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剛猛的公羊儒

字數:2575   加入書籤

A+A-




    “公羊儒?”

    林柯聞言眯了眯眼睛。

    什麽是公羊儒?

    前世很多不學無術之人,把華夏落後這個原因歸在了儒學身上,甚至很多人還叫囂著外麵的人有血性,中華男兒都是懦弱的,這都是因為儒學教的。

    然而真實情況則不一樣。

    前世之民族之所以取的“漢”,而非“唐”、“宋”、“清”之類的字,原因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漢真正打出了一個民族的氣勢與氣概。

    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一個民族的尊嚴,便蘊藏其中。

    漢朝是儒家大複仇主義最盛行的朝代!

    為父母血親朋友而殺人的事情層出不窮,這種事情大多都被社會所讚揚,很多殺人者都會被赦免無罪甚至受到嘉獎。

    而這種“你想殺我,我就算是死也要咬你一口肉”的心氣,便來源於公羊儒學派。

    《漢書匈奴傳》雲:

    “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於書絕悖逆。昔齊襄公複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鼎鼎有名的漢武帝依據《公羊傳》,仿照齊襄公故事,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

    衛青、霍去病等將帥之才也是那時崛起,漢朝也因此延續了幾百年的和平。

    而這種思想最初源於春秋時期。

    公羊曰:“九世之仇猶可報乎”

    孔子曰:“王道複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孔子並不是一些文化較低的人認為的那種軟弱可欺的腐儒形象,而是一個身高一八三,憑雙腳周遊列國的猛人。

    就如同《論語憲問》中所書:“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從來不是主張人家拳頭達到臉上還笑眯眯說不礙事的人。

    要麽審時度勢,以後再把這一拳還回去,要麽便是當場就還回去。

    而公羊一脈學習孔子的思想,便取了其中的十世之仇尤可報也的思想。

    公羊派甚至宣揚不但當代的仇可以報,即使百世過後依然可以報仇。

    “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九世猶可以複仇乎?雖百世可也”。

    林柯念出了這句原話,而後看向眾人:“各位可懂何為大複仇?”

    “公羊世家的儒學?”高彥和吳俊對視一眼,搖了搖頭,兩人都未曾了解,隻是聽說。

    “公羊儒一脈,最廣為人知的應當是董仲舒董聖。”聞夢皺眉:“不過這一脈的收徒極為嚴格,現少有弟子在世。”

    僧人這時卻道:“小僧倒是聽方丈說起過,說公羊世家的人不拘小節、豪爽奔放,卻不是世人想象中睚眥必報的樣子。”

    中年道士猜測:“這大複仇之理,可是與董聖所言的‘大一統’之理相當?”

    青年道士沒說話,而是看著林柯,等著林柯講解。

    林柯又笑著看向小二和阿水:“你們可知曉?”

    “大複仇?沒聽過。”小二晃了晃腦袋:“難不成還有小複仇嘛?”

    阿水也搖了搖那碩大的牛頭,不過眼神深處似乎有光芒在閃爍。

    林柯微笑:“大複仇,即以複仇為大!”

    眾人恍然。

    而林柯則是在亭中邁步,口若懸河:

    “《禮記曲禮》雲,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無論仇人在哪裏都要找到殺死他。

    兄弟被人殺了要隨時帶著兵器準備報仇,而朋友被人殺了要麽你為朋友報仇,要麽離開這個國家,反正不能和他同處一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