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媳婦們的新策略(4)

字數:5089   加入書籤

A+A-


    王佳怡說:“原來‘好心有好報’是個謬論。”
    任麗說:“沒錯,就是個謬論。婆媳之間,好心未必有好報。還有人大言不慚地說什麽,隻要用心,婆媳之間也會相處得像母女,胡扯!說這話的人肯定沒當過媳婦,純屬站著說話不腰疼。”
    範筠萱說:“咱們和婆婆沒有血緣關係,能處好,是一種幻想,處不好,才是現實。我覺得咱們從現在起,應該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直麵現實。”
    任麗說:“沒錯,我們不能繼續做受氣的包子了,該做棒子的時候就做棒子。做包子是痛苦的,做棒子是開心的,在痛苦和開心之間,我們必須選擇開心。”
    範筠萱說:“做了棒子,咱們真的會開心嗎?”
    王佳怡說:“至少老公肯定是不會開心的。”
    任麗說:“做包子,自己難受;做棒子,老公難受。做媳婦,怎麽就這麽難呢?”
    範筠萱說:“我覺得啊,是咱們沒有把分寸把握好。”
    任麗說:“我們就不應該熱臉貼冷屁股。”
    範筠萱說:“我們就不應該有太高的期待。我們把她們當客戶,我們對客戶是什麽心態?是期待的心態,期待能從客戶那裏得到大的回報。現在看來,這種思路是錯的,不能把婆婆當客戶。沒有期待,也就沒有失望和難過。”
    任麗問:“那我們把婆婆當什麽?總不能當空氣吧?”
    範筠萱說:“當客人。”
    王佳怡和任麗不約而同地說:“客人?”
    範筠萱說:“對,當客人。跟客人的相處之道是什麽?說話客客氣氣,做事彬彬有禮。她說了什麽你不愛聽的話,你也不能當麵頂撞,因為她是‘賓’,你是‘主’,主人對客人要有謙讓。”
    任麗說:“哎,這個思路不錯啊。她是‘賓’,我是‘主’,我永遠‘賓’著她,讓她見到我就像見到了酒店的大堂經理,雖然見到的是笑臉,但這笑臉的前麵好像隔了一層紗,朦朦朧朧的。”
    範筠萱和王佳怡都笑了。
    王佳怡說:“那個成語怎麽說來著,貌合神離,說的就是這種狀態。”
    任麗說:“婆媳之間,親如母女是癡人說夢,能維持表麵的平靜,就阿彌陀佛了。”
    指導如何與婆婆相處的新的方針就這樣出爐了。根據這個方針,三個婆婆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三個媳婦內心裏的領導,她們跟領導的相處原則就是表麵上客氣,但絕不會交心,如今,這個相處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婆婆。
    如果老公不在家,那麽家對於範筠萱來說,就變成了公司,婆婆這個領導問什麽,就答什麽,多一句也不說,她怕說多了,不知哪句又會惹出新的矛盾。
    任麗一旦發現婆婆要有開戰的苗頭,就趕緊轉移話題,轉移婆婆的注意力,對婆婆進行一番誇讚,比如,今天這衣服真好看,新做的頭型真漂亮。得到媳婦的誇讚,賀奇媽一高興,便忘了訓斥。為了進一步堵住婆婆的嘴,任麗還會適時地給婆婆剝一個桔子,或削一個蘋果遞到婆婆麵前。
    王佳怡幾乎把婆婆當成透明人,因為她實在找不出跟婆婆的共同話題。即便有共同話題,她也懶得跟婆婆交流,婆婆那一口老陳醋般的口音實在是不悅耳。
    規避風險的另一麵,其實就是潛藏矛盾。天天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潛藏的矛盾早晚要爆發,它的爆發可能是猛烈的,也可能不猛烈,但持久。
    王佳怡雖然沒有做“棒子”,沒有做什麽對婆婆不好的事兒,但她對婆婆這麽冷淡,同樣會讓孫浩文難受。
    孫浩文質問道:“你怎麽總是對娘代答不理的?”
    王佳怡反問:“你一天到晚就把心思放在你娘身上,擔心你娘開不開心,擔心你娘適不適應這裏的生活,除此之外,你心裏還有什麽?”
    孫浩文說:“你不願陪娘,沒人說你的不是。我要是不多陪陪她,那她得多孤獨啊!”
    王佳怡說:“你想沒想過怎麽能讓我和你娘過得更幸福一些?”
    孫浩文說:“咱們現在,沒病沒災的,日子過得安安穩穩的,不是挺幸福的嗎?”
    王佳怡說:“安穩就是幸福,是嗎?就你這種心態,是怎麽從那個窮山溝裏蹦達出來的?”
    孫浩文說:“就是因為我是從窮山溝裏蹦達出來的,所以,我對現在擁有的一切很滿足。”
    王佳怡說:“你就甘心永遠當個小技術員?”
    孫浩文說:“以後我還可能會當技術科長,技術部主任,但這得一步步來……”
    王佳怡打斷他:“等你熬出來,咱們都成老頭老太太了。”
    孫浩文笑笑說:“平平淡淡過日子,一點點慢慢變老,有什麽不好?”
    王佳怡說:“繼續這麽平淡下去,咱們什麽時候能換上大房子?什麽時候能買上小汽車?”
    孫浩文說:“咱們現在不是有房子住嗎?小汽車汙染環境,現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環保,咱們幹嘛非要買車啊,地鐵不是挺快的嗎?”
    王佳怡氣憤地說:“地鐵是挺快,可它會把我擠成照片!我算看出來,你這輩子啊,天天喝白開水你都能喝得有滋有味!”
    孫浩文明白王佳怡的意思,她是想讓自己去待遇更加優厚的外企,或者能開一個自己的公司,多掙點錢。可他隻懂技術,不擅長人際交往,更不擅長管理,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就適合一個安穩的工作,過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在他看來,平淡沒什麽不好,但在王佳怡眼裏,平淡就是平凡,平凡就是平庸,是胸無大誌,她希望老公能像雄鷹一樣去搏擊雲端,而不是像麻雀一樣,隻滿足於一頓頓美餐。作為一個男人,他何嚐不想胸懷壯誌,成就一番大事業,但,大事業是那麽好幹的嗎?有多少人一開始野心勃勃,想幹一番大事業,到最後卻賠得傾家蕩產,這樣的例子還少嗎?他了解自己的性格,他扛不住這種折騰,也沒有勇氣去冒這個風險。作為一個理工男,他最不缺的就是理性,同時,他也知道,王佳怡作為一個服裝設計師,頭腦中感性的成分遠大於理性,他要用自己的理性調和王佳怡的感性,這樣才能平衡。
    孫浩文說:“佳怡,假設你設計了兩套服裝,一套你不喜歡,但別人覺得好,並且願意出高價買;另一套你自己特別滿意,特別喜歡,但別人並不覺得好,評價也不高。你覺得,這兩套服裝,哪一套更能體現你的成就感?”
    王佳怡說:“當然是第二套。”
    孫浩文問:“為什麽?”
    王佳怡說:“我喜歡的,我滿意的,一定是體現了我的才華和創意的,體現我才華和創意的作品,才更有價值感。”
    孫浩文說:“沒錯,要不說咱倆能成為兩口子呢,價值觀相投啊!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兒,雖然不一定會有大的金錢上的回報,但會讓自己感到充實和踏實。就比如說,我單位某個機械設備出故障了,別人都解決不了,隻有我去了才能解決,這個成就感所帶來的喜悅特別的純粹……”
    王佳怡打斷他:“原來繞來繞去是在給我洗腦,我知道你接下來想說什麽,你一定會說,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成功未必一定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孫浩文說:“沒錯,做一輩子能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工作,那也是成功,而且是超越了社會價值評價的成功。就像某個大科學家,研究出了某種能推動社會進步的科研成果,雖然他掙的錢不如大明星多,但你不能說他沒有大明星成功。”
    王佳怡說:“就你這種心態,這輩子注定是個平凡的小老百姓。”
    孫浩文說:“世間最永恒的幸福,那就是平凡。不愁吃,不愁喝,能有一個幸福的小窩,多幸福啊!”
    王佳怡說:“你可以不出去折騰,你可以享受你所謂的安穩的工作,可薪水呢?除了每個月如數交給銀行外,你還剩下什麽?”
    如果婆婆沒在這兒住,孫浩文的這種小富即安的心態,或者說,這種小農思想,王佳怡也是能夠忍受的,但婆婆的到來,大大壓縮了她的幸福和生活空間,被壓縮的空間讓她壓抑,被壓縮的幸福更讓她痛苦。她對孫浩文說這些話,與其說是逼迫他多掙錢,不如說是在宣泄,宣泄心中的憤懣和痛苦。
    她的這種宣泄成功地把憤懣和痛苦轉移到了孫浩文的心裏:是啊,自己隻想著安穩,擔心出去折騰,不但折騰不出什麽成果,還丟了國企技術員的飯碗,那不僅僅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然後可以重頭再來那麽簡單,後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可能連還房貸的錢都拿不出,更不會有機會重頭再來。但不出去折騰,光靠這點死工資,佳怡如何能得到幸福感?我的幸福是一個小窩,佳怡的幸福是一套大房子,還要有小汽車,對了,我還欠她一個風風光光的婚禮。我答應過佳怡,有條件的時候,一定要補辦婚禮,並且風風光光的。可是,這樣下去,我什麽時候才能有這個條件?他突然感到自己很無能。他從小就刻苦讀書,努力拚搏,考上了大學,又讀了研究生,畢業後順利地到了一家知名大國企做了技術員,還娶了漂亮老婆,本以為會幸福地生活下去,現在才明白,幸福的生活是要靠優厚的物質條件來保障的。他沒本事掙更多的錢,也就喪失了過上幸福生活的前提。這樣的結論讓孫浩文感到痛苦,可他又無力改變,隻能繼續痛苦著,如同一個受傷滴血的人,明知道上了藥膏就可以治傷,明知道裹上紗布就可以止血,可他既無藥膏,又無紗布,隻能看著血一滴滴流著……血繼續流,人會死;痛苦這麽繼續下去,人會怎樣?他和佳怡的婚姻又會怎樣?孫浩文不敢繼續往下想,他的內心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兆……雖然,那隻是一種預感,但不詳的兆頭過於強烈,以至於他無心做其他事,一心想著應對之策。一個念頭突然在他的頭腦裏產生——要孩子,孩子會穩固他們的婚姻。對,他們需要一個孩子,急需!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