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章 必須回農村
字數:3651 加入書籤
“嫂子,是藥三分毒,何況你又沒毛病,可不能亂吃了。任連長是個幹部,對症下藥應該懂的吧?你得硬起來。”
“我一個沒工作不掙錢的,硬不起來,月月得花人家的錢。”
“嫂子,我現在算是知道你為什麽硬不起來了,合著生孩子養孩子做家務都不叫為小家做貢獻是吧?你看石榴姐照顧林參謀的兩個孩子還得付工資,要是你不照顧擁軍,是不是任連長也得出工資雇人照顧?”
“可擁軍是我的孩子啊,我照顧他不是應該的嗎?”
“擁軍不也是任連長的兒子嗎?他掙錢養家不應該嗎?花他的錢不應該嗎?怎麽覺得你要矮他一頭似的呢?”
王相雲說道:“我要是像你一樣,能畫畫掙錢就好了,我自己掙錢就能硬氣。”
“掙錢也不是不行,有可能過個一年半載的,老百姓就能自己做生意了。”
王相雲沒怎麽在意,等到擁軍上學了,她也去部隊食堂幫忙去,一個月能掙個十幾塊,她就很滿足了。
北疆有家家戶戶在房前屋後栽蘋果栽梨的習慣,隨便打聽一家,就有自己舍不得吃挪出來賣的。
社員知道兩個人是軍嫂,熱情地招待她們,鬧水災鬧旱災,或者誰家有個困難有個急事,部隊沒少幫他們,感情自然是深厚的。
作為軍人家屬,這種魚水情也惠及到她們。
青皮白瓤的大梨,一人先嚐一個,分開都不行。
最後蘇憶安買了三斤梨三斤蘋果,天氣轉涼,這兩種水果又是耐放的,蘇憶安就多買了一些。
王相雲過日子仔細,她就買了三個梨,一斤多一點。大人是舍不得吃的,買了給孩子。
最後兩家的東西都是王相雲背著,蘇憶安成了甩手掌櫃的。
“嫂子,我多一句嘴,要是你婆婆再寄藥來,你幹萬不能再吃了,吃壞了沒人替你,還得自己扛。沒用的東西吃它幹嘛呢?你得多替擁軍想想,有個好身體才能陪著擁軍長大。”
王相雲說:“憶安,你識文斷字的,你說我該怎麽回?”
“先和任連長談談,問問他是不是想換媳婦?要是他說不是,你就一口咬定是,不然哪有明明不是媳婦的毛病,卻非要逼媳婦吃藥的?這分明是想吃死人,他好另娶。”
王相雲眼淚汪汪的,“憶安妹子,沒準他真有這樣的心思,我可憐的擁軍喲。”
蘇憶安連忙讓她打住,“咱先給他扣頂大帽子,接下來講條件才管用,任連長肯定沒有這樣的心思,我猜就是大男子主義太嚴重了,想找你當背鍋俠。”
這句話多多少少寬慰了王相雲,但又沒有完全明白,“憶安,你說的是什麽意思?”
“我不是任連長肚子裏的蛔蟲,我猜啊,男人有這方麵的毛病,都是難以啟齒的,他們就是為了維持男人的那點自尊。
所以明知道你沒有問題,他也拒絕去醫院;明知道該吃藥的是自己,還讓你吃藥。他想表達的意思不就是想說,不能生的是你,都需要吃藥了。”
一副中藥,家屬院都能聞到。
王相雲氣的罵道:“該死的玩意,生不出來就生不出來吧,有什麽要緊的?有擁軍養老就夠了。”
“那以後更不能吃藥了,不想生了,還吃什麽藥?”
回到家屬院,劉嫂子都已經回來了,一家一包月餅,就蘇憶安和王相雲沒取了。
蘇憶安付了錢,把車票錢也給了。
“弟妹真敞亮。”劉嫂子話說出去了,真沒想到蘇憶安真給。
“嫂子搭上了人工,不能再讓嫂子搭錢。”
蘇憶安在家歇了會,就去了菜園,陳石榴說旱情嚴重,她總得實地調研,才能有的放矢的向楚營長匯報。
洗了一個梨,邊走邊吃。
走著走著,手上的梨不香了,因為空中彌漫著農家肥的味道……這東西雖然長莊稼,但它是真的難聞。
正在蘇憶安想打道回府的時候,一個年輕軍嫂挎著籃子走過來了。
“石榴就是能幹,嫂子,你家的菜園都澆完了,還從養豬場挑了豬糞,今年的白菜啊,一準長大個。”
蘇憶安真沒想到石榴說幹就幹,一點不玩花哨不來虛的。
陳石榴挖的坑,先澆滿水,再澆上豬糞,再把坑埋上,已經幹的七七八八的了。
“石榴姐,快上來,剩下的讓楚聞鬆弄。”
“我反正也沒事,人都要閑的長黴了,活動活動還好受點。”
陳石榴可不是個閑人,中午去食堂幫忙,照顧林參謀的兩個兒子一日三餐、洗洗涮涮,還有林參謀家的菜園子。
“石榴姐,別幹了,跟我回家歇歇去。”
陳石榴硬是把最後一點活幹完,去養豬場還了桶,又回自己的小屋洗了澡,換了一身衣裳,聞聞沒有豬屎味了,才去了蘇憶安家。
蘇憶安已經給她泡了茶,洗了一個蘋果。
“幹嘛這麽客氣?”
“石榴姐,你辛苦了,這是應該的。”
“幹萬別,我就是順手的事,真沒費多少工夫。”
兩人坐在一起喝茶,蘇憶安給梨子削了皮,遞給了陳石榴。
“楚營長是幹大事的人,你又懷了孩子,誰都顧不上那塊菜園,我剛好有空,誰不幫誰幹點活啊?你和楚營長也幫了我不少。”
蘇憶安表示慚愧。
說著說著話,就說到孔雪燕身上了,對於這個前小姑子,陳石榴最有發言權。
“她在老家,應該不是個省油的燈吧?”
就那副見了男人恨不得生撲的樣子,沒學到媚,隻學到狐,畫虎不成反類犬,要說她在老家安份守己,蘇憶安打死也不信。
陳石榴說:“她兄妹的事,我就不想說,橫豎跟我沒關係了。”
“孔雪燕可不是一般人,又毒又壞,別看她離開了部隊,可能還躲在哪個旮旯裏盯著我們……對,盯著你,我,聞鬆,還有蔡國斌,甚至還有其他人。
我現在懷著孩子,半點閃失都不能有,她必須回農村,最好是在農村呆一輩子,哪兒也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