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論資排輩

字數:3953   加入書籤

A+A-


    臨淮侯府的牌子已經摘了,如今掛上了李府的牌子。
    李言恭快步走向府內,坐在門口看門的老仆連忙喊道:“少爺回來了!”
    李言恭忍住了前去後宅看兒子,先去向父親請安,然後看到了被奶媽抱住來的兒子。
    看到酷似丹芸的兒子,李言恭小心的抱著,感受血脈的延續。
    丹芸作為廣西製憲會議代表,在兒子過了周歲就去了廣西,留下兒子在李府給李言恭的父母照料。
    而李言恭在兒子滿月後就接到了調令前往湖廣,後來又參加了進攻漢中和巴蜀的行動。
    不過李言恭在這麽兩場作戰中,都沒有撈到什麽戰功。
    原因也是很簡單,無論是漢中作戰和入蜀作戰中,熊況的光芒太亮眼了。
    無論是閃擊漢中的作戰,還是繞過陰平山奇襲蜀中的作戰,熊況都是首功。
    甚至連第三旅的旅長林德陽的功勞,都完全比不上熊況的獨立團,而跟著林德陽的李言恭,一路上都跟在熊況的身後,根本沒有任何出彩的機會。
    如今軍界高層已經在傳說,大都督很滿意熊況的表現,要組建一個新的旅,由熊況出任旅長。
    旅長,已經是東南軍方最高的一線指揮職位了,再往上就是林良珺這個陸軍部大臣了。
    比旅長更高的職位,隻有南京武備學校的校長等寥寥幾個職位了。
    而熊況如果升任旅長,那就是東南新一代將領中的第一人了。
    當年追隨蘇澤起兵的,算是東南的第一代將領,最鐵的班底就是長寧衛。
    浙軍、福建新軍,這些都算是資格老的,如今東南六個旅的旅長,就是第一代將領。
    熊況在大都督起兵的時候,還是南京情報站的一名普通間諜,他是在東南奠定基業之後,這才正式進入軍界的。
    軍方是很講究資曆的,在第一代將領還在一線指揮的時候,第二代將領是很難出頭的。
    這倒也不是什麽陳規陋習,而是軍中老資格的軍官很多,你參軍的時間沒我早,你打仗的時間沒我長,憑什麽指揮我去賣命呢?
    這也是軍隊內部總有山頭主義的原因,征戰是國家大事,也是性命攸關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權威,無法讓下屬賣命執行命令的。
    在軍中,論資排輩並不是什麽貶義詞,而是對那些曾經立下功勞的嫡係的尊重。
    如今第一代的將領和軍官都是當打之年,還在前線發揮作用呢,所以二代將領大部分還在比較基層的職位上,團長這個級別都很罕見。
    但是軍隊同樣是第一個最看重天才的地方。
    一個天才將領,可以越過這一切障礙。
    因為一個天才將領可以改變戰場,可以讓更多的人在戰場上活下來,可以帶領大家創造軍事奇跡。
    熊況入漢中和滅蜀的兩大功勞,足以讓他超越軍中的資曆界限,躋身於軍界高層的行列。
    不服不行。
    你不服氣,也帶領一個獨立團打下蜀中來啊?
    在占領蜀中之後,一部分軍官返回南京總結這一戰的經驗教訓,而李言恭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是東南的傳統了,打勝仗是重要的,但是戰後總結更重要。
    這也是蘇澤在建立參謀製度後,立下的規矩。
    作戰期間,從旅指揮部到基層的連隊,所有作戰指揮都要重新複盤總結,尋找本次作戰中的不足之處。
    這並不是為了懲罰指揮官,而是為了讓指揮官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下一次的作戰中能夠少死兄弟。
    李言恭知道,這也是東南的軍隊戰損總是很低的原因。
    因為每一個人力都對東南非常重要,每一個士兵的陣亡,都意味著一個家庭失去兒子,失去丈夫,失去父親。
    為將者固然要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冷酷,但是也不能隨意耗費士兵的性命。
    東南的基層指揮官,都是在這樣的信念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總會總結上一次命令的不足,爭取下一次少些傷亡。
    而這些總結材料,會送到南京的陸軍學校,作為新軍官的培訓教材,也會組織年輕參謀複盤某些戰役,尋找更好的作戰方法。
    李言恭作為親曆一線的軍官,也會輪流返回南京交流戰場心得。
    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將陣亡戰友的骨灰親手交給家屬,這是東南對於戰死者的哀悼。
    林德陽知道李言恭的孩子還小,於是也讓他帶著總結材料返回南京,順便看看兒子。
    見過了兒子之後,前臨淮侯李廷竹將李言恭喊到了書房。
    “爹。”
    對於父親,李言恭總有一些畏懼,主要是當年他作為南京新軍起義,反手將當時明軍統帥的父親出賣了。
    李廷竹對於這件事也有些耿耿於懷,父子二人曾經冷戰多年,後來要不是李言恭帶著丹芸回家,父子二人根本不可能和解。
    “軍營怎麽樣?”
    李廷竹也不擅長言辭,好不容易開場,李言恭也回了一句:
    “一切安好。”
    兩人尬了半天,最後還是李廷竹打破了沉默。
    “前幾日禮部申大臣上門,請為父去雲南接伱姑姑回南京。”
    姑姑?
    李言恭這才想起來,雲南黔國公老太君李氏,是自己的遠房姑姑。
    大明的勳貴互相聯姻,本來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過黔國公帶領雲南投降東南,大都督盛讚了黔國公鎮守雲南的功勞,這也算是對沐家的曆史定位做了蓋棺定論了。
    如今黔國公一家要來南京安享富貴,由李廷竹這個親戚去接李老太君返回南京,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李廷竹猛然抬起頭,父親願意給東南官府做事了?
    李廷竹說道:“禮部成立史館,要修勳貴列傳了,我答應了申大臣擔任史館編修一職了。”
    李廷竹又嘴硬說道:“修史關係到咱家先祖的功過,為父參加也是為了能公平的評價祖宗功過。”
    李言恭立刻點頭,父親肯和東南合作,即使是修史這種事情,那也表示他不再為明廷效忠了。
    父子的隔閡去了,聊起了軍旅生涯。
    就在這個時候,陸軍部的命令送到了李府。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