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生路(三)

字數:4816   加入書籤

A+A-




    山道上,桓熙桓濟郗超等人很快得到了探路騎兵被堵截敗退的消息。
    之前桓熙等人下令騎兵校尉率五百騎兵提前開路,大隊人馬後續跟進。這本隻是常規命令,並非認為道路上會有什麽危險和襲擊。但得知路上遭襲便已經覺得奇怪了,更不能接受的是,稟報的人說,敵人隻在一瞬間便殺死了數十名騎兵。
    他們說的很邪門,說什麽突然有天雷滾滾劈下,他們連人都沒見到。
    “高升泰,到底怎麽回事,發生了什麽?”
    麵對被攙扶而來,渾身上下漆黑一片,臉血肉模糊的領軍校尉,桓熙大聲喝問道。
    騎兵校尉高升泰哭喪著臉稟報道:“世子,敵人神龍見首不見尾,我等甚至沒見到他們的蹤跡。拐過二道口彎道之後,發現路上有拒馬圍欄堵路,我便命兄弟們上前查看。結果突然間天雷引動地火,腳下突然炸裂開來。一下子便死了數十名兄弟。小人從未見過那樣的場麵。那定是邪法,一定是邪法。”
    桓熙斥罵道:“胡說八道什麽?什麽邪法?什麽天雷?你這蠢貨,被襲擊了,居然不知道敵人是誰。”
    高升泰哀聲道:“在下該死,實在是沒看到人啊。”
    桓熙還待再罵,郗超擺了擺手道:“帶下去醫治。”
    高升泰被帶走之後,郗超問桓濟道:“二公子怎麽看?”
    桓濟道:“看傷勢確實有些蹊蹺,像是燒灼之傷,身上衣服都燒成那樣了。適才還有幾名兄弟手腳都斷裂了。我們之前也聽到了轟鳴之聲,看到了黑煙滾滾冒起。莫非當真是天雷?”
    桓熙冷笑道:“什麽天雷?胡說八道。大雪天哪來天雷?莫非老二也相信是邪法?”
    桓濟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郗超皺眉道:“二公子,這絕非是什麽天雷邪法。明顯是人為所致。高升泰和其餘兵士都說,看到了道路上的拒馬圍欄,那如何解釋?那明顯是有人特地設置的障礙之物。”
    桓濟哦了一聲,點頭道:“那倒是。有人攔阻襲擊所致。但那爆裂傷人之物是什麽?可都沒人見過。”
    郗超道:“眼見為實,如今我們都沒親眼見到,不好判斷。我們加快進軍前往查看便是。”
    桓熙皺眉道:“郗中書,有人埋伏還要前進麽?”
    郗超微笑道:“大公子,這明顯是小股敵人而已,怕得什麽?定是謝玄他們搗鬼。他們總共才五百多人,有何懼怕?他們這麽做,無非便是阻止我們去追他們罷了。越是阻止,則越表明他們就在前麵。小小阻礙怎能擋住我們?”
    桓熙看了一眼桓濟道:“老二,你說呢?”
    桓濟道:“阿兄莫要擔心,郗中書所言有理。事已至此,豈能被他們喝阻。小心些便是了。”
    桓熙無奈,隻得同意。但為了確保安全,桓熙再命數百騎兵前頭探路。隊伍放慢速度,朝著二道口位置謹慎前進。
    ……
    二道口坡上,李徽正在觀察地形和防禦工事,周澈在旁稟報了他所做的安排。
    幾天前來時路上,李徽和周澈便選擇了二道口的位置作為防禦的地點。
    此處位置叫做二道口,其意是相較於將軍山南邊山口的第二道關口。其實倒不是這裏當真是一處關口,而是因為此處山道狹窄,百步距離內的山道寬不到三丈。比之其他地方的山道都要狹窄許多。
    形成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兩側山坡發生過滑坡,導致整片山坡的泥土滑落下來,淤塞了山道岩壁下方的道路所致。
    這一點有兩側裸露的岩石可得到證明。
    這一路山道兩側都是草木茂密荊棘叢生的草坡,唯獨這二道口兩側是岩石山坡,除了青苔地衣之外,便隻有些石縫裏的小樹和荊棘。
    深深的溝壑在山道兩旁衝出巨大深坑,足見此處是因為兩側山勢較為陡峭,集聚了山洪從此衝刷,導致了山體的滑坡,以至於淤塞了山道。泥石淤積,難以清除。再加上新亭到京城的山道本就不是主要的官道,所以也沒人來拓寬整修,讓山道在此處甚為狹窄。
    當然,李徽和周澈選擇二道口這個位置,除了山道狹窄,兩側岩坡陡峭之外,還有另外的原因。
    此處恰好是個彎道。雖然彎道不急,但是對於策馬衝鋒的騎兵而言,到了此處必須要減速。否則馬兒速度太快,來不及轉彎的話,便會撞上兩側的岩壁。
    周澈是領軍之人,他知道這種彎道地形是有利防禦的。特別是如果遭遇對方騎兵追擊的時候,山道的彎曲是可以限製對方的速度的。
    另外,在岩壁上方的山坡兩側有著茂密的林木。周澈認為可以很方便的砍伐樹木,作為攔阻山道的障礙物。並且有林木的掩護,進可攻,退可藏匿蹤跡遁走。
    正因為此處地勢如此,所以二道口才被李徽和周澈選中,成為在此應付有可能發生意外的最後屏障之地。
    此次新亭之行,李徽是做了準備的。雖然李徽雖然將寶壓在了已知曆史的進程上,相信按照曆史的進程,謝安此行當不會有性命之憂。但是李徽顯然一直對曆史的真實發展保持適當的懷疑態度。所以,他需要為自己做一些必要的準備。
    但若是桓溫若當真想要殺謝安和自己一行人,那倒也沒有什麽準備的必要。因為進了新亭大營之後,幾乎沒有任何機會能闖出來。故而李徽所做的準備僅僅是為了保證路途上的安全,以及緊急情形下的垂死掙紮。為此,李徽沿途和周澈標記了山道上的險要之處。
    半路上周澈等人離開隊伍,其實並非如謝玄猜測的那般他們是畏懼逃走,而是按照李徽的命令,在山道險要的地形之處留守,保證歸途的暢通和安全。二道口位置便是最靠近山口位置,同時也是最適合的防守的地方。
    李徽最擔心就是,桓溫未必要了自己這些人的命,而在離開新亭的歸途之中莫名其妙的被伏兵攻擊,然後死在山野之間。這反而是最有可能襲擊的方式。桓溫若想要殺人,很可能不會在新亭大營之中動手。
    周澈等人留在山道險要處,便是嚴密監視對方的動靜,嚴防此事發生。若發現有人埋伏,周澈便可及時應對,給予預警或者是直接發動襲擊,讓對方計劃敗露,知難而退。
    當然,僅僅靠著周澈這百餘人想要阻攔敵人是不成的,好在李徽手頭早已有了殺手鐧。
    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裏,李徽始終沒有忘記的便是一件事,那便是對葛元配製出來的火藥進行有限規模的生產和應用上的研究。
    從覆舟山裏弄出來的火藥,李徽當然要盡快的讓其成為有殺傷力的武器。所以周澈被委以重任,一直在秘密的按照李徽的指示去試驗和製造用於實際作戰的火器。
    李徽當然是想要一步到位,製造出火槍之類的東西來。但顯然這種想法不切實際。製造工藝和材料的落後,在這年頭根本沒有造出火槍的可能。甚至就連李徽想製造最為簡單的突火槍都沒能成功。
    鑄鐵槍管倒是沒問題,但問題在於火藥的威力太小,根本沒有殺傷力。要是加大藥量,隻為了火槍的一次發射,又太危險和不值得。火器的威力不大,消耗卻極大,那還不如射一支箭來的簡單。
    火槍的設想破滅之後,李徽想到的是將火藥綁在箭支上射出,弄出類似爆炸箭這樣的玩意兒。李徽的想法是,利用箭支的射程和火藥爆炸的殺傷,同樣可以間接達到遠距離加強殺傷力的作用。
    然而,經過試驗,這種想法也泡了湯。火藥箭射出去之後固然能夠爆炸,但是威力很小,隻能造成灼傷效果。傷害極為有限。若是加大藥量,卻又影響箭支的射程和穩定性,根本不適用。
    李徽想來想去,終於想通了。在火藥的配比優化和提純,爆炸殺傷性增強之前,在冶煉和製造工藝精進之前,想要造出威力巨大的可遠距離射殺的火器是個天方夜譚。自己夢想造出噴著藍火的大殺器,那是一口吃一個胖子的激進行為。所以還是腳踏實地的弄出一些實用的東西。
    換了個思路之後,倒是順利的多。李徽很快便弄出了焰火彈。各種顏色的都有,這其實簡單之極,火藥中混合其他原料便可。李徽當然不是為了做焰火,而是認為將此物應用在軍事聯絡上將會極為快捷方便。
    除此之外,李徽讓葛元弄出了毒磷彈,煙霧彈等幾種特殊的藥丸,用作在關鍵時候的使用。這些東西別說葛元了,便是李徽自己也能上手製作出來。
    而實戰方麵,李徽知道,因為威力有限,這些火藥最好作為近戰爆炸物使用。因為可以加大藥量,利用藥量增大來增加威力。製作成炸藥包是最簡單的辦法,但是那玩意用途不廣,實戰中用起來也不太適合。於是便又和周澈試驗了鐵手雷,陶瓷手雷,木頭手雷等等。
    最終,沉重而昂貴的鐵皮手雷和易碎且沉重的陶瓷手雷被淘汰。因為投擲不出太遠,隻能在特殊場合使用。作為單兵投擲爆炸物的最佳選擇還是便宜輕巧易製作裝藥量大的木製手雷。進一步的實驗之後,最後連木頭都不用了,用的是半尺長的老竹竿作為載體。
    李徽稱之為竹筒雷管。.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