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成住壞空

字數:3047   加入書籤

A+A-


    葉楓搖搖頭說道:“人的身體會對環境做判斷,而產生自我保護機製。比如夏天你一直呆在涼爽的空調環境,或者飲用大量冰水或飲料,會讓你的身體誤以為你處於冬季。尤其是喝了冰水或飲料,當你內髒感覺到“冷”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在你身體裏生產脂肪來禦寒。人越胖就越怕熱,越怕熱就越喜歡喝冷飲,越喝冷飲,身體就會誤以為受到寒冷“攻擊”而自我保護,生成脂肪。”
    王猛笑了笑說道:“少喝點,你們這太熱了,熱的難受。”葉楓隻得搖搖頭。兩人吃完,到客廳看電視,飯桌自會有家政機器人收拾整理。
    王猛躺在椅子上拍著肚皮說道:“軍隊夥食是不錯,但缺少家的味道。今天的這家常菜真是不錯,也就比我們家的手抓飯差那麽一點。”
    葉楓笑著說道:“你在家吃飯也把盤子舔這麽幹淨?”
    王猛裝傻道:“誒,你別說啊。你們家盤子真亮堂,都能照人了。等下去買幾個帶回家。”
    葉楓白了一眼王猛道:“裝,繼續裝。自從有了無人機和無人機器人送快遞,你們新藏也包郵了,什麽買不到?還背幾個回去你也不嫌沉。”
    王猛嘿嘿一笑說道:“忘了,自從去了盎撒子國那種落後地區,都忘了我們這的生活習慣了。”
    後麵自是嘲諷辯解嬉鬧一番。聊著聊著聊到了王猛家人,王猛在軍隊很少提及家人。因為要帶葉楓去家裏玩,所以就給葉楓介紹了一下家裏情況。
    “我太爺爺是很早就參了軍的,後來他所在部隊被派到新藏省駐紮剿匪。穩定了後被編入新藏建設兵團,再後來我太爺爺把我爺爺從慶慶市接到了兵團駐紮地,加入了新藏建設兵團。”
    “當時我太奶奶不是很願意我太爺爺把我爺爺接到新藏省,因為當時慶慶市雖然不是很發達,但畢竟做過戰時陪都,比起新藏地區強很多。不過我爺爺到了新藏後喜歡上了那裏,而且還娶了當地的姑娘就是我奶奶。我奶奶是當地牧民的女兒叫古麗蘇如合阿迪裏艾則孜。”
    葉楓忍不住插嘴問道:“新藏省本地人名字是不是都很長?他們都是怎麽起名的?”
    王猛想了一下說道:“新藏省主要有兩個大民族,一個是南邊的高族和北邊挨著近西和沙大公國的新族。新族第一段是自己名字,第二段是他爸爸的名字,第三段是他爺爺的名字。新族沒有姓氏,或者說姓氏就是他爸爸他爺爺的名字。一般女子多以植物起名,男子以前多以日月起名,以聖人起名皆為男子。”
    “比如我奶奶名字古麗蘇如合阿迪裏艾則孜,古麗蘇如合是玫瑰花的意思,阿迪裏是追求公正者的意思,艾則孜是有力量的、偉大的、珍貴的意思。高族我不是很清楚,不過他們名字也有寓意,比如音譯為桑吉或桑傑是佛和覺悟的意思,卓瑪是度母的意思。”
    看到葉楓疑惑的眼神,王猛又解釋道:“度母是三世諸佛之母也是一切眾生之母。”
    葉楓恍然大悟的說道:“度母漢譯為救度佛母或多羅菩薩。多羅在梵文中是眼睛的意思。”葉楓看過一些佛經見過,隻是剛剛說度母沒有反應過來。
    葉楓有些意外王猛對新藏省名字知道的很多,說道:“平時看你不學無術的樣子,沒想到你對新藏省的人名還挺有研究的。”
    王猛不好意思的說道:“這都是我小時候我奶奶教我的。”
    葉楓道:“沒看出來你還是教大畢業的。”
    王猛疑惑的重複道:“交大?不是我隻是在新藏大學上的學。”
    葉楓笑道:“我是說你是奶奶教大的。”剛說完葉楓看到王猛蒲扇大的手要拍向他,葉楓立刻說道:“不鬧了,不鬧了,繼續介紹你家。”
    王猛很聽話的收回了手,接著說道:“呃,我講到哪裏了?”
    葉楓一笑回答道:“你爺爺娶了一個叫古麗蘇如合阿迪裏艾則孜的姑娘。”
    王猛說道:“我爺爺在那裏娶妻生子,我太奶奶沒辦法,也就隻有讓我爺爺留在了新藏省。後來我奶奶生了我大伯和我爸爸,我大伯現在還在新藏建設兵團。而我爸爸到了我奶奶的家鄉成了牧民,我爺爺奶奶因為年紀大經常需要看病,所以一直在我大伯那裏。我家裏我排行老大,我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娶了老婆還有一個女兒,我們一大家子住在牧場,這個你是知道的。”
    王猛突然想到什麽問道:“老葉,你信佛麽?”
    葉楓被問的有點懵問道:“為什麽這麽問?”
    王猛說道:“我看你很了解佛教,竟然還知道度母。”
    葉楓笑了笑說道:“這是一個機緣巧合,我中學同學對佛家和道家有些了解。當時他給我聽了一曲大悲咒,是那種唱的不是誦經那種。我聽了覺得很好聽就經常聽,同時又找別的經文教念或者唱誦的來聽開始都是因為好聽,後來好奇就找注釋看翻譯。看了翻譯覺得這些經書有些講的很有道理,有些很有哲理。”
    “比如金剛經裏麵講的成住壞空,這四個字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的過程。就像我們說的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指的是人,而成住壞空來形容人的這個過程就是成相當如出生,住相當於長成,壞相當於慢慢衰弱,空就是最後掛了。而成住壞空這個過程可以指一切事物。”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和你吵架,在你我心裏形成了一個怨念,這是成的過程。這個怨念駐留在我們內心,這個怨念就穩固住了。但隨著時間流逝我們會逐漸忘記這個事情,怨念會越來越淡薄,這個怨念就處於一個壞的過程。到最後會完全消失就是空。既然怨念會消失為什麽我們要產生怨念呢?這就是佛家說的不住相,不著相。”
    “佛教勸誡人們遠離俗世煩惱,勸人大度一些,勸人減少爭執,勸人放棄執念。的確會煩惱俗事少一些,快樂多一些,這些都是對促進社會和諧有益的。”
    “另外,其實還有一些經文是暗含一些心理學上的東西的。比如裏麵會舉很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例子的,這些例子很容易讓人自己產生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