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三位大儒的器重
字數:2939 加入書籤
“玄德,你可當真是撿到了個大才,如此安置流民的法子,既不會讓他們喧嘩動亂,又能利用好荒田野地,實乃一舉兩得。”聽著荀幽講述濟南一些屯田的計劃,鄭玄完全不吝嗇自己的褒揚道。
切身見識到屯田妙處的劉備有些飄飄然,黃巾席卷諸州,無數沃土轉眼變為荒田,如今濟南漸漸轉好,他身為濟南相與有榮焉。
荀幽喝了杯麵前的清茶,笑道:“康成先生謬讚了,那些落魄離鄉的流民也是我大漢百姓,若非黃巾濫殺橫行,他們又哪裏會紮根濟南?我不過是與玄德公,替大漢還他們一座安定的港灣罷了。”
說著說著,荀幽的眼神中便多了幾分落寞,多了幾分孤獨。
他想到了潁陰的高宅大院,那個沒有溫度的‘家’。
此生若得幸福安穩,又有誰願意顛沛流離?
大富大貴並非天下所有人都企盼的東西,或許幸福安定才是天下大多數人的期望。
但是在亂世中,想和結發妻話家長裏短,想陪孩子幸福度過童年,是個遙不可及的奢望。
來濟南之後,最近荀幽在不用為公務焦頭爛額後,便經常帶著婢女去各縣巡視,不僅僅是春遊采風,同樣也是震懾小鬼妖孽。
在天下妖鬼蠢蠢欲動的時候,他領著白澤坐鎮濟南,便讓無數覬覦青州沃土的斜崇隻能在陰影中觀望,隱而不發。
荀幽知道總會有些不怕死的家夥鋌而走險,這也是他四處巡視的目的所在。
在重新填補上大漢國運之前,這是大勢所趨的必然。
荀幽愣了愣神,隨即給屋外的那幾名仆從使了個眼色,一名仆從很快便拿著張白紙恭敬地送到了鄭玄眼前。
“這是?”一貫養氣功夫了得的大儒鄭玄竟破天荒地瞪大眼睛,驚訝道。
多年與筆墨文字打交道,鄭玄看著白紙上清晰的黑墨字跡,哪裏領會不出其價值所在。
摩挲著白紙的觸感,與粗糙難書的黃紙完全迥異,鄭玄聲音有些顫抖,假如在場有心細門徒,肯定能聽出他們先生嗓音中明顯的親近感。
這一回,鄭玄是鄭重地打量起故交徒弟身旁的年輕人,問道:“這紙,能否量產?”
一針見血。
隻是目前並不想讓白紙流通的荀幽搖了搖頭,道:“成本過高,濟南如今也留存不多,至少暫時不能在大漢流通。不過康成先生若是喜歡,車上幾十張便一並贈予先生了。”
鄭玄搖了搖頭,可惜道:“那倒是不必,君子不奪人所好,此紙雪白輕盈,於我等文人而言無異至寶,價比千金,受之有愧。”
劉備也品了口清茶,趕忙搖頭道:“康成先生願相助門徒,以資助濟南,無異於雪中送炭,若是不收下,反倒令我等心生不安了。”
荀幽與劉備一唱一和,兩人並沒有事先商量,不過默契的言語卻漸漸讓原本不打算收下紙張的鄭玄慢慢妥協。
治學嚴肅,談吐風雅的大儒鄭玄一年下來幾乎都是板著個臉,不過今天他仿佛特別盡興。
不僅是因為收到了需要被他珍藏的至寶,更是因為他對眼前那個被好友在信中大肆稱讚的年輕人極為中意。
原本打算讓那位得意門徒繼續在自己手中打磨幾年的鄭玄突然改變主意,開口道:“我門下門徒數千,有一位孫乾字公佑,本打算細細雕琢,不過轉念一想倒是讓他去跟玄德你們多聽多做,或許進步更大,遠比成日侍奉在老頭子我身邊要強得多。”
“待會玄德另外再挑幾人,我讓公佑和他們一並陪玄德你去濟南。”
有了鄭玄的肯定,此行的目的達成,劉備心滿意足地拱手致謝。
而荀幽對鄭玄的話倒是頗為認可,“讀萬卷書終歸比不上行萬裏路,我覺得光是這點,康成先生自己肯定頗有體會。”
鄭玄那打算去握茶杯的手沒來由一愣,座下年輕士子的話讓他想起了許多,年輕的時候遍訪關東學者,稍長以後又往關西拜大儒馬融為師。
把大漢疆土走了個大概,體會過東西民風人情之後的他更能體會眼界視野對一個士子書生的重要性,這也是他為何不看好那群閉門造車的家夥一般。
鄭玄老成地捧著茶杯,滿臉欣賞,感歎道:“我總算明白子幹為何對你如此看好了。”
“謀劃黃巾,長於謀略策計;提醒子幹提防黃門奸臣,長於眼界;又能伏妖除鬼,長於本事異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更是你荀不群長於通透經文的體現,聖人們的大道理都是在一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不斷感悟出來的啊。”
突如其然地這麽一番誇讚,說實話荀幽他有些措手不及。
通曉經文?這位大儒有必要如此謬讚自己嗎?這個名頭要是傳出去,日後一個不慎,那不是就得身敗名裂?
最後,荀幽是一臉汗顏地與劉備同鄭玄請辭。
來到鄭玄命人給他們準備好過夜歇息用的偏房,劉備走在荀幽後頭笑道:“還記得最開始見不群你的那次,是在大興山下,當初的你雖然與我都是白身,失意地離開荀氏,不過當時我看你那雙滿含光彩的眼神就知道不群你肯定有名揚四方的那天,這不,算算到現在,盧師、伯喈先生還有康成先生都對你青眼相加,放在本朝也是件極為難得的事情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