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蘭陵美酒 2

字數:5147   加入書籤

A+A-




    楊正聽到這,皺起了眉頭,說道:“搬過去也好,畢竟現在在長安。蕭小姐過來後,恐怕在長安也不好出門了。”
    “多謝陛下體諒。”
    “大概什麽時間過去?”楊正問道。
    “外臣來時已準備妥當,現在應該差不多在路上了吧。”
    楊正點了點頭,沒有說話,而是在腦海中,回想山東蘭陵縣的地理位置。
    “陛下,這次外臣帶來了蕭家家釀,蘭陵美酒,還請陛下品評。”蕭和道。
    楊正點了點頭,孫國安趕緊跑去馬車那裏,搬了一壇酒過來。
    晴雯也拿過來幾個酒杯,襲人接過酒壇,拆開封口,緩慢的將酒倒入杯中。
    蘭陵美酒即蕭氏家釀,漢代蕭氏精釀製造,亦稱,蕭王美酒。蕭家眾臣,朝覲漢宮,貢酒,君臣禦宴,香鬱美酒,久負盛名,世代傳承。春秋時代便出名。
    蘭陵是蕭氏的尋根之地,南北朝建立的蕭齊,蕭梁,統治江南78年,出來11位皇帝。
    酒憑人貴,隨著蕭家地位的提升,蘭陵美酒也名滿中原。
    這個時代沒有蒸餾技術,所以蘭陵酒屬於黃酒。
    使用黍米釀造,配以枸杞,大棗,蜂蜜等,和其他黃酒從原材料到酒曲到釀造方法都有所區別。
    酒液慢慢的倒入了玻璃樽之中,蕭和舉起一杯,說道:“請陛下品鑒。”
    楊正在心中不由得翻了個白眼,喝酒我倒是會喝,品鑒倒是不會。
    不過還是端起酒杯,搖晃了一下,聞了聞香味,確實不錯啊。
    慢慢的把酒杯放到唇邊,喝了一小口,眼前一亮,沒想到,居然還挺好喝,度數不高,很適合飲用。
    “不錯,酒液色澤金黃,喝起來醇厚而濃鬱,甘冽而芬芳,飲後,不頭痛,不口幹,品質極好。”
    楊正放下了杯子,點評著說道。
    “外臣謝陛下誇獎。那個,那個”蕭和斷斷續續的說道。
    “什麽事情,說吧。”
    “我家老爺想請陛下為蘭陵美酒賦詩一首,還望陛下準許。”
    楊正恨不得打自己的嘴巴一下,讓你嘴賤。
    不過老丈人這什麽意思啊,還沒見麵就準備整整我了啊。
    楊正也不知道,這就是老丈人故意的,因為在草原的日子裏,見到楊正還沒娶自己女兒呢,就開始選妃了,那叫一個火氣啊。
    所以特意交代了蕭和,讓楊正以酒為題,寫首詩詞來宣傳下美酒。
    老丈人的事情,楊正哪好拒絕啊。
    隻能開始在腦海中回憶關於酒的詩句。
    酒的詩句倒是有很多,但是應景的,卻不多啊。
    哎,還真有一首,李白大大的客中行。
    “拿筆來。”楊正說道。
    襲人和晴雯趕忙哪來紙筆,鋪在了桌子上麵。
    楊正拿筆毛筆,沾滿了墨水,停頓了下,一口氣寫了下來。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好詩啊,好詩。”蕭首相看到不由得讚歎道。
    蕭和也是不停的點頭,此詩把蘭陵美酒的美,味道,色澤全寫了出來。
    楊正拿開了筆,嘴裏說著:“哪裏,哪裏,一般一般。”
    能不好嗎?這可是李白字太白的詩,放到這個時候,和你們寫的比,就是降維打擊,有幾個人寫的出來啊。
    “陛下,這首詩的名字是?”蕭和問道。
    “客中行。”楊正接著寫下三個字。
    “客中行,客中行,好一個客中行啊。”蕭首相感慨的說道。
    大家雖然在定襄定居,但是靈魂深處,還是把自己當成了客人。
    也許要靠蘭陵美酒,隻有喝醉了,才能找到家鄉的感覺吧。
    “孫國安,等回去給內閣和軍部每人送一壇過去。”楊正吩咐到。
    “是,陛下。”
    楊正接著把寫著詩詞的紙張遞給了蕭和,說道:“給你吧。”
    “謝陛下。”蕭和接過後,剛忙收了起來。
    雖然上麵字寫的一般,但是畢竟是皇帝寫的,回到中原,老爺也要裝裱起來。
    “回去和你們老爺說,大隋把蘭陵美酒列為皇室貢酒。”
    “謝過陛下。”蕭和也知道,蘭陵酒被列為貢酒的好處,也是趕忙感謝說。
    “回去之後,可以讓你們老爺,把蘭陵酒分級,不同的級別,不同的價格。比如,皇室貢酒就可以命名蘭陵王酒,專供皇室飲用。當然,外麵也售賣,但是這個價格嘛,沒有百貫,可不能賣。”
    “百貫?”在場的人都聽愣了。
    我去,這算什麽。後世那些出名的酒水,一瓶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都有。讓你們聽到了,大牙還不給驚訝掉。
    蘭陵酒中的黃酒,在後世也是高檔酒水。沒幾百塊,買不到的。
    “當然了,不過瓶子要大氣、包裝要好。盒子箱子全整上,當然就能賣貴了。至於其他的麵對百姓的,可以分金銀銅鐵之類的,按照等級,分開售賣。”
    蕭和聽到這裏,也所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黃酒冬天飲用,要加些薑片,一起煮,趁熱喝。這樣可以發汗驅寒,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冬季感冒。”楊正又交代了其他的飲用方法。
    黃酒在北方銷量不好,哪怕後世也是這樣。畢竟冬天比較寒冷,白酒喝下去,可以讓人暖暖身子,黃酒如果不加熱的話,喝了比較冷。但是加了薑片枸杞之類的,就好多了。
    “加入薑片?”
    “嗯,也可以試試加入其他的,比如枸杞啊之類的。”
    “襲人,拿一壇熱著試試,放薑片和枸杞,分開放。”
    楊正說著安排了襲人,過去熱酒,讓眾人都品嚐一下。
    “是,陛下。”襲人說完,抱著一壇酒水,往外走去。
    蕭和見到了也沒說話,他也想試試滋味到底如何。
    這個時候煮東西都喜歡加些東西,連茶葉煮的時候,都要加鹽啊,薑片啊,大棗、橘子皮,薄荷葉等,那味道,一個酸爽。
    當然,現在很多人已經不再添加那麽多的東西,隻加少量的精鹽,調和下味道。
    來自後世的楊正,還是喜歡喝開水衝泡的,彌漫著茶的清香。
    在等待溫酒的過程中,楊正也和蕭和聊了起來。
    蕭和按照輩分,自己和蕭大小姐成親後,應該喊他一聲叔父,他是老嶽父的堂弟。
    世家大族就是不一樣,旁支的旁支,都能出現能說會道,談天說地的人才。
    怪不得唐朝科舉,錄取的大都是世家子弟,寒門子弟還真考不過他們這些人。
    畢竟寒門家中書都沒有幾本,知識的廣度,是絕對比不了世家子弟的。
    還好,自己考試的都是新的學問,或者說大多都是新的學問,世家雖然也有優勢,但是寒門也不是沒有希望。
    加上自己的政策對世家也不是很友好,所以世家子弟過來考試的也比較少。
    不知道明年科舉會如何。
    侃天說地的聊了一會,楊正對於中原的認識,也加深了一些。
    今年確實是豐收了,但是交了皇糧國稅之後,百姓也沒剩下幾個。
    加上前幾年災荒欠下的賬目,今年的收成,很多人可是不夠還債的。
    蕭家作為世家,也是有很多佃戶的,今年很多佃戶也都還不上以前欠的錢糧。
    楊正聽了,感覺這些百姓,永遠都還不上那些糧食了。
    因為楊正知道,曆史上這個時候,災荒就沒怎麽停過。記入史書的,就有上千次的災荒,直到三十年後,才緩解了一些。
    看來,自己要讓內閣加大移民了,畢竟明年開春,鬆嫩平原就可以開發了,說不定連哈爾濱都可以建立起來。
    高句麗這個時候,隻是占據了後世的遼寧,加上朝鮮半島北部,東三省有兩個省,都可以給自己生產糧食。鬆嫩平原、三江平原開發了之後,就再也不缺糧食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