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青塚

字數:4802   加入書籤

A+A-




    “是啊,陛下英明啊。這樣,不僅僅是居住的地方,工坊區,商業區都可以設置具體的住址。這樣的話,隻要沿著道路,在兩側就能找到相關的店家了。”
    陳宇聽到這,大受啟發,舉一反三的說道。
    “陛下,那命名原則是什麽呢?”
    楊正停了下來,開始了思索。
    想了想,拿出建設圖紙說道:“天安門外的東西方向主道路,叫長安街。另外南北方向這條,叫義城大道。希望居住在這裏的人,不要忘了長安,不要忘了遠嫁塞外的女子,為中華做出的貢獻。”
    “陛下英明。”對於這種命名,陳宇還是不支持的,不過現在也不是反對的時候,畢竟剛開始,還沒有確定命名。
    “其他的道路,用中原的一些主要城市,來命名。當然,曆史上的英雄人物,可以作為廣場和公園的名字,在廣場和公園給其樹立雕像,讓世人銘記他們的功績。比如漢朝的衛青,霍去病,女子也有王昭君,劉解憂,劉細君,她們也是英雄。我朝也有張須陀,堯君素,裴仁基,王行本,都要樹立雕像,不能讓我們忘了他們,因為忘記曆史,意味著背叛。”
    “是,陛下。”陳宇激動的說道。
    “對了,王昭君的墓,在這裏吧?”
    楊正突然想到了,王昭君鬱鬱而終的時候,才33歲。而且匈奴人感念王昭君的貢獻,便將其風光大葬,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成為青塚。這個漢墓,可以說是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個墓了,不管是漢人還是草原人,幾千年都沒有人破壞。
    也許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了,二十一個象征,一個民族團結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曆史紀念塔。
    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去祭拜祭拜呢。
    “是的,陛下。在定襄城大青山那,距離此地三十餘裏。”
    “好,交給你個任務,重修昭君墓。”
    “是,陛下。那標準是?”
    “哎,按照皇後標準修建吧。”楊正想了想,又和韓安說道:“你讓空軍,從漠北調一批銅過來,到時候好樹立銅像紀念。”。
    其實楊正也知道,後世傳聞的昭君墓有十幾座,這座是不是真的,楊正也不確定。不過,這個不重要,哪怕是衣冠塚,也行。
    主要是要告訴王昭君,現在這裏,也屬於漢地了,她回到漢地了,希望能安慰其在天之靈。
    “對了,修建盡快一些,一個月,必須要修建好。從新城工地調人過去,把新城工地停了都行,材料全部從這裏運過去,這裏的你從定襄那裏去重新拉。別的我不管,一個月後我要見到嶄新的青塚。”
    楊正最後直接交代到,也給陳宇設置了一個期限,讓他盡快完成。
    “是,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按時完成。”
    陳宇行禮說道。一個月的時間本不足,不過現在可以抽調新城的工人和材料,那樣的話,還是很大希望完成的。畢竟水泥之類的使用還是比較熟悉的,別的不說,建築速度,絕對是一個字,快。
    具體的楊正也不懂,給了陳宇幾張效果圖,讓他們自己研究去吧。
    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自己還是研究出兵方略好了,聽說參謀部那裏有新的提議,自己也要去看看。
    安排完畢之後,楊正也是率領護衛回到了定襄城內。
    來到了書房,躺倒在了軟塌上,點燃了一根煙,也在思索自己的政令是否合適。
    對於和親來說,正麵評價是促進曆史融合啊,加強雙方關係等等,專家能找出幾百條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和親確實是很多時候,國力不如對方的情況下,進行的。
    這也就不是平等的政治聯姻,也就談不上幾百條的好處來。
    可是和親卻一定程度的減少了雙方的衝突,對於邊疆百姓來說,人生隻有三四十年,隻要有三四十年的太平,對於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和親確實對和親女子造成的傷害,可是邊疆的百姓,難道就不需要平安嗎?
    哎,總之,還是國力太弱的緣故。國力強盛的時候,有幾個君王去和親了。
    一根煙抽完,也沒想明白到底如何去做。但是,如果自己把國家建設的強盛了,自己的兒孫就不會麵臨這個選擇了。
    拿起筆,鋪開紙張,在上麵抄了兩首詩詞,回頭可以讓人刻到昭君墓去。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王安石明妃曲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隻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裏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一口氣寫完,楊正放下了筆。
    這兩首詩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了。一首寫出了出塞女子的哀怨孤苦。
    王安石的詩詞,明麵上看比較荒誕,但是仔細想想,也是有三分道理。
    比如王昭君,確實是到了塞外,鬱鬱而終。
    可是,難道在漢宮之中,就能獨得恩寵,逍遙一生了嗎?
    你要知道,哪怕是金屋阿嬌,都被鎖在了長門宮裏,衛子夫連同兒子也沒有好下場,留在皇宮之中,有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悲劇了。人生的失意,是不分地點的。
    “陛下,陛下。”門外傳來孫國安的聲音。
    “什麽事情?”楊正大聲詢問到。
    “回陛下,長安傳來消息。”
    書房安靜了下,然後門被拉開了,楊正走出了書房的門,來到大殿,坐了下來。
    “什麽事情?”楊正道。
    “回陛下,一是中原朝廷也開始對佛教動手了。“孫國安緩緩的說道。
    楊正聽到這裏,來了興趣,瞳孔不由得放大,身子也不由得坐直了起來。
    “詳細說說。”
    “是,陛下。聽說先是在長安靈石寺開始的,那裏的和尚囚禁了很多無辜的女子,建設了地道,裏麵留下的屍骨就有數百具。然後中原偽皇帝就發火了,抄了靈石寺。後來又派兵把長安城附近的寺廟都給搜查了一遍。”
    “聽說解救了數千被囚禁的百姓,還有很多無辜女子。兵器盔甲堆積如山,金銀錢財更是無數,有上千萬貫,抵得上中原朝廷兩年的收入了。”
    “然後他們也感覺到了寺廟對於統治的威脅,然後就讓鴻臚卿李道宗負責整頓宗教,發布的政令,就是照抄咱們的。”
    說道這裏,孫國安也是氣憤不已。我們絞盡腦汁想到的主意,你們倒好,直接用了。真不要臉,比我這閹人還不要臉。
    不過對於中原被寺廟欺壓的百姓,還是很同情的。
    血脈同源,雖然沒有親眼看到那些百姓的慘狀,但是想象也是可以想象出來的。
    孫國安不由得再次偷瞧了下皇帝陛下,心中感慨到,還是陛下英明啊,早就看出那些和尚的真實麵目,把草原這裏的寺廟都給打壓下去了,不然這裏的百姓就苦了。
    “佛祖曾曰:‘毀我教者,乃穿我衣人。’”聽到這裏,楊正也是感慨的說道。
    見到孫國安有些不解,便說道:“佛祖曾立辯外道,使其一一折服,不過外教婆羅門曾對佛祖說‘此時我無可奈何於你,但千年之後,我的徒子魔孫,會穿上你們的衣服,拿上你們的經典,衣缽,混入你們的隊伍,來將佛教徹底摧毀’。佛祖聽後,默不作聲,黯然垂淚啊。後來佛陀在涅槃之前感慨到‘毀我教者,乃穿我衣人’。”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