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北上部署,襄陽留守

字數:7472   加入書籤

A+A-


    在西門武衛軍大營內,朱雲飛聽取了李過、高一功的意見。

    當即做出了,派兵占領南陽府和商於州的決定。

    隨後,朱雲飛派徐治都,召集駐紮在城南、城北各營主將,來到城西的武衛軍大營。

    “張勇,由你擔任征西將軍,兼神武軍提督總兵官,率領神武軍兵出商於州。”

    “向武關道展開進攻,控製沿途關隘。”

    “武衛軍受你部節製,拿下武關之後,暫時按兵不動,以觀清軍動向。”

    “翁之琪,你率領天雄軍,向南陽府進發。”

    “占領南陽而後,與張勇互通有無。”

    “到時候我會給孫傳庭孫督師傳令,通報河南情況。”

    “今年我軍的秋冬目標,是收複河洛、關中、河西之地。”

    “繼續執行朝廷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

    “我隨後會前往荊州,居中指揮南方戰事。”

    “爭取一戰平定湖南,兩廣,連通雲貴川各布政司。”

    堂下的眾將看著麵前的地輿圖,仔細的聆聽著朱雲飛的戰略方針。

    在朱雲飛勾畫的地輿圖麵前,以及生動的演說下。

    眾將無不是心領神會。

    朱雲飛著眼全局的戰略構想,一步一步的蠶食部署,也得到眾將的一致擁護。

    “大將軍放心,末將定然打通武關道,拿下商於州。”

    張勇慨然表態道。

    “末將也必然不負所托,收複南陽府,為攻取河洛做好準備。”

    翁之琪恭聲拜道。

    “承蒙大將軍厚愛,武衛軍上下,誓死為大將軍效力。”

    李過、高一功都是聰明人,雖然剛到襄陽。

    但所見所聞,他們已然明白,朱雲飛在軍中的地位和聲望。

    跟著朱雲飛走,聽從他的指揮,一準沒有錯。

    三日之後,張勇率領神武軍,出鄖陽,往武關道進軍而去。

    翁之琪率領天雄軍,直奔南陽府。

    朱雲飛率領玄甲騎軍、護衛軍,以及武衛軍,繼續留守襄陽。

    並著手整編和招撫,吳三桂帳下的將領和兵馬。

    一轉眼,時間已經進入三月份。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朝廷委任的襄陽官吏,也陸續到任。

    上到知府,下到知事、提學使等官吏,皆按部就班開始運轉了起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

    對於百姓來說,春天首要任務就是農耕。

    襄陽新任知府鄭暄,是崇禎四年的恩科進士,曾擔任過戶部主事和員外郎等職。

    後外放為嘉興知府,明亡後流落南京。

    朱雲飛扶持小皇帝繼位後,他得以補官為光祿寺少卿。

    這次他得以外放襄陽知府,是得到吏部左侍郎宋之普的推薦。

    宋之普在鄭暄南京為官這兩年的評價後麵,稱讚他辦事幹練,廣施惠政。

    已經五十歲的鄭暄,在南京光祿寺少卿的位置上,已經幹了兩年。

    對於這次外放襄陽前線,他也是躊躇滿誌。

    現在滿朝上下,誰不知道太傅朱雲飛權傾朝野,手握雄兵三十萬。

    一行可決大明社稷生死,一言可決百官前程。

    之前永曆偽朝的錢謙益等人,罵朱雲飛是當世董卓、朱溫。

    但現在南京朝堂之上,卻又刮起了一陣風。

    那就是人人鼓吹,朱雲飛是當世的趙匡胤。

    很明顯朱雲飛與趙匡胤還真有些想象,都是行伍起家。

    現在朱雲飛統領大軍,橫掃南北,軍中將士隻知有大將軍,而不知道有皇帝。

    這樣的現象,朝堂上下官吏,心中都十分明白。

    那天朱雲飛真要黃袍加身了,絕對不是什麽突兀之事。

    鄭暄宦海沉浮十幾年,三十多歲才高中進士,如今五十歲出頭的年紀。

    位列正四品官職,不高不低。

    而宋之普比他年輕了十歲,人家卻已經是正三品吏部左侍郎。

    但是,追蹤宋之普這兩年多在南京的為官軌跡。

    二人的起步是差不多的,宋之普同樣是明亡後,流落南京的。

    雖然宋之普在崇禎朝一朝時,就擔任過戶部侍郎一職。

    但小皇帝繼位時,他也隻獲得太仆寺少卿的職務。

    而如今宋之普,卻升任吏部左侍郎,代孫傳庭執掌吏部部堂職責,儼然已經成為朝中孫傳庭的代理人。

    孫傳庭是什麽人?

    現在朝中誰都知道,孫傳庭、曾櫻、宋玫就是朱雲飛最堅實的盟友和追隨者。

    宋之普能夠成為孫傳庭在吏部的代理人,那就說明宋之普也入了朱雲飛的法眼。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現在孫傳庭負責北方戰事。

    根本沒有時間處理吏部事務,宋之普在朝中,實際就是代理吏部尚書。

    這一點,跟兵部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現在兵部左右侍郎黃錫袞和袁樞。

    都是朱雲飛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幹臣。

    朱雲飛雖然不在朝堂,但兵部大小事務,黃錫袞和袁樞處理的同時。

    也會謄抄一份,三五天一報,送到朱雲飛手中預覽。

    襄陽雖然是前線,但對於想要進入朱雲飛圈子內的官吏來說,那就是上升的階梯。

    這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為此,鄭暄對於出任襄陽知府一事,無疑是十分熱衷的。

    在南京的時候,朱雲飛與鄭暄地位,天高地差。

    朱雲飛是之前是大將軍,內閣大學士。

    現在是太傅,兵部尚書。

    而鄭暄不過是光祿寺少卿,從四品官階。

    除了上朝的時候,能夠遠遠的對朱雲飛望其項背外,可是連上前搭話的機會都沒有。

    這也是正常情況,以朱雲飛的身份地位,能夠跟他對得上話的官吏,至少也要六部五監各部堂主官。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代表,中下級官吏,就不配與朱雲飛交接事務。

    就像現在,剛剛赴任的第一天,鄭暄就見到了朱雲飛。

    還聆聽了朱雲飛的一番,關於春耕和安民的措施。

    事實上,鄭暄未到任之前,朱雲飛已經任命天雄軍右總兵戴捷,出任了襄陽守備營守備,兼任襄陽同知一職。

    右參將張安,出任襄陽守備營副將一職。

    守備營守備一職,位列武官從三品。

    與遊擊將軍品階齊平,但有個最大的區別,守備營守備可以掛總兵頭銜。

    而且守備營是地方駐軍,實際已經脫離主力部隊。

    戴捷是原鄭彩的部將,張安是原贛南義軍將領。

    這二人在九江編入天雄軍後,雖然忠心不缺,但指揮和執行能力,都達不到翁之琪的要求。

    為此,翁之琪已經多次向朱雲飛談過,希望讓二人留在地方任職,予以照顧。

    並重新挑選新的將領,接替二人的職務。

    這次襄陽之戰後,朱雲飛俘虜了吳三桂帳下五萬餘人馬,其中大小將領近兩百餘人。

    這麽多兵馬,其中有三萬餘人,因為都是遼東漢人,他們已經完全女真化。

    為此,朱雲飛把這批人,統統編入勞工營,送往饒州的瓷器和礦場改造去了。

    另外兩萬餘人馬,玄甲騎軍補充了五千預備營。

    委任了投降的衛之屏,吳學禮擔任預備營總兵和副將一職。

    另外一萬五千人,其中五千人補充到各軍之中彌補戰損。

    五千人編入襄陽守備營,五千人編入護衛軍前營。

    朱雲飛親自任命了投降的高得捷,王屏藩為前營總兵和副將。

    而吳三桂帳下的吳國貴和吳朝忠二將。

    投降之後,被朱雲飛調往天雄軍,出任了右翼總兵和參將。

    吳國貴這人有勇有謀,還不到四十歲的他,算得上是年富力強的年紀。

    翁之琪與之算是一見如故,對於朱雲飛調任吳國貴,擔任自己的副手,他也是一百個滿意。

    隨著鄭暄到任,襄陽留守事宜,朱雲飛也做好了安排。

    三月初六,早就接到曹陽,從嶽州送來的消息。

    已經確認馬進忠、王允成陣前起義,接受了朝廷任命的朱雲飛。

    隨即在襄陽,率領護衛軍和玄甲騎軍,奔赴嶽州而來。

    大軍前往江陵途中,這日行至當陽境內,湖南前線,快馬六百裏加急,送來了一封軍報。

    “啟稟太傅,征南將軍王遵坦大人,有軍報送達。”

    大軍行軍途中,朱雲飛因為需要處理兵部和朝廷送來的公文。

    所以大多數時候,他都隻能坐在馬車內,一邊行軍,一邊處理公務。

    聽到馬車外徐治都,從前線送來的軍報。

    朱雲飛掀開車簾,探頭抬手接過。

    重新坐回了車內的他,立即拆開密封的軍報,打開一看之下,不由頷首笑道。

    “王遵坦果然不負所望,嶺南平定,指日可待矣。”

    見朱雲飛一臉高興,同坐在車內的祁德茝和徐昭華二女,臉上也都露出笑容。

    “雲飛哥哥,是不是前方打勝仗了?”

    祁德茝一臉嬌笑的問道。

    “就你聰明。”朱雲飛看著一臉笑容可掬的祁德茝,心情愉悅的誇讚了對方一句。

    隨即掀開車簾,對騎馬在馬車一旁的李虎說道:“傳令各軍,今晚在當陽紮營。”

    “末將遵命。”李虎一扯馬韁,立即吩咐傳令快馬,把命令傳達到了軍中各營。

    “夫君,是不是湖南要光複了?您不打算前往湖南了對吧?”

    聽到朱雲飛要在當陽宿營,聰明的徐昭華,卻猜測出了這封軍報的真實情況。

    還推測出了朱雲飛,下一步要轉道的想法。

    “你呀,還好是個女兒身,不然我定要給你封個將軍才行。”

    別看徐昭華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卻是聰慧異常。

    她總是能夠揣摩到朱雲飛心意,並滴水不漏的做到,讓朱雲飛對她提不出半點意見。

    正如徐昭華所言,王遵坦的軍報,匯報了三件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