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撫恤金償
字數:3404 加入書籤
袁紹看似是在替袁術著想,可實際一想卻會發現在這件事上袁術也是受害者,他麾下死的將士和受到的損失可遠比其他諸侯死去的將士要來得多。可現在袁術不但得不到一點補償,反而還要賠償大量撫恤金出去。這件事怎麽想都是在吃虧,可那有什麽辦法。不給賠償的話,那袁術將徹底跟劉岱、橋瑁撕破臉皮。亂世樹敵太多可不利於接下來的發展,這個暗虧袁術也隻能打碎牙齒咽下去了。
“一切都按照袁盟主的意思辦,弘沒有異議。”楊弘無奈的點頭答應了下來,他要是不答應恐怕就難走出這間軍帳了,而且除了賠償他也想不好再用什麽辦法解決這件事了。不就是錢麽,他們還是拿得出來的。隻是待會回去之後,他又要想辦法好好勸說袁術答應此事了。早知道會發生這麽多事,他就該守在汝南讓閻象跟過來。平白受了這麽多罪,實在是難受。
袁紹都這樣說了,麵子上劉岱總是要給幾分的。畢竟如果真的要他們跟袁術開戰,也是不切實際的。損敵傷己的事情還是少做,他還等著保存兵力回兗州對付張邈、橋瑁。將大量兵力消耗在這裏可就得不償失了,還不如趁機索要些賠償也好回兗州擴充軍力。不過這種事也不好表現的太直接,於是他故作為難道;“唉,盟主深明大義,我也不好不近人情。此事就此揭過,不過撫恤金的事情一定要在這兩天裏解決好,不然我不好對手下人交代,回頭我就送死難士兵的名單過來。”
嘴上說的好聽,背地裏還不是一隻老狐狸,楊弘在心裏暗自鄙視了劉岱一番。
橋瑁眼見劉岱都同意了袁紹的方法,雖然有些不甘,可也不好一個人在繼續胡攪蠻纏下去,倒不如現在賣個好給袁紹。反正到時候可以多報一些死亡受傷士兵讓袁術多賠償些,遂便順勢答應了。
“既然有袁盟主說情,此事就作罷了。回去之後,我便會派人將名單送過來。警告你家主公別想著拖延,否則後果自負。”橋瑁最後還不忘威脅了一下。
“咳,我軍雖也死傷了不少將士。但公路怎麽說也是我堂弟,給死去士兵的撫恤金就由我跟公路一人一半吧。”袁遺故作凜然道,這個時候在不出聲賠償可就要沒了。不過他也怕楊弘扯出先前的責任,所以直接說了隻要一半撫恤金。這樣楊弘也不好再扯出些其他推辭話了,畢竟他手下的確死了不少人。
“還請各位放心,賠償一事一定不會拖延。”楊弘不由自主的咬牙切齒,不過表麵上還是連連點頭裝出了一副恭順的樣子。劉岱、橋瑁的賠償他可以早點解決,可袁遺的損失就見鬼去吧。反正袁遺跟袁術的關係本就不和睦,現在出了這檔事,更別說好好對待了。
接下來也沒有什麽事情了,眾諸侯於是便朝外麵走去。
“楊長史,請留步。”袁瀾突然叫住了楊弘。
一聽到袁瀾的聲音,楊弘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激靈。眼看事情都解決了,袁瀾要是再給他出點幺蛾子,他可受不了。不管心裏是怎麽想的,可臉上他還是擺出了一副恭敬有禮的樣子,疑惑的看向袁瀾,問道;“二公子,請問還有什麽事嗎?”
“楊長史,那位董卓義子你可知道叫什麽名字?”袁瀾問道,若是連那人的名字都不知道,又如何去調查了解那人的資料從而分析定策。
聞言,楊弘立馬鬆了一口氣,隻是問個名字而已那倒沒什麽。盡管不知道袁瀾為什麽對董卓義子很感興趣,但他還是認真的想了一下,隨後道;“好像叫呂布。”
剛要走出去的曹操腳步一滯,臉色微變,轉瞬又恢複正常朝外麵走去。
聽到這個名字,袁紹眉毛一挑,眼中閃過一道恍然,隨即被一抹深深的忿恨覆蓋住。世人隻知道是何進一意孤行召外軍進京,卻沒人知曉其實背後卻是他跟袁家在推波助瀾。召外軍進京不過是想要將一直暗地裏依附袁家的丁原調入雒陽,伺機借助丁原的兵力鏟除何進跟張讓,從而達到袁家權傾朝野的目的。可是誰也沒想到董卓竟然比丁原早先進京,更沒讓人想到的是丁原的義子呂布居然弑父背主轉投董卓。
兩個沒想到轉眼間就將袁家多年的布置付諸東流,原本可以掌控的局勢,隨著丁原的死亡也漸漸走向失控。袁家在外的勢力更是遭到了董卓的瘋狂血洗,不然他跟袁術也不至於離開雒陽千裏迢迢的外出募兵。而造成這一切則全都拜呂布所賜,此時在聽到了這個名字,他的恨意頓時湧了上來。呂布的兩次出現都給他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他恨不得現在活剝了呂布。
呂布,希望你好好活著。不然下次遇見你,又怎麽將你千刀萬剮。
待眾諸侯陸續離開之後,淳於瓊走了進來。隻是他的臉色十分陰沉,明眼人都看的出他的心情很不好。
“昨夜在外巡邏的斥候一共死了三十六名,巡營士兵折損了一百零八名。”淳於瓊自責歎道,巡營剛交給他就出了這種事,無論怎麽說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過這件事說起來,其實也不能全怪淳於瓊。若是大軍來襲,斥候們自然很快就能將消息傳回去。可就呂布一人突襲,在漆黑的夜幕下,憑借著匹矯健如風的赤兔馬,那些分散的斥候又怎麽可能發現呂布的蹤跡,就算發現了有赤兔馬在他們也追不上。
袁紹沉吟了片刻,道;“仲簡,從今日起名劉備三兄弟輪流外出巡營防止呂布在來偷營。而你則鎮守大營,嚴加監視起各營的情況,若有人引發騷亂一律殺之。”
“是,主公。”淳於瓊沉聲道。
袁紹端起擺放在身旁的茶杯,輕酌了一口,潤了潤嗓子,麵容上浮現著一抹憂愁。
袁瀾忽然走上前,溫聲道;“父親,鄴城到這裏也需要好幾日。遠水救不了近火,孩兒有一計可解決糧草問題。”
袁紹頓時喜上眉梢,急忙道;“凜冬,有何妙計,速速說來。”
糧草一日不解決,他的心一刻將不安寧。如果籌備不到足夠的糧草,各路諸侯勢必不會在繼續留下。諸侯們一走,他辛苦建立起來的討董聯盟則將土崩瓦解。連跟董卓沒有開過戰就解散的聯盟,今後在天下人眼裏將成為一個笑話。而他作為聯盟的盟主,聲望恐將受到嚴重的影響。若是在冠上一頂無能導致聯盟解散的帽子,那他以後的名聲將跌落到極點。可以說他的名聲關乎未來的發展,所以在沒有將董卓逼回長安之前討董聯盟絕對不能被解散。
“父親,說起糧食,在多的百姓哪有世家大族們存有的多啊。”袁瀾意有所指道。
袁紹當然明白袁瀾話裏的意思,當今世上大部分的糧食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上。找百姓征糧的在多,也還不如世家隨便給出的一點糧食多。隻是在亂世誰不知道糧草的重要性,那些世家大族又怎麽會輕易將糧草捐出。就連這次討董,世家們也隻是象征性的捐出了些許糧草。要想他們在拿些糧草,無疑於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