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李過率領義軍歸順

字數:7704   加入書籤

A+A-


    原本定在年後初五出兵計劃,最終推遲到了上元節後。

    之所以延遲出兵的原因,是因為前往探查襄陽情況的傅山,尚未有明確的敵情傳回來。

    其次是錦衣衛南鎮撫司鎮撫使曹陽,派人傳來了消息。

    那就是盤踞在夔東一線的大順軍首領李過,高一功有意與朝廷合作。

    自從李自成在九宮山敗亡後,其侄子李過,妻舅高一功,率領的大順軍後軍數萬人馬。

    便在夔東的興山、房縣、竹溪、巫溪、奉節五縣,建立了抗清的地方武裝。

    這些原大順軍的將領,最初推選的大順王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

    但不久之後李自敬兵敗被殺,李過在李自成的夫人高秀英的支持下,成為新一代的大順軍首領。

    李過並未稱王,以義軍首領自居。

    封高夫人的弟弟高一功為左營製將軍。

    袁宗第為右營製將軍,黨守素為前營製將軍,賀珍為後營製將軍。

    其子李來亨為中軍權將軍,父子皆掌軍事大權。

    去年六月份時期,吳三桂率軍駐軍江陵期間,對於他們這些義軍,雖然沒有大肆征討。

    但卻進行了嚴厲的封鎖,導致義軍一度陷入糧荒。

    **月份的時候,永曆朱由榔派出使者,送來軍糧招撫。

    並且開出了對義軍眾將,封國公侯爵的條件。

    其中李過、高一功被永曆許諾,分別封為荊國公和巴國公。

    而義軍其他將領,如李來亨封臨國候,袁宗第封靖國候。

    馬騰雲封桐城侯,塔天寶封宜都侯。

    黨守素封興平侯,賀珍封岐侯。

    王光興封南廣伯,譚文封涪侯,譚詣封仁壽侯,譚弘為新津侯。

    麵對永曆一朝的封賞,李過手下的一眾將領,大多大為心動。

    這事,在年前九江戰役結束後,曹陽就向朱雲飛匯報過。

    但隨著十二月份,清軍撤往襄陽,朱雲飛代表的大明朝廷,進駐武昌。

    湖廣巡撫王遵坦率領龍武軍,坐鎮武昌,平海軍水師人馬,進入江陵、赤壁水域。

    尤其是安陸一戰,大明騎兵兩萬對陣清軍六萬。

    最終在神武軍的支援下,一舉擊潰吳三桂,陣斬尚可喜。

    從而讓朱雲飛代表的大明正統,威震湖廣各地。

    恰在這時,李過、高一功率領的義軍,雖然獲得永曆朱由榔偽朝廷的官職封賞。

    但答應的錢糧封賞,這些實際封賞,卻一分沒有落實。

    光有虛名肯定喂不飽肚子。

    李過、高一功率領的義軍,可是打進過大明京師的。

    他們早已經不是昔日陝北高原上的泥腿子。

    當初他們答應永曆的招安,可不是為了虛名,而是因為錢糧。

    現在錢糧沒得一分,局勢風雲突變。

    李過,高一功都是聰明人,之前曹陽代表朝廷,前來接觸過他們這些人。

    他們因為雙方互不接壤,婉拒了曹陽的招攬。

    可現在不可一世的清軍敗逃,明軍幾乎占據湖北的江漢平原,還控製了長江水路。

    明軍三萬水師遊弋在長江之上。

    二十萬大軍屯駐武昌、安陸一線,這份威勢,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下一步湖廣任何一方勢力。

    一旦惹到朝廷大軍,必然會招來兵戎相見。

    為此,當曹陽再次代表朱雲飛來到夔東的巫溪。

    也就是義軍大本營巫溪城時,李過和高一功隆重接見了曹陽。

    這一次曹陽的態度很堅決,接受朝廷招安,所有義軍接受朝廷改編。

    要麽就站到朝廷的對立麵,以反賊接受討伐。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過和高一功,召集帳下眾將,除夕夜前夕,在巫溪召開了一次大會。

    這個時候,盤踞在夔東各縣的義軍,大小數十支,兵力號稱二十萬。

    但實際精銳兵力,不過五萬餘人。

    其餘的十幾萬人馬,不過都是各縣拉起來的民夫,也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這些人馬缺衣少糧,手中兵器五花八門,活脫脫的農民軍。

    要不是夔東地接秦嶺,大巴山,神農架山區,地形險要,這些義軍依托崇山峻嶺為依托,抵抗著清軍的圍剿,才得以艱難生存了下來。

    但山區缺糧,他們人越多,意味著生存越困難。

    經過商量之後,加上李過,高一功態度明確,拋棄偽桂王朱由榔,袁宗第、黨守素等義軍大將,也都紛紛表示同意。

    向南京大明朝廷歸順,接受朝廷的調遣和整編。

    正月初六,朱雲飛派中軍主薄張同蔽為使者,抵達武昌府。

    接到軍令的湖廣巡撫王遵坦,隨即派出出身義軍的參將王複元,與湖廣按察使何楷等一行人。

    從武昌乘坐平海軍水師船隻,從巫山趕赴巫溪義軍大營。

    十一日,以張同蔽為首的使團,在巫溪縣衙大堂內。

    正式與李過、高一功進行了談判。

    雙方經過兩田的談判,李過、高一功在縣衙大堂上,跪拜接受了張同蔽攜帶來的朝廷封賞。

    實際這份封賞,就是朱雲飛親手擬定的。

    張同蔽手捧令書,揚聲宣讀道:義軍各部就地進行改編,所部義軍保留三萬編製。

    授予武衛軍旗號,李過封宜城候,出任武衛軍提督總兵官。

    高一功封興山伯,出任武衛軍左總兵,袁宗第出任武衛軍右總兵。

    賀珍領總兵銜,出任左翼參將。

    黨守素領總兵銜,出任右翼參將。

    張同蔽出任武衛軍監軍使一職。

    武衛軍整編之後,即刻開赴襄陽,參與援助襄陽之戰。

    李來亨出任重慶守備營守備,領總兵銜。

    馬騰雲、塔天寶、譚文三人為副將,節製兩萬人馬,移駐奉節城。

    王光興出任荊州府守備營守備,領總兵銜。

    譚旨、譚弘、李可明三人為副將,統兵一萬鎮守荊州府。

    其餘義軍人馬,就地解散,編入周邊各縣戶籍,就地安置。

    至於武衛軍,重慶守備營,荊州守備營六萬兵馬的糧餉器械。

    由平海軍水師營,船隻運輸到巫山碼頭,各營人馬前往巫山接收。

    所有義軍的家眷,統一遷往武昌府安置。

    其中包括李自成的遺孀高夫人,也將被封為誥命順國夫人,享受正一品誥命。

    前往武昌府榮養,並將授予順國夫人宅邸。

    授予兵權,以家人為人質,這是朱雲飛的底線。

    要麽放棄兵權,封賞虛職官位,前往南京朝廷榮養。

    對於李過、高一功這些打了半輩子仗的軍人來說。

    死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麽可怕的事情。

    但失去兵權,那就真的永無出頭之日了。

    如今朝廷失去半壁江山,擁有領兵權,未來還有大把的建功立業的機會。

    要知道,李過也不過四十五歲的年齡,正是壯年之齡。

    像高一功,袁宗第,黨守素這些人,年齡也不過四十歲上下。

    刀頭舔血幾十年,帶兵打仗,也早就成為他們生活的習慣。

    真要讓他們退隱,他們還真的無法習慣。

    大順軍接受朝廷招安,正式在巫山碼頭換裝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澧州、長沙、嶽州府。

    得知這個消息的永曆偽朝廷任命的巡撫堵胤錫,立刻就意識到情況不妙。

    實際上朱雲飛帳下的錦衣衛南鎮撫司曹陽,與他有過接觸。

    牽線之人自然是曾在堵胤錫帳下,擔任過幕僚的張同蔽。

    堵胤錫是大明進士出身,在湖南任官多年。

    在他的內心之中,南京朝廷,代表的顯然是大明正統。

    但是因為地處的環境,讓他不靠向永曆偽朝廷。

    “軍門大人,有人給你送來一封密信。”

    身為永曆偽朝廷任命的湖廣巡撫,堵胤錫因為與湖廣督師何騰蛟不和,隻能屯駐在澧州府。

    接過親衛送來的密信,堵胤錫打開看了眼,便知道是張同蔽送來的。

    這已經是張同蔽,近三個月來,給他送來的第五封書信。

    這封信中張同蔽,沒有再勸說堵胤錫反正回歸朝廷。

    隻是敘述了一下,目前湖北的局勢,以及說了他目前的官職。

    “張生這樣的俊傑,能夠獲得朱太傅的賞識和重用,倒也是實至名歸啊。”

    從信中內容中,獲悉張同蔽代表朝廷,招安了李過、高一功所部義軍。

    並出任了整編的武衛軍監軍使,堵胤錫也不由為他感到高興。

    在信中張同蔽還給他透露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朝廷已經派出使者,與長沙的湖廣督師何騰蛟。

    還有屯兵嶽州府的總兵馬進忠,王允成接洽。

    這事的真假,堵胤錫無從考證。

    但張同蔽告訴他這些,卻不由攪亂了他的心緒。

    湖廣布政司行省,下轄湖北、湖南之地。

    如今朝廷招安了李過,高一功,加上平海軍水師又控製了長江水域。

    現在朝廷大軍屯駐安陸、武昌,目標雖然是襄陽。

    但下一步必然會發兵湖南,而澧州、嶽州首當其衝。

    “看來是該做出抉擇了,我身為大明進士,世受皇恩,斷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戰火,在手中燃燒起來。”

    心中有了計較的堵胤錫,隨後便給張同蔽去了一封密信。

    表示他願意撥亂反正,一旦朝廷大軍南下,他必然開門迎接王師入城。

    與堵胤錫不同的是,錦衣衛南鎮撫司的曹陽,在平海軍左總兵盧鼎的引薦下。

    直接在嶽州城,拜訪了原左良玉帳下部將馬進忠和王允成二人。

    馬進忠和王允成都是義軍出身,但之後又歸降了左良玉。

    左夢庚去年投降清軍時,二人自認為是明軍,不願意投降建奴韃子。

    這才率部投降了何騰蛟。

    雖然何騰蛟接納了二人,但卻對二人一直不信任。

    隻讓二人率軍屯駐在嶽州,擋在第一線,成為何騰蛟守衛長沙的屏障。

    如今清廷敗退,左良玉帳下部將,如張勇、郭天才、盧鼎、李成、徐恩盛、王複遠這些人。

    現在都歸降了朱雲飛,大部分人都受到重用。

    尤其是張勇、郭天才這些人,之前在左良玉軍中,不過是遊擊將軍。

    可現在卻成為提督總兵,深受重用。

    反觀馬進忠、王允成二人,原先可是左良玉軍中的大將。

    投降何騰蛟之後,不但沒有獲得重用,還一直被提防,淪為炮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