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輪回有缺
字數:4999 加入書籤
落日餘暉將天空燒的通紅,雲彩染上了幾分霞色,忙碌一天的漢子們匆匆趕向家裏。巷子裏不時響起幾聲呼喊孩子的聲音。而人流中那一身著墨色錦袍的老者就顯得非常獨特。
滿頭華發梳的一絲不苟,卻全然不似平常老者那般老邁,背著一個半人高的木箱,不僅不喘,反而走的那是一個虎虎生風。而一旁路過的人對如此異樣卻毫無所覺,仿佛看不見他一般。
老者走至巷尾,看著眼前的道觀,麵上流露出猶豫之色,剛要敲門。
“哐——”正紅色的廟門自動打開。
李修緣人還未至,聲音就已傳出:“昨夜我與宋兄一見如故,真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難怪今天喜鵲整日在枝頭鳴叫,原來是宋兄到訪。”
高高轎子大家抬,不管所說之言是真心還是假意,但起碼如此麵子上大家都好。這可是五千年的經驗總結,哪怕在修行界也不例外。果不其然,一聽這話老城隍臉上猶豫之色頓消,浮現笑意。
“未送拜貼便貿然前來,還望先生見諒。昨日聽聞先生所需這些引氣決,連夜整理卷策分類找出,今日特來送於先生。”老城隍笑嗬嗬說道。
昨日李修緣最後所說的陰神修煉功法可是讓他非常記掛,他正愁沒法子拜訪李修緣,文判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兩人連夜翻箱倒櫃,將所有有關修行的書籍找了出來。
“本不用如此著急,但為弟還是謝過宋兄了。瞧我都忘記請宋兄入內一敘了。”李修緣一拍額頭,故作懊惱。
“宋兄快快請進,我已備好酒宴,坐下慢議!”
老城隍原以為李修緣隻是客氣客氣,沒想到院內石桌上確實擺了酒席,一看就知道是剛做好沒多久,還散發著熱氣呢。
看著桌上放著兩副碗筷,城隍蹙眉,道:“看來我來的不巧了,先生今日要已有約?”
李修緣順著老城隍目光明白他會錯意了。
朗聲道:“城隍說笑了,今日有感,將有貴客到訪,特此備下宴席,貴客已至,何來他約?”
老城隍眉頭微動,長歎一聲開口:“想不到這世上還有如此道法神通。先生道法高妙,境界之高遠非我所能及也。”
“微末手段,不值一提。不說這些了,宋兄請!”
“恭敬不如從命了。”
以兩人如今的境界其實已經不需要再吃凡俗食物,一個是“仙”,一個是“鬼”。隻是前世作為普通人的習慣讓李修緣依舊保留著一日三餐的習慣。而對老城隍來說,飯食也不過是偶爾滿足口腹之欲罷了。兩人未吃多久便放下筷子。
李修緣拱手請教:“昨夜時間已晚,還有好些問題想請教宋兄,正好宋兄今日前來,還請不吝解惑。”
老城隍理了理錦衣,正色道:“先生請講!我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李修緣沉吟道:“宋兄可知曉有哪些仙府宗門或是靈山大澤?”
老城隍撫須沉思片刻道:“我安陵縣地處偏狹,雖毗鄰無盡山脈,但由於人道之約在,無妖物威脅,因此與修行界來往甚少。”
“人道之約?”李修緣突然插話。
老城隍蹙眉,沉吟道:“其實宋某也並不知曉這人道之約到底是為何物,這還是我初為城隍之時,心中自動浮現。冥冥之中有感,有此約在可保大慶人道昌盛,不懼外界妖魔。說起來,安陵縣毗鄰無盡山脈,卻還從未有過妖禍。縣誌有載,在前朝時安陵縣可不是如今這般祥和,時常遭受妖魔禍患呢。本朝倒還從未出現過,願世間永無妖禍啊!。”
李修緣暗暗將此約記在心頭,道:“同宋兄一樣,同願永無妖禍!請。”
兩人碰杯,將杯中清酒一飲而盡。
老城隍大笑道:“此酒是本縣應是本縣醉香坊特有的千日醉吧,不過卻又有不同,先生的酒要更烈三分。”
李修緣麵露笑意,溫聲道:“宋兄真乃好酒之人,此酒正是醉香坊所產,但酒味頗淡,便稍加炮製。”
“先生博學多識,非吾所能及也!”老城隍感歎,接著方才被打斷的繼續說道:
“據我所知,安陵縣所在的丹陽府,並無仙宗門派。整個雲州之地仙門執牛耳者恐怕當屬鎮嶽宗了。甚至傳聞那鎮嶽宗鎮宗之寶乃是一道山嶽敕封符召,可封一山之正神。至於是否還有隱世宗門,便無從所知了。而a州之外就恕宋某孤陋寡聞了。嗯,有雜記記載道:”
雖然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消息,但也不算毫無所得,這還是他第一次從外人口中聽到鎮嶽宗,日後也算有了方向。
李修緣回味片刻,再次問道:“宋兄可聽說過天庭,地府?”
這話上一次他就想問了,但談話被小塔打斷。他還記得超度那些倀鬼時,念誦度人經超度後,怨懟之氣消散乃是必然,但之後按理來說魂魄應歸於幽冥地府轉世投胎,但那些倀鬼卻升天化為靈光消失不見,並未見到有陰差接引,很是怪異。
“天庭,地府?先生說的是何處仙府?”
老城隍眉頭微皺,何處仙府敢以天,地而稱?
“哦,是道聽途說的一處仙家府邸,故有此一問。”
聽到老城隍疑惑的話語以及反應。李修緣立刻意識到此界竟無地府!
李修緣為驗證自己猜想,連忙問道:“李某冒昧詢問一些陰司之事,還請城隍見諒!不知生靈死去之後,魂魄歸於何處?”
城隍對李修緣突然關心死後生靈歸處很是疑惑,但還是解答道:“陰司運轉並無什麽隱秘。人族死後魂魄會由陰陽司告命,隨後陰差便會前往接引至城隍法域,再由功曹,功過司查明善行惡舉,善者增添福祿之後投胎,惡者在罪惡司受罰,大致便是如此。”
“宋兄所言人族,那其他生靈呢?還有若是死後未被接引又當如何?”
“其他生靈自然不歸陰司管轄,死後魂靈歸於天地。至於若是死後未被接引,有些可存於陰煞之地,可能還有其他方法,我卻是不知了。但大部分魂靈最終結果還是消散於天地之間。”
其他之法想來就是陰神修煉之法,但一縣城隍都尚且無法可修,更別說那些孤魂野鬼了。
如此說來此界陰司可以看成一個閹割版的小輪回,但此界大輪回卻有重大缺陷!
“塔爺,您聽到了嗎?您有何看法?”遇事不決問塔爺!
一向愛湊熱鬧的小塔今日卻一反常態,任李修緣在心裏呼喊就是不搭話。
看來小塔知道幾分緣由,但又不能說出。罷了,現在掌握的信息太少,隻憑這些還無法判斷,日後終會知曉。李修緣將心中疑惑壓下,對著飲茶的城隍答謝:
“多謝宋兄解惑,今日李某所得甚多。”
一輪明月悄然掛在天空之上,而老君觀似乎獨得青睞,院內亮如白晝。葫蘆藤接引月華,一旁的桃樹也沾了光,就這樣一藤一樹吞吐月華,襯得整個院子都清冷了幾分,好似仙家福地一般。
老城隍這才察覺到異常,驚詫道:“先生,這,這是?”
李修緣笑道:“宋兄不必驚訝,那株桃樹與我有緣,便移栽至此地。至於那株藤,不過一葫蘆藤罷了。”
見李修緣隨意隨意點評,似一藤一樹不過尋常樹木。但他可不相信凡樹能有如此威能,哪怕成精的妖物恐怕都難以引下如此之多的月華。果然仙人的眼界不是我等能想此比的。
李修緣無形中裝逼一次。
李修緣看著如此景色,心中想到一事,開口道:“宋兄,不如你我論道一番,如何?”
老城隍一聽大喜,這可不正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他也明白,論道是客氣的說法,其實是李修緣給他傳法。真要論道,他能有什麽見解,難道讓李修緣趕快下來,然後去修煉他那半殘的泥塑金身?
老城隍起身拜謝:“安陵縣城隍宋昌平在此謝過先生!”隨後俯身一拜。
李修緣趕緊扶起,開口道:“宋兄見外了,一切皆是緣法,不必如此。”
細想小塔當時突然出聲,加上今日所聞,李修緣也明白了幾分用意。此界神道不全,輪回有缺,想來天庭亦是如此。雖有城隍所轄陰司,但職能太過局限。他的到來必有緣由,此時他已明白幾分。
李修緣一揮袖,桌上碗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壺茶水。
“宋兄,此茶有凝心靜氣之用,請。”
老城隍很是詫異,不是說論道嗎,怎麽扯到喝茶上去了。但還是抿了一口,原本浮躁的思緒瞬間寧靜下來。這才明白茶水之用。長歎道:“宋某慚愧,聽聞先生欲傳真法,心緒不寧,最終還要勞煩先生。”
“宋兄何必介懷,此乃人之常情。若換個位置,可能我還不如宋兄呢。”
兩人於石桌對坐,身後流光月華湧動,加上兩株靈木在一旁映襯,還真有幾分仙人對答之感。
李修緣仰頭望月,開口道:“宋兄你認為,何為城隍?”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