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富者恒富,弱者恒貧
字數:4001 加入書籤
張居正說道:
“南朝劉宋一直到蕭梁,都一直飽受如今大明這種貨幣問題的困”
“一方麵是市場上需要大量的貨幣,因為市場交易需要貨幣,貨幣的需求是迫切”
“一方麵大明朝廷發行的貨幣遠不如東南的貨幣精巧,這也導致了大明發行的貨幣在幣值上越來越”
“當時劉宋發行的‘鐵錢’,其實就和大明發行過的幾次銀元差不多,都是劣等的銀”
張居正說到這裏頓了一下,說起來這項政策從他在任的時候就開始做了,當年他就主持發行過銀
不過在那個時候,張居正這批錢還是緩解了市場的錢荒,還是有一定的正麵意義
“但是劣幣發行多了,劣幣就會驅逐良幣,得到良幣的人就不會將良幣還出去,因為良幣總能升”
“而劣幣則會不斷的貶值,以劣幣來結算的市場則會物價飛”
“這種情況,就是持有良幣的大商人、權勢者占優勢,他們可以囤積良但是普通百姓需要吃喝拉撒,需要納稅交租,他們必須要將錢用出去,他們就是得到良幣也存不住,最後手上的錢都會換成劣幣,成為濫發劣幣的受害”
“如今大明的情況與南朝相似,隻不過現在的良幣是敵對方發行的貨幣,這樣的結果就更糟糕”
王世貞連忙記下來,他準備將這些寫在報告裏匯報給大都
其實明廷京師遇到的問題,蘇澤在《財政學》中已經討論的很清楚
張居正也不是很關心這個問題,他說道:“其實明廷幣值改革的問題,從高肅卿時代就埋下了種子,用貨幣政策解決財政問題,是每一個當權者都無法忍受的誘”
他頓了一下說道:“我執政的時候也不例”
“能發錢解決問題,肯定要比從豪強權貴手裏抽稅簡單吧?這是淺顯易懂的道理,但是濫發貨幣導致物價飛漲,最後承擔的又是普通百”
王世貞歎息說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張居正說道:“其實東南也有同樣的貨幣問”
“什麽?”
王世貞有些驚訝,他問道:“蘇汝霖可是財政大家,對財政學的理論都是他提出來的,而且東南銀元如此保值,東南物價穩定,又怎麽會有財政問題呢?”
張居正搖頭說道:“我說的財政問題,不完全是銀元的問”
“啊?”
“信”
“這是什麽?”
張居正說道:
“銀行,票號,大沽已經開了好幾家郵政銀行了吧?”
原來是這個啊!王世貞連忙點
如今郵政銀行已經開遍了各大城市,從原本港口的郵政業務拓展到幾乎整個東
原本銀行是驛站係統用來彌補虧損,為商人交易而建立的結算係
但是很快驛站係統發現,銀行實在是太賺錢了!
大量資金沉澱在銀行的賬戶上,郵政銀行第一筆投資比較保守,購買的是鐵路公
接下來的利潤讓所有人都驚訝,從這個時候開始,銀行從一個方便商人遠程結算的部門,開始變成了一家專門從事“錢”生意的機
一方麵銀行會購買公債這一類的穩健金融產品來獲得固定收
另一方麵,銀行也會將自己賬戶中的資金拿出來放貸投資,賺取利息收
現在天津自治區域內也有很多的銀行,不少商人都開始用銀行結算,百姓也會將錢存入銀行,而商人也會向銀行貸
張居正說道:
“我前幾日研究了,東南的物價這些年是在下降”
“物價下降不是好事嗎?”
張居正搖頭說道:“豐收對農業是好事,但是穀賤也傷物價膨脹是壞事,但是物價下跌也是壞”
“物價下跌,意味著市場上的銀元不雖然去年東南鑄幣很多,但是現在大明、朝鮮、倭國、南洋,乃至於西洋商人都在使用東南銀元來交易,蘇汝霖再怎麽鑄幣,市場上的貨幣都在緊”
“貨幣緊缺,錢就更加值錢了,這種情況下,普通百姓和商人都傾向於儲蓄,錢不用就能升值,能不買就不”
“可是不消費,市場上的貨物就更多,物價就更低,這就是走入了另外一個問”
王世貞倒吸一口氣,他終於意識到了財政問題是多麽的複
張居正說道:“當然,東南的物價通縮還沒有到嚴重的地步,但是已經影響到了經濟發展”
“這其中還引起了我前麵說的另外一個問”
王世貞已經徹底被繞暈了:“什麽?”
“銀行信”
張居正說道:“在存著錢就是賺錢的時候,市場上最能夠借出錢的機構是銀而能夠從銀行借到錢,就能以低廉的價格買到優質資”
王世貞點頭,似乎是這個道
在物價下跌的時候,能夠持有現金購買的人都是受歡迎
張居正說道:“可是信貸這件事,就是你越有錢,越是容易借到錢,而越是窮人,就越難借到”
這不是必然的嗎?借出錢的人總要考慮借錢人的償還能
張居正說道:“可是誰能借到錢呢?那些富商、豪強、有權有勢的人,國營的機構,這些能夠借到錢的人瘋狂擴展,而無法借到錢的人則隻能出賣產”
“這結果不就和大明這樣,有權有勢的人拿著良幣大肆購買產業,沒權沒勢的人拿著劣幣艱難求”
王世貞終於明白了,自己這個政治能力還是老老實實的做文壇宗師好
他打定了主意,等到日後返回東南的時候,一定要去做個清淨的職位好好養老,政治實在是太複雜了,根本不是自己能夠玩得轉
張居正歎息一聲說道:“強者恒強,弱者恒弱,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者多,這是人”
“但是富者恒富,弱者恒貧,這是曆朝曆代都在積累的問題,一旦超過某個界限,那就是揭竿四起王朝更迭”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