍培訓。
楊正也過去看了下,發現居然還有幾十名男教師。
經過詢問,才知道有些人暫時沒有考取科舉,但是也需要一份工作養家,所以就先考取了教師資格,然後再進行科舉。
對於這些,楊正也沒有說什麽,畢竟也都是個人意願。
再者說了,一所學校多幾個男教師,也能調節下陰陽。
不至於太過於單調。
學校這裏的事情既然霍小玉已經安排好了,楊正便沒有對教學的事情再做安排,隻是和霍小玉商量了下後勤事宜。
首先就是修改後的教科書,已經拿去印刷廠開始印刷了,一下如此多的印刷數目,紙張都不夠了,畢竟現在隻是用草木製造紙張,麥秸還沒有收獲。楊正隻能跑去又送了一批紙,夠印刷廠用個一年半年的。
書籍方麵改動不大,隻是每冊多了幾頁,這樣多安排幾節課,每個學期多學習一些也就夠了。
教學用具的事情,楊正第一年倒是全部提供了,不過以後的,楊正已經安排霍小玉進行采購了。
因為教學設備,黑板,粉筆,各種直尺等確實比較好用,所以定襄或者漠北很多商戶,都已經開始自行製作,也是為了增加下他們的生意吧,以後就讓霍小玉在哪裏擇優購買好了。
其他比較重要的也就是學生的服裝了。
霍小玉調查了前麵幾年的入學的學生人數,漠北幾個縣,學生人數隻有不到兩萬人,漠南的好一些,畢竟很多中原拖家帶口的過來,小學生人數在十萬左右。這樣的話兩個行省也隻有十二萬人。
楊正看到這裏,也不由有些心塞。
辛苦好幾年,人口怎麽還這麽少啊。不過大隋的未來,也就看著十幾萬人的了。
既然確定了人數,楊正也就開始兌換了衣服,也就是傳說中的校服。
因為時代差異,楊正可不敢一開始就發裙子啊,襯衫領帶之類的,那樣的話,恐怕很多家長接受不了。
所以楊正選擇了稍微比較老式的校服,九十年代的藍白麵口袋運動校服,主打寬鬆舒適,結實耐髒。男女同款,都是一樣的,意味著男女平等。
雖然和後世新式校服比起來,顯得過於寬鬆,色彩單一。但是在這個時候,和長衫比起來,也算是比較緊身的衣服了。
當然,隋唐時期的特色服裝也不能拋棄,畢竟楊正自己也是非常喜歡這個時期的服裝。
不過在學校裏麵,特別是小學,還是需要穿校服的。到了中學或者大學的話,就隨便他們了。自己也不發了,浪費錢。
接著來到了霍小玉的臨時教育局,也就是女子大學旁邊。女子大學則是樹立在了科舉學子苑那裏,到了倉庫,放置了一百多萬套衣服,整整一個倉庫。
不過好在價格便宜,一套一百,還包括鞋子。當然,隻是普通的鞋子,也足夠發放了。
“霍局長,小學的校服給你們放在倉庫了。先和你簡單說下。”楊正對著瞪大眼睛站在倉庫看著的霍小玉,說道。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