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

字數:6892   加入書籤

A+A-


    雲南,昆明。
    黔國公府內,執掌雲南的現任黔國公沐昌祚正在聽著手下的匯報。
    由於雲南的情況複雜,明廷從洪武年開始,就采取了和其他省完全不同的治理模式。
    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藍玉、沐英征雲南,元末代雲南梁王巴匝刺瓦爾密兵敗投滇池,明軍平定雲南。
    洪武十六年傅友德、藍玉班師回南京,朱元璋義子西平侯沐英留鎮雲南。
    洪武十九年沐英築昆明磚城,遂建西平侯府。
    明朝自從占領雲南後,雲南各地土官多次叛亂,尤其是以麓川的思氏政權,多次反叛,威脅雲南邊陲的安危。
    沐英在世時,就曾兩次粉碎麓川思倫發對定邊的侵犯,第二次更是爆發規模龐大的定邊之戰。沐英之子沐春鎮守雲南期間,麓川又發生叛亂,沐春將其擊敗。
    沐英次子沐晟鎮守雲南初期,麓川又再次叛亂,沐晟與征虜將軍何福將其平定。
    沐晟以征夷左副將軍之職,率軍從雲南進攻安南,因攻占重鎮多邦,並且生擒黎季犛,被封為黔國公,從此沐氏世襲的爵位從西平侯,升格成為黔國公。
    沐氏真正獲得世鎮雲南的權力是在明仁宗朱高熾時期,因沐晟征伐交趾和鎮守雲南的功績,明仁宗為沐晟鑄造征南將軍之寶印,此後這方寶印,也成為沐氏鎮守雲南的標誌。
    如今執掌沐家的,是現任黔國公沐昌祚。
    沐昌祚最近很頭疼。
    自從東南占據廣西後,雖然沒有直接對雲南用兵的跡象,但是廣西那邊一直在整軍備戰,也讓雲南非常的緊張。
    當沐昌祚得知在廣西練兵的是戚繼光之後,自然是更加惶恐,也開始在雲南戰備。
    可是如今的黔國公府,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外患是麓川。
    “麓川”是我國古代西南地區傣族先民為主的地方政權,當地人稱為“猛卯龍”,原意為“大卯國”,因元朝曾在當地設置麓川路,故官方將“猛卯龍”稱為“麓川”。
    正統年間,麓川首領思任法向周邊擴張,侵害到明朝對當地的統治及明朝設立的其他土司,因而遭到明朝出兵鎮壓,史稱“三征麓川”。
    但是三征麓川並沒有徹底覆滅麓川政權,隻是讓麓川遷到了緬國猛養地區。
    在嘉靖繼位後,遷居猛養的麓川政權再次崛起,思氏聯合與其有親緣關係的“猛蓬”、“猛密”王室,出兵占領伊洛瓦底江中遊平原的“猛阿瓦”,以思氏子孫更換“詔阿瓦”阿瓦王)、迫“猛阿瓦”成為麓川的屬國。
    麓川再次崛起,侵擾雲南邊境,黔國公府為此焦頭爛額。
    而內憂則是現任黔國公沐昌祚的親爹沐朝弼。
    其實原本黔國公的爵位,並不在沐昌祚這一脈身上。
    沐昌祚的黔國公爵位,是他的親爹,上一任黔國公沐朝弼從侄子們手裏搶過來的。
    這就要說起沐家在嘉靖朝的一樁公案了。
    嘉靖二十六年,黔國公沐朝輔卒,沐朝輔四歲的兒子沐融嗣黔國公。
    但是因為沐融年幼,沐朝弼被明世宗任命為都督僉事,代替侄子鎮守雲南。
    嘉靖二十八年六月沐融卒,年僅六歲,其弟沐鞏繼承黔國公爵位。沐朝弼不願交權,與寡嫂幼侄關係緊張。
    沐家的老太君,沐朝弼的母親李氏請求皇帝送孫子沐鞏和其母陳氏到北京居住,沐鞏沒有動身,就暴病夭折。
    這時候,上一任黔國公沐朝輔的兩個兒子全部暴斃身亡,沐朝輔這一脈徹底絕嗣。
    其實孩童夭折在大明朝也是正常的事情,更何況沐家居住在雲南,醫療水平也不如中原。
    但是沐朝弼這個叔叔輔政下,兩個承襲爵位的侄子連續暴斃,自然引起了明廷的風言風語,很多大臣就懷疑是沐朝弼為了霸占黔國公爵位,毒殺了自己的親侄子。
    但是沐家久鎮雲南,明廷也沒辦法,隻能承認沐朝弼承襲黔國公爵位。
    沐朝弼於嘉靖三十三年得以襲爵。
    沐朝弼雖然人品不行,但是打仗還是可以的,他承襲了黔國公爵位之後,立刻平定了雲南的幾場叛亂,軍功卓著。
    在立下軍功之後,沐朝弼自然也就膨脹了。
    沐朝弼驕縱,事母李氏不如禮,奸汙嫂嫂陳氏,奪兄田宅。
    沐朝弼又害怕事情敗露,還遣人到京師刺探朝廷情況。
    這件事最終敗露,在嘉靖西狩前奪了沐朝弼的黔國公爵位,命令其子沐昌祚承襲了黔國公爵位,並將沐朝弼押送到京師接受審理。
    可沐朝弼還沒走到京師,就接到了嘉靖西狩的消息,明廷也無暇處理沐家這檔子爛事。
    等到隆慶登基,高拱執政的時候,才想起這件事。
    隆慶下旨將沐朝弼囚禁在京師。
    可等到高拱被趕下來後,也不知道沐朝弼走了什麽路子,竟然說通了張居正,準備將他放歸雲南。
    坑人的親爹要回來了,現任黔國公沐昌祚自然不願意了。
    權力隻如毒藥,隻要品嚐了權力的滋味就難以忘記。
    就算是嘉靖父子,為了權力也鬥的你死我活。
    沐昌祚不願意親爹回來,又派人去京師活動,想要請張居正收回成命。
    總結一下,現任黔國公沐昌祚麵對的就是一個爛攤子。
    在緬國的麓川覬覦雲南,不斷的掀起邊境土司叛亂。
    廣西的東南新軍厲兵秣馬,已經快要平定廣西的瑤亂,騰出手來了。
    自己的親爹沐朝弼就要回來,必然會引起了雲南的動蕩。
    沐昌祚看著公府裏的將領,今天商議的是廣西的事情。
    親爹沐朝弼在雲南執掌軍政多年,也算是比較能打的了,公府內的這些將領,基本上都追隨過沐朝弼。
    而沐昌祚今年才剛成年,在軍中不及父親有威望。
    從京師傳來的消息,也正是因為親爹沐朝弼戰功赫赫,所以中書丞相張居正才想將沐朝弼放回雲南,在雲南牽製東南的軍隊。
    手下的謀士陳勘建議沐昌祚,必須要在西南搞出點成績來,隻要中書丞相張居正看到沐昌祚的能力,就不會將他親爹放回來爭權。
    關係到了自己手上的權力,沐昌祚終於積極起來,開始商討廣西的問題。
    沐昌祚看著堂下躍躍欲試,紛紛請求出兵廣西的將領們,也是頗為頭疼。
    就和明廷不放心沐家,一直想要削藩一樣。
    沐家也不放心自己手下這些軍頭,不願意讓他們領兵出征。
    其中主張幹涉廣西最強硬的,就是自己父親麾下的將領蔣旭。
    要說這個蔣旭也是個狠人,這家夥本來隻是一個土匪,在雲南為禍一方。
    後來被沐朝弼擊敗後,沐朝弼沒有殺了他,反而對他非常器重,竟然將他納入軍中,擔任細柳營的軍官。
    沐朝弼被知罪的罪名中,就有一條是“包庇惡黨蔣旭”。
    可在沐朝弼倒台之後,蔣旭依然在細柳營中做軍官,沐昌祚對這個軍頭非常忌憚,可也是無可奈何。
    蔣旭這些軍官請戰的原因也不是為了大明社稷,而是雲南這地方的軍頭隻有打仗才有錢賺。
    雲南這地方本來就不富庶,沐家在雲南幾代,積累了海量的財富,兼並了大量的土地。
    和沐家這個世襲黔國公一樣,雲南的這些軍頭大部分也是世襲,形成了一種類似於戎克軍事貴族的集團。
    這些軍頭就和當年延平衛於家一樣,和沐家一起侵占土地,奴役百姓。
    蔣旭這樣的軍頭,想要爭奪土地和人口,就必須要發動對外作戰立下軍功才行。
    所以自從東南占領了廣西之後,蔣旭就一直鼓吹要出兵幹預。
    沐昌祚的手下謀士陳勘是從中原逃到雲南的,他是見過東南新軍的戰鬥力,這絕對不是雲南這種隻能打打土司的地方軍能夠應對的。
    所以陳勘一直都在勸說沐昌祚不要輕易對廣西用兵。
    可是現在父親要返回雲南了,沐昌祚再也壓不住手下的軍頭,隻能召開了這次軍議。
    蔣旭依然在鼓吹出兵廣西,沐昌祚手下謀士陳勘則對著眾人說道:
    “廣西新軍精銳,統兵者又是在平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戚繼光,就連朝廷幾十年都沒能平定的藤峽之亂,廣西新軍用了一個月就踏平了藤峽!”
    說起了戚繼光,蔣旭等叫囂著出兵的將領也慫了。
    他們是什麽斤兩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怎麽敢和戚繼光這樣的當時名將相提並論。
    眼看著其他同僚都慫了,蔣旭又站出來說道: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們黔國公府世代蒙受皇恩,難道要坐視東南逆賊不理嗎?”
    這下子沐昌祚都有些繃不住了,你蔣旭是個什麽東西,本來就是個江洋大盜,擱著這裏裝什麽忠臣呢?
    陳勘這時候說道:
    “國公,我們也不是要對廣西逆賊坐視不理,如今東南的報紙上都在鼓吹安南法統,以屬下對逆賊蘇澤的了解,他每次用兵都會在報紙上做好宣傳,廣西那邊是要對安南動兵了。”
    “屬下還打探到,安南的黎朝的使者已經去了廣州,準備向逆賊蘇澤稱臣納貢。”
    陳勘繼續說道:“所以比起我們雲南,安南北方的莫朝要比我們更著急。”
    “國公,屬下聽說安南北莫一直都想要被我大明承認藩屬國的地位,如今國公可以用承認莫朝為安南正統為餌,利用安南北莫朝牽製廣西。”
    雲南不僅僅和緬國接壤,也和安南接壤,在場的將領自然對安南內部的南北朝非常了解。
    陳勘說的確實沒錯,比起多山又貧瘠的雲南,和廣西接壤的安南北莫朝應該比他們還急。
    這下子很多將領都被說動了,比起自己出兵打仗,讓安南人先衝一波,試探一下廣西新軍的戰鬥力,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雲南的明軍之所以作戰勇敢,甚至到了明末都還能一戰,原因就是士兵都是上一級將領的私人部曲。
    這種製度就和唐代藩鎮差不多,或者說雲南沐家本來就是明廷內部的一個藩鎮。
    甚至明廷控製沐家的方式,也和唐代控製藩鎮的方式差不多。
    通過朝廷的威信,對沐家內部的爵位繼承施加幹預,讓沐家的家主都在名義上服從明廷。
    如果遇到跋扈的,則通過扶持另外一個繼承人上位,來罷免現任家主。
    嘉靖對於上一任黔國公沐朝弼就是如此。
    沐朝弼殺兩個侄子,霸占寡嫂的時候皇帝不管,甚至還承認了沐朝弼的爵位。
    但是在沐朝弼桀驁不遜的時候,則扶持他的兒子當黔國公,削了沐朝弼的爵位。
    整個雲南是大明的藩鎮,而蔣旭這樣的軍頭又是雲南的藩鎮。
    藩鎮的壞處是容易割據,好處就是部曲都是私人的,那就不能隨意的欺壓克扣軍餉,戰鬥力比較強。
    如果不是有利可圖,誰也不想帶著自家部曲和東南新軍拚命。
    最後黔國公府內終於達成公議,由陳勘前往北莫,讓安南先去試探廣西。
    而與此同時,沈一貫等人乘船也抵達了安南。
    求一下月票哈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