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 愚忠的呂林翁婿

字數:4612   加入書籤

A+A-




    劉協是懂政治的,就算當了這麽多年的傀儡,朝政處於長期被把控狀態,可不代表他不懂得如何去平衡局勢。

    金殿朝會,他並沒有首先提科舉製的問題,而是拋出了一個方向,自己要重興太學院。

    太學院,最早是建立西漢武帝時期,劉徹采納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建議,設立機構太學,司職采求經典闕文,算得上是傳承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了。

    曹操跑路之後,裹挾走了大量官吏,可由於各級機構並沒有損毀,隻要彌補上這些缺口其實都能運轉的。

    太學院這頭,從前曹操也不算重視,劉協就更沒心思去管了,如今貿然提出來,大家也隻會覺得天子現在剛剛還都,想要施恩立威罷了,當然沒理由反駁的。

    要做的無外乎就是選定一下太學院的院長和院士的問題,這個機構並沒有什麽權力,就連參與朝會都隻有院長有資格,跟個王室主簿差不多,也沒人稀罕。

    隻是,等劉協把太學院的職責目錄讓內侍傳示眾人的時候,大家才發現到問題的嚴重性。

    太學院今後要新增一項職責,編纂各州郡一年兩次的科舉招考,科舉的結果直接納入官吏選定的一項重要指標。

    換句話說今後太學院裏出來的考題是可以直接誕生各級官吏的,如此一來,過去不被重視的太學院將一舉成為用人機構,權力之大,不可估量啊。

    劉協很聰明,知道怎麽做怎麽說可以把波瀾降至最低,他隻是提及了太學院司職科考,卻並沒有立刻說明廢除察舉製的問題。

    但這也足以讓朝堂之上一片瞠目了,科舉製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還是過於超前了,這些博學多才的大臣們很難跳出時代的束縛來看待這個問題。

    不過人的本性永遠是下意識的思考,這項政策的推行,到底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弊。

    從眼前內侍傳示的太學院職責來看,很明顯是加大了太學院院長的權力,畢竟他可是負責出題的人,如果他要泄密,豈不是等同於直接開後門了。

    “陛下,老臣想請示這科舉是否準備取代察舉。”率先說話的是年過花甲的當朝司徒楊彪。

    哪怕是曾經被曹操剝奪了官職的他,尚且還有察舉的權力,所以,現在這個問題是他最關心的。

    這一聲詢問,也讓整個金殿的安靜的針落可聞,所有人都屏氣凝神,靜待答案。

    “朕欲集思廣益,為天下士人大開聚賢之道,有此科舉一途,從此無論貧寒富貴,但凡有才,皆可為國盡忠。”

    劉協把套話說完,話鋒一轉,還是把最頭疼的問題拋了出來,“至於察舉一途,雖曆經變革,可終歸渠道單一,聚賢之用不及科舉,該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朝堂之上出現了第一次嘩然之聲。

    要知道,哪怕是曹操專政的時候,這裏也從來都是安靜的下傳下達。

    可今日,劉協一席話讓滿朝的文武出現了嘩然之聲,除了幾個知悉內情的人,無不是議論紛紛,儼然成了菜市場。

    這樣的情景其實算得上是有**份,上綱上線還可以說你是對皇權藐視的。

    但劉協的內心卻突然的亢奮了起來。

    因為在這一刻,他終於找到了一絲帝王的尊嚴。

    自己的一句話可以讓滿朝的文武都驟然色變,這就是皇權在握的感覺嗎。

    劉協到底是做了太長時間的傀儡,以至於這種政治漩渦都能讓他體驗到一絲爽快。

    “陛下,科舉一途聽來似乎是廣開門路為朝廷招賢納士,然細思其中弊端卻是後患無窮。”

    第一個不答應的人就是楊彪了,他挺著有些佝僂的後背,沉聲道:“依著這科舉施行,需要太學院設定考題,然後在各州郡縣設立考場。

    陛下啊,大漢十三州這麽多的郡,這麽多的縣,若是在各地都采用這科舉製度,那麽需要用多少人去維護考場,需要多少人來批閱考卷,耗時之長,損人力之大,虧財力之沉,恕老臣之言,此來好大喜功、不切實際的做法。”

    確實,相比於察舉製,隻需要官員對舉薦之人的品性、才學有把握就可以直接推薦給朝廷,然後經過一定的考核能過關就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科舉的做法看起來確實算得上勞民傷財了。

    楊彪這話可不算是無的放矢。

    有了楊彪衝在前頭,其他人也開始湧出來了。

    “稟陛下,微臣以為此種選才方式不僅勞民傷財,而且舞弊風險極大,請陛下試想,這考題一出,不管如何保密,總是要從京畿下放到各州治府,再到各級縣衙,途徑多少人手,誰能保證試題不泄露。

    而一旦泄露之後,那參與的考生豈非是可以魚目混珠?”

    “稟陛下,微臣附議,此法不僅勞民傷財、存在泄密危機,可為嚴重的是,若是考生隻需解答題目就能出任官員,那麽,他們的品性誰來保證,若是有大奸大惡之人僥幸考中,那地方的百姓豈非要陷入水生火熱之中。”

    “陛下,此法萬萬不可行,若是貿然收回各州郡官吏的察舉之權,定會造成地方不穩,此法百弊無一利啊!”

    “陛下,微臣附議!”

    謔,陣仗不小啊。

    一直不做聲的林墨細數著出列的朝臣,盡管有所準備,還是被這動靜震撼到了。

    以楊彪為首出列的官吏,可謂是各派係都有,帝黨一派的伏完、耿繼、種輯等人,呂林派係的郭圖、辛家兄弟、龐統等人,就連曹操走後隻顧悶頭做事的荀彧都跳出來反對了。

    帝黨、呂林黨還有潁川派係,有趣,有趣啊,如果不是礙於天子威嚴,劉協甚至想笑。

    自他登基以來,還是頭一次看到有這麽多不同派係的人裹挾到一起去反對或者支持一件事。

    這才是朕要的朝堂,不再是誰的一言堂,而是可以百花齊放,最後由他居中裁決。

    “林司空和呂太尉,你們二人為何不說話?”劉協看向了文武官員首位上站著的兩個男人。

    把問題拋給他們,反正是你們要唱這出的。

    “陛下,微臣這些年來隻是知道打仗,對於國事涉獵不多。”

    呂布還挺低調的,躬身低頭說道:“但微臣銘記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這事便是有天大的難度,隻要陛下決心要做,那微臣就是肝腦塗地也定助陛下辦成!”

    “太尉此言差矣!”

    楊彪當場反駁,“此事關乎社稷國本,非是臣子忠心與否,為人臣者並非無原則無立場的支持陛下,而是要扶保陛下行穩政、施德策!”

    林墨有些想笑,老嶽父也真是的,一開口就是道德綁架,依著伱這麽說,那不支持陛下的人就是不忠心的人了。

    不過呂布這麽一開口,確實很多人反對,可聲音卻小了很多。

    旁了不說郭圖、辛家兄弟就不敢再吱聲了,就連龐統都老實了起來,呂林派係的人都退了回去。

    政治遊戲其實跟戰場上的謀略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玩垮了是會死人的。

    他們是因為壓根不知道呂林的態度,隻是覺得這政策對於自己太不利了,當然要跳出來反對,畢竟這些人的背後都有錯綜複雜的家族勢力。

    現在,表明態度了,可不敢胡亂站隊,那是會死人的。

    林墨沒有急著開口,不過反駁呂布的聲音剛剛落下,被拜為太仆太卿的笮融就站出來朗聲道:

    “稟陛下,微臣覺得陛下此舉真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開拓曆史之先河,造福天下之百姓。

    楊司空說此舉勞民傷財,微臣不敢苟同,為國選才乃社稷之本,縱是有所損耗亦是值得;再者,於十三州郡縣開考不正彰顯了陛下的愛才之心嗎?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