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方略

字數:4484   加入書籤

A+A-


    然而苻堅並沒有生氣。
    苻堅乃一代雄主,他很多事都看得清。正如他奪位之後並沒有稱帝,而是自立為‘大秦天王’的稱號一樣。他是清楚自己的地位還不足以稱帝,且天下正統是在晉國的。過早稱帝,其實對他沒有任何的好處。他要天下一統之後,再名正言順的稱帝。
    所以,對於王猛的話,苻堅沒有惱怒,因為這正是他認可的事情。
    苻堅隻皺眉道:“晉國內部紛亂,這難道不是國祚正統遷移之兆?這種時機,難道不是最好的時機?”
    王猛沉聲道:“陛下,桓溫亂朝,固然給晉國帶來了混亂。但是陛下難道沒有發現,桓溫即便掌控了局麵,也沒有公然篡位麽?那是為何?那正是他明白,一旦公然篡位,內部必起紛爭。一旦紛爭,我們定會乘機南下。他心裏清楚的很,所以並未篡奪。而王謝大族雖對桓氏不滿,卻也采取了忍讓態度,這正說明他們清楚大局為重的道理。倘我大秦此刻用兵,反會促其一致對外。”
    苻堅皺眉捏著胡子沉吟不語。
    王猛繼續道:“且不論晉國內部,便是我大秦如今也不具備發兵南下的條件。陛下,這數十年來,北地征戰不斷,百姓死散逃離無數,人丁銳減,土地荒蕪。以關東之地而言,雖臣平複鮮卑各部力量,暫時穩住局麵。但臣尚未完成地方官員的選拔任命,更沒有讓百姓得到休養生息。需知對晉國用兵,需得舉大秦全國之力,一鼓作氣。那便要牽扯到兵力錢糧裝備等等諸多問題。倘不做好萬全的準備,倉促用兵的話,恐招致重大挫敗。”
    苻堅道:“晉國有同我對抗之力?我大秦發兵二十萬恐已足夠了吧?”
    王猛搖頭道:“陛下!晉國這些年未經太多戰亂,人丁恢複,百姓富足。人力和物力都不可小覷。若發兵,必用全力。況有淮水大江為天險,晉軍據險而守,是為地利之優。這難道不需要考慮在內?”
    苻堅籲了口氣,緩緩坐在寶座上。
    “若揮師南下,則必須要獲勝,絕無失敗的機會。一旦遭遇挫敗,則情勢必不可收拾。臣不妨把話說的明白些。我大秦周邊尚有野心覬覦之國。仇池、涼國,代國,北地的柔然,都對我大秦虎視眈眈。國內雖表麵平靜,然鮮卑西羌雖然降服,但卻暗中等待時機,意圖叛亂。一旦南下失利,則我大秦必亂。故而,此刻我們不具備南下的時機和實力。需要先整肅好內部事務,穩定內部和周邊局麵,休養生息,積累實力。晉國正在內耗,這便是此消彼長之勢。待時機一到,便可一舉南下,摧枯拉朽,一統天下。陛下,此時此刻,任何勸陛下南下之人,皆居心叵測之徒。”王猛緩緩道。
    王猛這番話有理有據,完全站在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鞭辟入裏。令苻堅陷入了深思之中。
    慕容垂在旁神色尷尬。他之所以鼓動出兵,並非他不明白這些道理。而是他需要製造亂局,為自己所乘。大秦越強大,他慕容垂便越沒有複國的希望。鮮卑人如今死降逃散,屈辱於氐人之下。當日隨軍回到故都的時候,慕容垂便決意複國了。他當然希望苻堅能夠出兵和晉朝死磕。渾水才能摸魚。
    但王猛顯然洞悉了他的想法。他最後一句,便是幾乎點著自己的名字罵了。
    “王丞相所言極是,慕容垂汗顏無地。我乃莽夫,不懂天下大勢,胡言亂語,實在是不該。陛下,臣認為王丞相之言乃中肯之言。眼下絕非出兵時機。從作戰角度上而言,麵對淮水大江天塹,也不是那麽容易突破的。”慕容垂連忙開始找補,沉聲說道。
    王猛麵露鄙夷之色,冷笑道:“你現在又突然明白過來了?明白的還真快。”
    苻堅皺眉坐在寶座上,感覺索然無味。適才滿懷激情,聽王猛這麽一說,頓時如泄了氣一般。適才剛剛在內宮做了一番運動,此刻感覺疲乏之極。
    王猛見苻堅模樣,知道苻堅頗受打擊,心中不悅。於是笑了笑道:“陛下,臣認為,即便現在不能大舉出兵攻晉,卻也不是不能進行一些前期的準備。”
    苻堅一聽,坐直身子道:“景略有何計較?”
    王猛撫須道:“臣以為當雙管齊下。軍事上,臣認為,將來攻晉必要借助長江水道突破其防守。故而,我們當先攻滅仇池國,打通出兵漢川的通道後出兵漢川,攻占益州。益州一旦到手,將來便是順江而下,奔襲東南,突破對方防線的最佳路徑。我們可在上遊造船屯糧做好準備。”
    苻堅眼神銳利起來,點頭道:“景略所言甚是。奪益州之地,順江而擊,實乃妙計。將來大軍揮師之時,必以數路齊進。東南有江淮阻隔,但益州大軍順江而下,則可突破其腹背。或者更可從益州往東沿陸路深入晉國腹地襲進。此乃釜底抽薪之策。好,好。”
    長樂公苻融沉聲道:“確實是好計劃。但這麽做會不會有打草驚蛇之嫌?一旦我們攻益州,晉國會不會洞悉我們的後續計劃?”
    王猛微笑道:“長樂公,晉朝有謝安王彪之王坦之桓溫等人,對我大秦又有防範之心,怎會不知?他們一定會意識到這一點的。”
    苻融道:“那當如何?”
    王猛笑道:“他們能如何?無非便是派兵來奪回罷了,守住便是了。晉國防禦我大秦的重心在荊州到廣陵徐兗一帶,重兵集結於東南,他們是不肯派出大量兵馬往西攻益州的。難道他們不怕我們是調虎離山之計?最多不過是加強警戒罷了。益州隻要守住,將來便有從水路或陸路突破其腹背的機會。”
    苻堅大笑道:“景略深知他們的心思,甚妙。”
    王猛道:“除此之外,還當用緩兵之計迷惑他們。臣認為,當派使者去晉國,與之商議結為永好之鄰。提出一些條件來,比如讓晉國每年以錢糧與我,割以江北之地,我大秦便可保證不會去攻打他們。此之為恩威並施之策。晉國之人,皆以偏安享樂為先,但有機會,必然同我媾和。這樣,以晉國錢糧,養我大秦之兵,豈不妙哉?”
    殿上眾人盡皆驚愕,無不驚愕於王猛此計之歹毒。王猛是漢人,他最懂漢人,他的計策都是衝著漢人的軟肋去的。他最明白晉人心裏是怎麽想的。
    苻堅已經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悅,走下寶座來,雙目炯炯大笑道:“好一個雙管齊下,恩威並施。景略之策,諸葛在世也未必能想出來。就這麽辦。那便先滅仇池,取漢川益州之地。再派使者去晉朝跟他們談條件。景略,你真是上天賜給朕,讓朕統一天下的奇才啊。”
    半個月後,西縣侯苻雅率大軍集結大軍七萬,以大秦涼州刺史,前將軍,原仇池國王子楊安為前鋒,出兵進攻仇池。仇池國國主楊篡集結仇池國全部五萬兵馬迎戰。雙方大戰三日,仇池國主楊篡戰敗投降,國中宗族人等被押往長安居住。
    苻堅命楊安鎮守仇池,同時調集兵馬糧草,準備進攻漢川。
    ……
    建康城,李徽的婚禮於六月二十八如期舉行。
    過去的二十天裏,李家大宅經過了一輪大規模的改造。除了前院之外,後宅東西院已經完全變了模樣。房舍倒是沒有怎麽動彈,畢竟時間上來不及,且之前也進行了翻新。但整個房舍粉刷一新,白牆黑瓦彩窗紅廊,美如圖畫一般。
    李徽心中哀歎,他本不喜歡這種風格,他要的是古樸素雅的風格。但無奈張彤雲喜歡這樣,他也無計可施。
    好說歹說,西院書房小院沒有改動,算是有了一片清淨之地。
    屋後到秦淮河堤岸距離的樹林更是大變模樣。幾座老墳遷走之後,四周起了圍牆,一直圈到河邊。一座水閣在岸邊建造了起來,修了一條林間小道通向水閣。
    由於時間太過倉促,雖沒有太過修飾,但是整個宅子圈地的麵積其實已經很大了。這之後,後園高牆拆除之後,大可在屋後圍牆內建造後進宅院。這整個宅子的規模,已經是一座豪宅的規模了。
    裏邊的家具用品全部更換一新。上等的雕花牙床,紅木大椅。錦衣綾被,都是最好的。這些都是謝道韞親自挑選,命人裝車送來的。
    張彤雲於月中回吳興準備婚事之後,這些事都是謝道韞在張羅。李徽搞不明白,謝道韞對此為何有這樣的熱情。她和張彤雲雖然是閨中密友的關係,但也不至於如此上心吧。自己雖叫她一聲阿姐,但也隻是尊重而已。她也並非真的是自己的姐姐。所以無論是張彤雲和自己的角度來看,她都似乎不必這般上心。
    而且,張彤雲臨走之前告訴自己,一切布置聽謝道韞的。謝道韞的喜好便是自己的喜好雲雲,李徽聽著便不對勁。張彤雲和謝道韞性格不同,喜好品味都不同,彤雲這麽說,倒像是遷就謝道韞一般。
    謝道韞後來的內部的布置,也越來越像是她個人的喜好。倒向不是為了張彤雲布置,而是為她自己布置一般。要求極為細致,且不厭其煩。這讓李徽多少有些訝異和不解。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