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鐵路大計劃

字數:5304   加入書籤

A+A-


    汽笛聲響起,徐琨從頭等車廂站起來,他看著玻璃窗外的鬆江車站月台,已經擠滿了大包小包準備上車的乘客。
    好在頭等車廂停靠在月台的前端,那邊有專門的頭等車廂乘客候車月台,沒有後麵這些普通月台那麽擁擠。
    徐琨的助手們也跟著站起來,等到列車停穩,列車員打開車門,一行人從火車中走下來。
    看著噴吐著白色蒸汽的火車頭,徐琨實在是無法理解,這東西是怎麽自己動起來的?
    自己不理解就不理解吧,反正大都督就和會法術一樣,總能夠發明神奇的東西。
    紡織機如此,蒸汽機也是如此,徐琨甚至有一個和主流的讀書人不同的看法。
    東南能夠迅速崛起,不是靠的武器裝備,也不是靠的新學思想,而是靠著這些神奇的發明。
    徐琨這次出門,調研了蘇鬆鐵路,對於使用了蒸汽車頭的鐵路,徐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當年徐琨起家的時候,就是立刻投入重金,跟上了蘇澤在天工書院推廣的新式紡紗機,這才在後來的棉布紡織變革中異軍突起,成為鬆江地區第一棉布商的。
    從這件事之後,徐琨就一直跟隨蘇澤,上一次鐵路公債他也帶頭認購,賺了一大筆錢。
    現在徐琨調研鐵路,也是看到鐵路的巨大利益。
    徐琨從站台走下去,看著熱鬧的火車站,對著助手說道:
    “我們直接去鬆江知府衙門。”
    徐家的馬車早就已經等候在火車站邊上了,徐琨登上了馬車,直接向鬆江府衙門而去。
    現任鬆江知府許國,是當年蘇澤在蘇州辦報時候的同伴,也和申時行是同榜的榜眼。
    許國比申時行要大上很多,不過誰都知道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大都督的舊友,又是鬆江這個東南最大府的知府,下一次許國很有機會,沿著申時行的老路進入內閣。
    廣州府、鬆江府、蘇州府、福州府、杭州府,這五府的財政貢獻冠絕整個東南,這五府的知府也和其他地方的不同,隱約要高上一級。
    特別是如今日益發展的鬆江府,靠著鐵路和航運的優勢,已經超越了其他府,成為天下首府。
    不過許國到任鬆江府之後,卻幾乎沒有任何大的動作。
    他所有的政策,都是延續前任鬆江知府申時行的政策,甚至連人事安排來上都沒有過大的調整。
    對於上海縣的建設方針,也都是按照申時行留下來的規劃,許國到任鬆江之後唯一讓人議論的事情,就是許國將知府衙門從華亭搬到了上海縣。
    對於這件事,華亭縣的人很有意見。
    雖然上海縣是大都督的龍興之地,當年蘇澤也是靠著在上海縣練的緝私警備總團起家的,但是華亭一直都是鬆江府的經濟和政治中心。
    徐家的工坊就集中在華亭縣。
    許國將府衙從華亭縣搬到了上海縣,這不是讓上海超過華亭了嗎?
    不過許國也有話說的,如今上海的黃埔港已經超過了鬆江港,成為連接中原南北的最重要港口。
    如今東南在北方的港口,無論是濟州島還是仁川,還是大沽,這些商船都會在上海停靠。
    而南方北上的船,也會在上海停靠補給。
    上海港已經成為整個東南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這還是沒有占領北方的情況下。
    如果吞掉大明,徐琨都不敢想上海會有多繁華。
    除此之外,蘇鬆鐵路的鬆江府終點站,也被設在上海縣。
    鐵路距離港口不遠,港口的貨物直接可以裝卸到火車上,然後用陸運運送到沿途的城市。
    另外從上海的海港可以直接進入長江,通過內河商船沿途將貨物一直運送到武昌。
    身處於內河航運、海運、鐵路,三條幹線的交點,又是距離南京最方便的出海口,上海不發展也不可能了。
    這也讓原本隻有十萬人口的上海縣迅速膨脹,如今上海縣已經拆除了縣城牆,居住在上海縣內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人。
    徐琨也在上海近郊的地方購置了土地,準備在這裏建造工坊。
    許國的府衙是新建造的,不過許國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府衙並不華麗,但是麵積不小。
    鬆江府和其他府不一樣,因為經濟高速發展,需要各種專業的吏員來管理。
    從前任知府申時行開始,鬆江知府就不斷向內閣打報告,要求擴編鬆江府的官吏編製。
    對於這件事大都督府和內閣非常慎重,徐渭甚至親自前往鬆江府多次,最後才決定給鬆江府的知府衙門增加到官員十二人,吏員一百二十人的編製。
    這已經大大超過其他知府一級衙門了,這也是鬆江府被稱作天下甲府的原因之一。
    許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鬆江府的人口龐大,各類經濟活動很多,沒有大量專業的官吏,根本無法應對這麽多的事務。
    就比如普通知府衙門,一般就是按照六部設立六房,承接上級的事情就可以了。
    但是鬆江府就不同,光是一個戶科,就需要大量的專業管理。
    因為職權太多,許國對鬆江府的戶科進行了拆分。
    首先是財政科,這是負責整個鬆江府各級官府衙門的財政預算和開支,負責所有和鬆江府有關的投資使用的部門,說白了就是負責用錢的部門。
    接下來是稅收科,這是專門負責整個鬆江府內稅收工作的部門,也就是負責收錢的部門。
    財政和稅收分開,收支兩條線,這樣也讓鬆江府的帳更加清楚,也避免了戶科權勢過大的問題。
    戶科隻是一分為二,工科就是徹底拆分了。
    鐵路、公路、海運、河運、水利、城建,這些都被許國拆分出來,形成比較專業的機構。
    十二名官員和一百二十名吏員,和其他府的五名官員八十名吏員相比,鬆江府的編製已經多了很多,但是許國的人手依然不夠用。
    而且這還是治安和消防,都依靠上海緝私總團維護,許國完全不需要養治安部隊的情況下。
    所以整個鬆江府也被稱為官吏地獄,進了鬆江府就要做好每天996,乃至於每天007的準備。
    許國的政務繁忙,但他還是抽空見了徐琨。
    這並不是因為徐家在鬆江的錢多,而是因為徐琨另外一個身份,他是鬆江府製憲會議代表。
    製憲會議代表在地方政務中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他們對於當地政策有否決權,還可以直接向大都督府或者內閣反映地方問題,當地製憲會議代表聯合起來還可以質詢本地官府。
    在很多地區,一些跋扈的地方官員就吃了製憲會議代表的虧,有幾個急功近利的官員甚至被當地製憲會議代表們聯合趕走了。
    許國倒是不擔心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但是徐琨作為製憲會議代表,他來見自己也是公事。
    徐琨走進許國的辦公室,他首先向許國行禮,接著將一份文件放在了許國麵前。
    “府台大人,這是草民所寫的一份鐵路發展計劃。”
    許國翻開,這是一份非常專業的調研,也是一份興建鐵路的計劃。
    如今的蘇鬆鐵路,實際上就是從蘇州的太倉縣到鬆江府上海縣的一段。
    實際上裏程不長,沿途也就隻是途徑嘉定一縣。
    徐琨這份計劃的野心就很大了,他計劃將上海縣和華亭縣之間的鐵路也修通,甚至修到青浦縣,最好能和蘇州府的昆山縣修到一起,形成一條鐵路環線。
    對於修鐵路,許國自然也是支持的。
    但是鐵路投入巨大,還涉及到了沿途土地拆遷的問題,處理起來非常困難,許國本身也不是一個特別想要折騰的人,所以一直也都很猶豫。
    除了錢之外,最重要還是輿論。
    如今東南的兩條鐵路,為了鐵路要不要政府出資的問題,已經吵了很久了。
    萬一鐵路不盈利,那鬆江府也要承擔很大的罵名的。
    徐琨又說道:“我們華亭縣的幾家商會,想要聯合出資來承辦這條鐵路,府台大人意下如何?”
    私人承辦?
    許國猶豫了,不過他還是搖頭說道:“鐵路官營,這是大都督定下的國策,這是不能動搖的。”
    徐琨說道:“府台大人,當然是鐵路官營,我們隻是承辦。”
    “承辦?你是說由你們來修鐵路?鬆江府投資?”
    許國搖頭說道:“那也不行,鬆江府哪裏有錢投資鐵路啊。”
    徐琨笑著說道:“還請大人看完這份計劃書再說。”
    紅色為已經修建鐵路,黃色為計劃鐵路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