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傳說

字數:4394   加入書籤

A+A-




    我們第二天一大早,就坐著飛往九江廬山機場的飛機,離開了我所在的那個城市。
    飛機落地之後,我們聯係了老李,到達老爺廟之時,已經接近黃昏了。
    老李已經在老爺廟附近替我們安排了住宿,是一座獨棟的小別墅,裏麵所有設施俱全,我們拎包入住,晚餐也是在小別墅裏麵吃,大鼎雜魚,頗具風味。
    晚飯過後,老李提議帶我們到老爺廟走走,說是既然來到了這裏,就應當順便遊玩一下當地的名勝古跡。
    我有點不大願意,畢竟這一整天汽車換飛機,飛機換汽車的,我覺得整個人都累趴了,當下就想著好好泡個熱水澡,然後就癱在床上。真不想坐著十一路車到處閑逛。
    可是,張繼生卻表示同意了,他可能見到我臉上老大的不願意,將我拉到一邊然後說道“周滄,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可能是一種古老的祭祀儀式,而這種祭祀儀式的背後,肯定能夠帶來巨大的好處,嗯,我們暫且把那個未知的東西成為好處吧,就是這個好處,驅動了這麽多人這麽多年來一直不畏艱難險阻的地追尋著。”
    “那這跟我們去老爺廟有什麽關係呢?”我不解地問道。
    “周滄,在考古挖掘之前,考古學家很多都會先走訪附近的民間,從人文景觀中挖掘有用的信息的。”等不及張繼生回答,湘玉先開口了。
    “既然你們都這麽說,那就趁現在天色尚早,出發吧。”我說道。
    老李是開車過來的,所以理所當然地成了我們的司機,吉普車徑直將我們帶到了老爺廟門前腳下。
    這座廟看起來年代有點久遠了,以花崗岩石條堆砌而成的廟基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歲月痕跡,廟門口上麵有“定江王廟”四個大字,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
    進入主廟,正殿裏有“定江王”塑像,所謂的定江王,其實就是一種巨黿,傳說當年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在康郎山一仗失利之後,坐著小船向鄱陽湖口的老爺廟方向隱退,陳友諒率領戰船緊追其後,眼看就要追到老爺廟邊,被一巨黿所救,後朱元璋登基,他感念巨黿當年的恩義,因而將其封為定江王,供奉在老爺廟中。
    我們幾個人正站在正殿的中間討論著這屋頂的結構,一個廟祝打扮的老年人走了出來,老人家笑吟吟道“廟裏晚上少有香客,正好老朽當下得空,就讓我領著幾位在廟中走走如何?”
    “那敢情好,麻煩您老人家了。”湘玉禮貌地說著。
    老爺廟廟群的總麵積其實應該不過六七百平方米而已,正中間是主廟,兩側分布著龍王廟、同仁堂、大小客廳以及廚房等幾個部分。
    廟祝邊走邊跟我們解釋老爺廟的故事傳說,與我們從前聽到的大同小異,還沒走二十分鍾,整座廟就逛完了。
    廟祝很熱情地邀請我們到小客廳中喝茶,是他老人家珍藏的老普洱。
    今晚吃的大鼎雜魚原本就有點鹹,再加上走了這麽一圈,我早已經舌幹口燥了,一聽到有茶喝,我不由得暗自地咽了一下口水,急忙回到道“那就叨擾您老人家了。”
    “這有什麽,孤山老廟,原本就孤寂得很,有你們幾位相陪,老頭子也很開心呢。”廟祝將我們帶到了最裏麵一間比較小的客廳,然後讓我們稍等一會,他去將茶具取出來。
    客廳中的陳設很簡陋,就是一張圓木桌,幾把矮凳子而已,但是簡陋之中卻又蘊含著很大氣的韻味,看得出廟祝應該也是一個胸中頗有丘壑的老人家。
    客廳裏有一扇大窗,推開窗頁一望,正對著鄱陽湖,天已經完全黑了,湖麵上隱隱約約有星星點點的燈光從漁船上透出來,加上遠處的廬山,儼然是一副潑墨山水畫。
    老人家取了茶具回來,然後燒水、熱罐、取茶、燙杯,一些列的慢動作,終於,茶杯中嫋嫋升起了白煙,我喉嚨裏的茶蟲也早已在蠕動了。
    廟祝的茶著實是好茶,我忍不住多喝了幾杯,茶過三巡之後,廟祝與我們聊著聊著,開始講述了一個古老的故事,據他所言,1938年,日寇炸毀老爺廟的時候,老廟祝在被炸毀的主廟的廢墟中撿到了一本古籍,那本古籍就藏在正殿裏那隻巨黿的腹中。這個故事,就源自於那本古籍。
    “你們知道為何老爺廟水域總是無緣無故會發生沉船的事故嗎?”廟祝的故事還沒開始,突然神秘一笑地問著我們道。
    “之前不是有水下考古隊下去考察過,說是有可能是地下的電磁場誘發了雷電,或者是這裏狹管形的地勢形成大風和龍卷風,所以影響了船隻航行,才導致沉船事故頻發。”湘玉說道。
    “哼,”廟祝冷笑了一聲,“姑娘你這套說辭是官方給出來的,實際上,這裏麵的水,不僅渾濁,而且很深呢,官方可能也研究出了點什麽,但是肯定不會公布於世的。”
    “那您跟我們講講,這裏頭有什麽古怪呢?”張繼生問道。
    “古書中講,這老爺廟水域的地下,有一座皇宮。”老廟祝賣著關子道。
    “皇宮,難不成還有人能夠住在水下不成。”老李說道。
    “哎,你這小兄弟算是問到了重點了,這座皇宮的主人,可能還真的是有能力能夠在水中生活呢。”老廟祝笑著又給我們每個人添了半杯茶。
    “能在水底生活,那不就是魚嗎?”老李取笑道,“不會是魚美人吧。”
    廟祝麵對老李的調侃,他也不著急解釋,不慌不忙地講故事講下去,“按照古籍中的記載,老爺廟水域隻是一個中心點,是他們王所在的地方,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可能還有一座古城。”
    “它們的王,是誰呢?古籍中有沒有記載。”張繼生問道。
    “就是魚鳧王,當年魚鳧亡國之後,就帶領著他的族人隱匿於鄱陽湖底。因為他們原本就是魚的後代,所以能在水下生活。”廟祝說著。
    此話一出,我們不由得目瞪口呆,這是天方夜譚吧,魚鳧王,古蜀國的第三代國王,當年亡國之後,逃命到了鄱陽湖底。
    雖說四川與湖北是毗鄰,且又有長江相連接,但是,曆史上的魚鳧王是否真實存在,還有待考究,況且即便魚鳧王真的存在過,那麽能在湖底生活這一說法也不大符合科學依據啊,除非他是怪物。
    一想到怪物這個詞,不知道為何,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好像自己水下憋氣的時間也比別人長很多,之前父親還經常因為這件事誇讚我,說我是被上蒼眷顧著的孩子,可不知為何,此時此刻,我不自覺地將自己與魚鳧王,同魚美人聯係起來。
    廟祝接著說道“書裏麵還有一副魚鳧王的圖片,真的像是我們後來所說的美人魚一樣。魚鳧王他們崇拜的神,是一種人首蛇身的怪獸,他們稱之為燭陰神獸,好像每年會在夏至日和冬至日祭拜,這兩個時期,就是老爺廟水域最危險的時期,船隻隻要衝撞了他們的祭祀典禮,就會被卷入湖底的。”
    一聽到燭陰古獸,張繼生、湘玉兩個人禮貌性的微笑同時一滯,臉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他們沒有打斷老人家,依舊靜靜地坐在那裏聽著。
    “老人家,那本古籍現在還在嗎?能否借給我們瀏覽一下。”我小心翼翼地問道。
    “不在了,1983年政府重新修繕這座古廟的時候,被政府收走了,說那是珍貴的文物,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就是那本古籍,也是一直被老廟祝藏著,我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才得以翻著看了幾頁,後麵還有大量的內容,我沒來得及看。”廟祝的眼睛凝望著江麵,輕聲說道,“後麵的故事,永遠都成為秘密啦。”
    “哦,那真是太可惜了,是我們沒有眼福能夠親眼目睹一下傳說中的魚鳧王啦!”我微愣了一下,無奈笑道。
    “前些年,好像聽說過有人真的在老爺廟水域中撿到過一些刻著紅色字體的石頭,所以,也不知道這古籍中講的這個事是真是假。不過,管他真假呢,權當我們的茶配,能讓我們這壺茶,吃起來更加有味道就好了。”老廟祝撫著短須,眉眼中都是笑意。
    月亮升高了,我們也告辭了老廟祝,回到了小別墅中。
    這一晚,我一直在想著魚鳧王,在晚上也沒搜索到什麽信息。
    老廟祝這個故事,如果放在以前,我會當做一次閑聊,聽過就沒了,但是,現在有了瓦屋山的經曆,讓我不得不懷疑這個故事中的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畢竟人首蛇身、燭陰崇拜這些同瓦屋山古祠的族人,是那麽的相似。
    。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