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準備
字數:4925 加入書籤
蕭太後聽到陛下說的,讓他們來定襄居住後,也是沉默了片刻。
不過很快便說道:“這樣也好。”
是啊,政治鬥爭能活下來就不錯了,還想那麽多幹什麽呢?
“聽說你要親自去西域?”蕭太後問道。
“是的,皇奶奶。此次出征,孫兒親自領兵過去。”楊正道。
“不能派下麵人過去嗎?”蕭太後問道。
“黃奶奶,孫兒手下沒有大將啊。”楊正歎了口氣,說道。
蕭太後想想,也是,雖然兵馬是有一些了,但是將領卻沒有能統兵十萬以上的。
如果陛下不親自帶隊,國朝六七成的軍隊都交給別人了,也不放心啊。
“那你一定要小心。”
“放心吧。孫兒隻是在後方指揮,不會到前麵去的。”
打仗雖然楊正不怕,但是如果自己都衝鋒在前了,你讓部下如何指揮啊。
還讓部下如何立功呢?
自己本就呆在指揮部裏了,再衝鋒的話,部下的功勞,又要少一大截。
“此次需要多久啊?”蕭太後有些擔心的問道。
“兒臣也不確定,不過至少要一年以上。”楊正沒有說實話,因為現在出征的目標一直都是高昌,最多加上其背後的西突厥,至於吐穀渾和吐蕃,隻是在內閣軍部重要人員中間準備,其餘的人是不知道的。
想想西域,楊正也有些頭疼。
不是國家實力太強了,而是國家太多了。
西域地方遼闊,人口也不算少。
真要統一了,那些小國一起湊個三十萬兵力還是沒問題的,但是不一起的話,就要一個一個的攻打,沒一個一兩年,還真不好說。
而且這還是建立在自己戰無不勝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不小心敗了一場,那樂子就大了。
行軍速度也是問題,每天兩百裏算是多的了,這還是自己補給充足的情況下。
一大半時間都在行軍路上了。
看來要趕緊占了大慶,多少挖些石油,提煉出來,也能發展一些摩托化部隊,提高行軍速度。至少每個軍配屬一個團的摩托化快速反應部隊,讓士兵可以用輪子代替四條腿。
擴軍的事情要從高昌進行了,那裏的本就是漢人,即便征招了也不會有問題。見識到了隋軍的武力之後,恐怕也沒有什麽反抗的心思了。
文化的同種同源,也會加快融合速度。
“一年還好,你的婚期也已經定下來了,不能耽誤。要時常寫信過去,可以多溝通。”蕭太後道。
楊正聽到後也是無語,趕忙說道:“是,黃奶奶。孫兒知道了。”
“對了,孫兒想在這裏造船,需要一些造船的工匠,想用製糖的配方和江南嶺南世家交換,不知是否可行?”
楊正想了想,還是把想要和蕭家做交易的事情說了下,如果蕭太後同意了,直接給蕭瑀送封信件,比內閣派人過去談判好的多,上層路線嘛。
“哦,造船工匠的話,蕭家倒是有一些。不過你願意用製糖工藝來換取?”蕭太後疑惑的說道。工匠的話,蕭家確實有,畢竟做了幾十年的皇帝呢,家族中也有很多工匠。但是這個時候製糖可是很大的營生,利潤很大。
“當然了,不過製造的是紅糖。主要是江南嶺南那裏適合種植產糖的作物,草原太冷,沒辦法種植。”楊正撒了個小謊。
北方也是可以種植甜菜的,不過自己這裏人都沒有多少,小規模的種植,也不劃算。
再者說了,糖很好吃,但是卻沒有鹽這麽的重要,所以也就沒必要全抓手裏了。
自己也可以收購白糖,生產紅糖嘛。
我就不信,他們有人敢用黃泥水淋紅糖,那可都是錢啊。
“你既然決定了,就這樣吧。蕭家應該會同意的。”蕭太後想了想說道。
造船工匠太多,也沒什麽用。
“其實孫兒想要的是以前造過或者現在能造龍舟的大匠,聽說皇爺爺的龍舟甚是宏偉,孫兒也想一見。”
“亡國之物,見那幹嘛?”蕭太後的語氣,立刻嚴厲起來。
“孫兒不是想製造龍舟,而是想造大船,這樣的話運輸的東西比較多。”楊正解釋道。
“那就好。不過凡事要三思後行。我給中原寫封信件吧,到時候帶過去。”
“是,皇奶奶。孫兒先行告退。”楊正見到事情差不多了,便請辭告退。
“嗯。去吧。凡事一些小心。”蕭太後道。
楊正緩緩退出房間,往住處走去。
現在軍政事情已經安排好了,各地方需要的材料物資也已經補給完畢。
飛艇已經召集回來,正在進行維護和改裝。
畢竟運人和運貨物還是不同的。
至少要有板凳席子之類的,雖然時間一天也就行了。
楊正則是回到住處,見到了內閣從速選拔出來的縣令。
縣令是從漠南調任的,原先擔任九原縣令。
楊正也聽說過,九原縣令做的也算不錯。那裏有鋼鐵廠在,距離雖然有,但是建設期間,也得到很大的支持。
治理民政方麵,也有一些心得。
當然,擅長的也是修城修路。
楊正手下的官員,首先學習的就是如何組織修城修路。
現在官員的事情沒有後世這麽多,也沒有開不完的會議。
告官的人都沒有幾個,所以縣令還是比較空閑的,至少抽出時間組織修城修路修水利的時間還是有的。
內閣蕭首相確定了人員後,還專門讓空軍派旋翼機,過去接了一下,畢竟時間比較緊急。
顧然作為抽調的知府,已經提前到了。至於兩個縣令,今日應該能確定好,收拾了之後,不會耽誤前往的時間。
見到顧然之後,楊正先是和其簡單聊了下前往流求的事情,當然,最主要的是強調流求的重要作用。而且一次移民就在一萬戶以上,一個縣就有五千戶了。
抵得上中原一個小縣城了,所以知府這個職位的含金量還是十足的。
“顧知府第二批過去,我先帶近衛軍過去確定下地點。你帶領縣令和抽調的衙役,以及組織好的百姓,陸續前往。”楊正道。
“陛下,臣和陛下一起過去吧。畢竟路途遙遠。”顧然有些擔憂的說道。哪有陛下給自己打前鋒的啊。
“你不用多想。雖然你出自江南,但是對於流求,恐怕也不熟。我要先去考察下地點,而且新式運輸方法,都需要確定的。”
楊正緩緩說道。
顧然確實是江南吳郡顧氏的後裔,不過還是偏的很偏的偏房了。如果是嫡係的話,受到的教育也比較多,流求應該會熟悉的,畢竟出兵攻打也沒幾年。
不過顧然是不知道的,要不然也不會和自己一起跑草原了。
顧然想了想,確實如此。
楊正接著又和顧然交代了一些事情,總之就是修城修路,明年分田,屯田。
當然,帶領衙役負責治安,駐軍負責清繳殘留的土著部落,也是需要的。
種植橡膠樹,也是每家都必須要做的。
耕地種完後,組織百姓,種植橡膠。
這以後會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每家重上幾十畝,以後也可以增加些收入。
雖然收獲年限比較長,需要六七年才能收獲,但是不需要像莊稼那樣,每年都要重新種植。
對於農作物的種植,自己也安排了新式的農具,這段時間可以多學習看看,讓衙役們都學習下,到了地方,也可以教會百姓。
當然,這個冬季,還是要以修城修路修村莊為主,要對百姓進行分配,還要配發武器,讓其有自保的能力。武器燧發槍也就行了,民兵使用的,精良的也比較浪費,畢竟這個時候的台灣,整個島嶼上被清除的恐怕都沒一萬人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