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西征會議 3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楊正緩緩的說道:“你們不會不知道吧,種子從發芽,到生長,到最後的成熟,收割,難道是憑空而來的。”
見到眾人依舊不解的眼神,楊正無奈的說道:“營養啊,朋友們。人長大需要吃飯,難道莊稼成熟什麽都不需要?不,他們需要營養,而這些營養,則需要從土壤之中獲取。可是隨著濫砍濫伐,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中的大量的營養物質,都衝到河裏去了。土裏還能剩下什麽啊?”
“所以以後,關中地區,糧食會大量的減產,災荒會越來越多,多是旱災,蝗災。更重要的是,關中的土地減產之後,養活不了這麽多的人口,關中地區的衰落,不可避免了。中原的經濟中心,必然要向沿海地區,南方地區轉移。”楊正最後給出了結論。
聽到關中地區要衰落,眾人也不禁唏噓起來。
不過按照事情發展的規律,陛下的話沒有任何問題的。
難道關中地區也會跟著衰落不成?
“所以,蕭首相,你們要在各地,宣傳環境保護,要讓每個百姓都知道,如果我們現在不停的對大地破壞,索取,以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機會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了。那時候,他們會不會恨我們啊?”楊正目光飄忽的說道,當然,目光多在中原的幾人身上飄過。
“是,陛下。臣一定加緊宣傳。現在漠南漠北地區,不僅砍樹要重新栽種,而且河裏湖裏的魚類,也都限製捕撈,不能大小都抓了,也不能在魚類的產卵時間捕撈。百姓們對於這個,也都非常支持。”蕭首相說道。
楊正調查也聽到這些,百姓對於官府的決策,還是非常支持的。也許有人會不為自己考慮,但是不會不為子孫後代考慮。
“對了,契丹和靺鞨那裏的土地,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開墾,那樣也太浪費了。按照每人開墾十畝為上限,分配土地。”
“其次,要先修築好城池,道路,水利,不能讓百姓等著。第三,那些黑土地,要和百姓講好,宣傳黑土地的重要性,一要種,二還要養護好。”
楊正再三的交代著,黑土地開發這麽早,可別百年時間黑土地沒了,那豈不是糟了啊。
草原的官員倒是比較理解,這些黑土地,幾百年才能形成一厘米的腐殖層,這幾十厘米都是幾萬年形成的,如果沒了,那就真沒了。
“陛下,臣覺得可以輪換耕種。每人十畝地,一個家庭五人計算,也有五十畝了。按理說一個人也種植不完的,我們可以把土地分成兩份,今年種這一半,另一半養護,等明年,再換過來,這樣可以減少黑土地的浪費。”蕭首相說道。
聽到這裏,楊正倒是眼前一亮。
現在糧食每畝地也有個四五百斤,種植一半,糧食也夠吃了。
剩下的一半也可以拿出來種些牧草之類的。
“可以,先試著推廣一下。另外,現在推廣的那些牧草,都是好東西,種植方法製作飼料的方法,那裏都有。要讓百姓們種植一些,這樣在家裏都可以養些牛羊了。冬季過冬的時候,牛羊馬匹也都有草料吃。而且都是多年生的,每年可以收割數次。”
“是,陛下。臣一定加強推廣。”
“剛開始百姓可能不會相信,所以可以先讓他們種一些試試,等看到效果後,他們自然會自己種植了。各個縣,也可以整幾十畝地,種植一片,等好了,然百姓過來參觀參觀嘛。”
“陛下英明。臣覺得此法甚好。隻要百姓親眼看到了,他們自然而然的會種植牧草。”
“種草?草原上不都是草嗎?還種植幹嘛?”程咬金不解的問道。
“不一樣的,草也分好一些的草和普通的草,裏麵營養物質不一樣。如同米糠和米一般。種植的牧草營養比較高,牛羊就長的好一些,而且一畝地中的牧草,比一畝草地能夠放的牛羊多多了。”蕭首相解釋道。
聽到這裏,中原幾人也明白了。牧草就是比較好的草,而且種植下來,養的牛羊多。
不過對於草原保護環境,保護黑土地做出的措施,眾人還是表示讚同的。
“學校這裏建設,有什麽問題嗎?”楊正解釋完畢,便不再深入說了,於是問題學校的建設問題。
“回陛下,現在各地的小學已經正常運營,教師也在順利的培訓之中,不會耽誤中學成立的。不過現在中學學生不是太多,所以微臣準備現在漠南和漠北行省,分別建設兩座男子和女子中學,待以後學生多了,再在各地縣城建設。這樣也減少一些開支。”教育總局霍小玉說道。
聽到霍小玉的話,楊正也感覺自己著急了。直接在每個縣城修建中學,還分男女,成本確實吧比較大。而且現在很多地方沒有多少人,剛開始入學的學生,雖然很多,但是進入中學,再篩選一批,也就不夠了。
“行,這件事情你決定吧。中學數量要根據小學學生的數量,進行增加,不能到時候沒地方去。教育經費還夠嗎?”楊正想了想,說道。
“回陛下,夠的。今年的經費還沒有用完。”
“嗯,其他地方的錢都可以節省,但是教育絕對不可以。一定要在大隋內部,掃清文盲。不需要他們讀書當官,但是認識幾百個字,有個小學學曆,還是要必須的。”
“這一點內閣和教育總局那裏,要配合好啊。現在赤峰那裏的百姓陸續的多了,除了夜校之外,小孩子們的學校,也要抓緊,要讓他們學會認字。”
“是,陛下。臣已經派遣衙役,采購了大量的書籍,字典之類的,分發給每個來到赤峰的百姓。每天晚上都按照小組進行識字教育,相信兩年時間,便可以認字了。”蕭首相說道。
“回陛下,赤峰的學校也已經開始修建,現在已經派遣了校長和老師過去,先在臨時教室授課,待到學校正式建設好後,再轉移過去。”霍小玉接著說道。
“嗯,對了,李雲,你你那裏的醫療點要建設好啊,大病的話,我不管。但是發燒,感冒,拉肚子之類的小病,藥都是有的,必須治療好。”楊正說道。現在天氣已經冷了,各地感冒發燒的也已經多的起來。
“是,陛下。臣已經在每個縣城都建設有醫療店,不會耽誤百姓的治病的。”醫院的李雲說道。
“嗯,如果百姓沒錢的話,在戶籍登記一下就行了。一年內還過來就行了,要先治病救人,錢的事情以後再說。”
“是,陛下。現在的藥品都非常便宜,隨便剪些羊毛都夠看病的了,現在還沒有欠債的。”李雲道。
“嗯,反正原則就是隻要有大隋戶籍的人,醫院必須先救人。”楊正最後吩咐到。之所以要有大隋戶籍,也是為了讓草原牧民和百姓,能夠對大隋戶籍更加期待一些,更加積極一些。加上現在的藥品都是楊正係統兌換的,確實不貴,幾塊錢的東西,也沒必要這麽嚴格。
“馬周和穆景勝、楊采兒那裏呢?”楊正問道。
“回陛下,大學那裏現在還沒什麽成就。不過正在正常授課。”馬周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沒成就正常的,有了反而不正常了,你們才幾個月啊就想到成就了。”楊正笑著說道。
“看到陛下投入這麽大,總是沒成效的話,微臣也感到不安啊。”馬周不好意思的說道。
“你們要得,教育和其他的東西不一樣的。它不是今天投入,明天就能看到效果的。這個效果要等到十年後,二十年後才能看到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穩步推進即可。”
“另外你說沒什麽成就,那我就給你安排一個活計,做好了成就斐然。”楊正說道。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