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章 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字數:3521 加入書籤
路過蘇大江家,蘇憶安喊了蘇憶紅一起。
“唉,幹了一天活,還指望晚上做雙鞋,這又開什麽會,咱莊戶人家哪這麽閑”
蘇憶安讓蘇憶紅小點聲,“禍從口出懂不懂”
“真羨慕人家啞巴,不會說話也就不用擔心說錯話了。”
蘇憶安到的時候,牛棚可謂燈火通明,她們不算早的,已經來了有三四十個人了,有老有少,幾歲十幾歲的孩子嘀溜亂竄。
蘇大有站在靠近門口的陰影裏,不注意看真是看不出來,蘇憶安倒是看見了,她就假裝沒看見。
怎麽說呢失望吧,一口一個老連長,卻幹出這樣的事,那還不如當初不答應。
就要錯過去的時候,蘇大有出聲了,“憶安你過來一下。”
蘇憶紅輕輕推了推蘇憶安,“我就在西邊牆跟下麵,一會你過去找我。”
蘇憶安就跟著蘇大有去了另一邊。
蘇大有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以為就是個形式,讓蘇大生搞大了。”
“蘇大生是個什麽人,別人不清楚,你跟他共事這麽多年不清楚嗎你就不該點這個頭,我就不該把那兩個人帶來蘇家村。”
蘇大生就是個機會主義者,他就是個上竄下跳的孫猴子,是蘇大有這個如來佛祖當的不及格。
蘇大有很是苦惱,“現在怎麽辦總得想個法子。”
“能怎麽辦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你是支書,你得控製事態,不能讓蘇大生做的太過分,先把今晚這道坎過去再說。”
很快批鬥會開始了,沒有台子,蘇大生指揮社員圍成半圓形,後麵是一排座位,坐的是村幹部,還有兩張陌生麵孔,據說是公社工作組的領導。
賀勝利和老謝先後被帶了出來,雖然沒有五花大綁,賀勝利的一張臉黑的很。老謝始終低著頭,看不見他的眉眼變化。
公社幹部讓蘇大有講話,蘇大有指了指蘇大生,“會計這麽積極,還是讓他講吧。”
幹部模樣的人就讓蘇大生講。
蘇大生慷慨激昂地講了身為“勞動人民”,過去吃了地主多少苦,終於翻身當上了主人,過上了好日子。現在一批現行反革命,試圖對革命搞破壞,這是誰也不能容忍的。
反革命以及壞右分子就在眼前,要批判,保護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
蘇大生走到賀勝利麵前,大聲喝斥道:“反革命分子,跪下,向人民謝罪。”
賀勝利仰著高高的頭顱,“我沒有罪,為什麽下跪”
“你是反革命,還說自己沒罪”蘇大生對著賀勝利的膝蓋就踢了兩腳,結果被踹的沒跪下,他差點摔個狗吃屎。
賀勝利在公社時,又不是沒和幹部模樣的人打交道,都知道他的脾氣,就示意讓賀勝利直接交代錯誤了。
賀勝利說:“我從三歲上沒了娘七歲上沒了爹,是東家大娘給一口西家嬸子給一口,吃百家飯長大的。那時候村裏有個地主,我就在他家放牛,挨打挨罵是家常便飯,不給吃飽更不稀奇了。到了小日本來,那日子更苦了,比地主欺負地還厲害……”
蘇大生喝斥道:“讓你交代錯誤,不是聽家譜的,哪那麽多廢話。”
“拿虱子捋布縷,沒有你爹你娘哪有你”
蘇大生氣的要打人,讓蘇大有喊住了,“蘇會計,有公社領導在,你控製一下情緒。”
蘇大生氣呼呼地說:“這個反革命罵我你沒聽見”
“我沒聽見罵,就聽見一句大實話,不交代前因哪有後果”
幹部模樣的人擺擺手,“說正事,接著說。”
賀勝利,“我十六歲那年,八路軍來了,不但打跑了鬼子,還給農民分土地。我爺爺說,鬼子還沒趕跑,隻是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有一天還會回頭,老百姓更沒好日子過。讓我去當兵,隻有趕跑了鬼子才有好日子過,咱老百姓才不受欺負。
打跑了鬼子又趕走了蔣匪,新中國成立了,咱老百姓才真正過上了好日子。美帝欺負到家門口,我又上了戰場,守xx高地的時候,一個排就剩下三個人了,我們三個人硬是守了兩天兩夜,炮彈把山頭打下去兩米多,人在陣地也在。”
蘇大生聽不下去了,這是批鬥會,怎麽開著開著成了英雄巡回演講了
“賀勝利,讓你主動交代錯誤,不是讓你說這些吹噓之詞的。”
“吹噓我當了三十五年兵,身上大小傷口四十五處,要不你吹一個”
“你……”
蘇大有清了清嗓子,站了起來,“我可以做證,因為戰場上的三個人有一個就是我,當時賀勝利是我們一排的排長。”
蘇家村的社員隻知道蘇大有當過兵,不知道他還有這麽一段光輝曆史。
這個當口,蘇大有站起來,已經相當不容易,蘇憶安對蘇大有的那點怨氣也沒有了。說句實話,蘇大生把工作組的領導都請來了,存心想搞事情,哪怕蘇大有不同意也沒用。
蘇大生,“支書你這樣不好,誰知道你是不是幫他做假證明以前可沒聽你說過。”
“假證明”賀勝利把上衣脫了下來,扔在了一邊,“我這一身傷疤就是證明,要不你也來亮一下你的傷疤”
孩子對軍人有一種天生的崇拜感,兩個十一二歲的孩子,一個挑著燈籠,另一個在數賀勝利身上的傷疤。
“……5……後背還有……3,5……總共3個。”
有人倒吸一口涼氣,鐮刀割手都疼的要命,這三四十處傷口這得多疼啊鬥地主就算了,這樣的人也要鬥……看不懂,一點看不懂。
蘇大生,“賀勝利,不要混淆視聽,你是反革命,跟傷疤有什麽關係”
“那就拿出證據來,沒有證據我一概不承認。”
“不要冥頑不靈,主動交代,才是你唯一出路。”
“我沒幹我交代個屁!”
工作組的領導眼看開不下去了,說道:“這次鬥批改運動,通過現場學習,大大提高了覺悟,革命群眾鬥誌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