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遼東軍情
字數:4548 加入書籤
“另外,軍事情報局,韓安,孫國安這裏,要加大對吐穀渾的偵查。萬一有情報,我們要第一時間知道才行。”
“是,陛下。”幾人紛紛說道。
在座的幾人也都知道,吐穀渾政權不老實。
哪怕隋朝和親之後,吐穀渾也是經常的犯邊,隋軍一到,便立刻投降服軟。然後隋軍撤離,又是扣邊。
中原新朝成立之後,吐穀渾的扣邊也沒有停止。
當然,後人有人說這是受到隋朝公主光化公主的挑撥,和草原的義成公主挑撥突厥犯邊一樣。
對此,楊正絕對是不認同的。
草原的遊牧民族犯邊,就是為了劫掠,有沒有人挑撥,他們都會去中原劫掠。
至於吐穀渾被吐蕃襲擊,能否從阿爾金山逃到西域,這個就要看他們是否會玩命了。
“如果把吐蕃吸引到疏勒,然後在那裏決戰,如何?”楊正腦海一動,想到了這點,便詢問道。
李俊和陳吉盛聽到後,則是目光一動。快步的來到了地圖前,觀察起了西域和吐蕃的地圖。
“吐蕃如果下了高原,進攻西域的話。那麽一條路線,應該是這裏,從阿爾金山脈,進犯若羌,然後穿越沙漠,進攻伊吾以及高昌等地。中線的話,需要從昆侖山,然後東進於闐或者北進進攻疏勒。至於從克什米爾地區,翻越山脈,也可以進攻南疆。不過這條路線,距離比較遠。”
陳吉盛看著地圖,分析說道。
楊正也是這樣認為。而且曆史上一直到王孝傑收複於闐四鎮之後,才堵上了吐蕃的這條進犯西域的路線。
後來吐蕃隻能從西線地區,也就是進入克什米爾,繼續向西,然後轉向北麵,走瓦罕走廊,進犯西域。
這條路線距離比較遠,可是因為在高原地區行軍,反而是最不容易注意的。
因為吐蕃地處高原,所以情報收集太不利了,所以楊正現在也不清楚吐蕃現在到底有沒有完成統一,是否滅掉高原上的其他部落。
“這幾條路線,最容易的便是穿越昆侖山,越過阿克賽欽,到達西域這裏了。距離近,補給方便。”楊正緩緩的說道。
這條路線,也是後世的219國道這條路。中原和吐蕃的交鋒,也是一直在意圖堵住這幾條下高原的路線。
“陛下英明。現在高原情況我們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吐蕃意圖和我軍爭奪西域的話,那麽從這條路線,就是最方便的。”李俊也是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這個觀點,眾人也都比較認同。
畢竟如果從其他的地方,距離遠,而且可能遇到其他的軍隊。從這條路線,可以直接進攻疏勒國。
現在西域各國的主力,都被消滅,如果吐蕃有意向的話,應該會從這裏進攻的。
這樣的話,吐蕃將會很容易的占據從疏勒到若羌的位於塔裏木盆地南岸的那些西域國家。這樣吐蕃和隋軍,將會隔著姑墨國,也就是後世的阿克蘇地區,對峙,或者戰爭。
不過即便這樣,也比去高原作戰方便多了。氧氣瓶都能少用好多。
“你們這裏做好偵查工作,如果吐蕃有異動,要第一時間得到消息。而且可以散步一些消息,看看能否把吐蕃從高原上引下來。隻要他們下來了,那麽就不用回去了。”楊正沉默了會,說道。
李俊和陳吉盛二人也知道,如果這樣的話,戰爭會方便很多。畢竟西域這裏雖然是沙漠,但是還是有綠洲的,隋軍也不缺補給,但是如果到高原,地形不熟悉,很容易吃虧。
“是,校長。末將回去就派人準備。”二人沉聲回答說道。
回到了座位上,陳吉盛詢問道:“啟稟校長,我軍俘虜的龜茲王訶利布失畢、宰相那利、羯獵顛,還有其他一些國家的勳貴王後,送到遼東也不是很習慣吧?”
楊正聽到後,愣了一下。
他也清楚陳吉盛的意思,有些王公大臣可以留,但是王,國家的王如果留著,很可能是個禍害,以後萬一發生不好的事情,造成的損失更大。
楊正確實想狠狠心直接殺了,這樣一了百了。
不過最後,還是心軟了,歎口氣說道:“吐過沒有犯死罪的話,還是送遼東去吧。至於那裏過的怎麽樣,就看他們自己的了。地方官府那裏用些心,多看著下吧。至於有欺壓百姓行為的,就不用留著了。”
椅子上的幾人,相互看了看,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雖然這樣可能影響更大,但是誰讓陛下心軟了呢。
“高句麗那裏,中原已經出兵了吧?”見到幾人讚成了自己的決議,楊正也是鬆了口氣。於是便問道了高句麗的軍情。
“是的,校長。中原皇帝征召二十萬軍隊,準備進攻高句麗。不過要有一些軍隊留在幽州,營州等地防禦,所以出征高句麗的應該在十萬到十五萬人左右。水陸共進,進攻高句麗。陸地上由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道宗、薛萬徹為副將,從幽州,盧龍一線,過遼西走廊,渡遼水,進攻高句麗,兵力初步估計在六萬人。”
“第二路,由水師都督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戰船五百艘,兵力四到五萬人,從山東萊州出發,進攻遼東半島的卑沙城,然後進攻平壤。”李俊想了想,來到地圖前,說道。
楊正聽後,和曆史上差不多,變動不大。
主將都沒有變動,副將多了薛萬徹,畢竟原來征伐高句麗是十幾年後的事情,那時候很多將軍都已經不在人世或者說已經老了。而且也有一些契丹以及奚族的協從軍,負責襲擾。
現在契丹和奚族被隋軍給滅掉了,所以中原不僅沒有得到兩族的助力,而且還需要在營州進行駐軍,防備草原契丹方向的軍隊。
“侯君集、尉遲恭他們呢?”楊正問道。畢竟現在他們還沒有出家,也沒有謀反,而且正處於壯年。
“他們二人跟隨中原偽帝的後軍一起。兵力在四萬左右。”李俊說道。
“那就是有十五萬人了,他們的糧草夠嗎?”楊正算了下,說道。
“中原是從去年秋季開始征集的糧草,江南地區的糧餉都是通過運河,直接運到幽州地區。所以補給方麵,暫時不缺。不過等他們度過遼河後,就不一定了。”李俊笑著說道。
“高句麗找我們購買的軍火,都賣給他們了嗎?”
楊正問道。去年,在高句麗得到消息,說是中原準備進攻的時候,就派人過來準備聯合草原政權,一起防禦中原。不過楊正當時已經出發了,所以由蕭首相負責接待的。
聯盟自然是不可能聯盟的,不過楊正接到電報後,也指示了,可以賣些火炮火槍以及糧食盔甲之類的給他們。
“已經售賣了。包括大將軍炮一百門,火槍一萬杆。”李俊說道。
楊正也很驚訝,自己總共留下了兩百門大炮,火槍五萬杆,看來賣的不錯啊。
“行,如果後麵他們還需要購買的話,都賣給他們。把留下的賣完就說沒了,再多了也不好。”楊正說道。
“是,陛下。”
“他們在這裏學習戰法了嗎?”楊正好奇的問道。畢竟火器的戰法,和冷兵器是不同的,火槍兵還是排隊槍斃比較合適。
不過也有很大的問題,就是歐洲很多國家,之所以排隊槍斃很流行,也是因為各國的兵力比較少,幾萬人戰爭就是大的戰爭了,雙方幾十萬大軍的交鋒,曆史上更是沒有幾次。
但是中華曆史上的戰爭,人數都是比較多的,動輒就是數十萬人,而且騎兵眾多,盔甲齊備,所以如果隻是排隊槍斃的話,火槍兵的陣型,還真可能被敵軍給衝過來。
“回校長,我們是讓民兵給他們演習了兩場,他們也觀看了。至於剩下的,就是要他們自己學習了。”
“對了,火槍都是誰買的啊,有分開購買嗎?”楊正問道。
“有的,火炮火槍有三成都是淵蓋蘇文購買的,其他的則是高建武那裏買的。”李俊說道。
看來淵蓋蘇文,確實不老實了啊,楊正心中想到。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