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殊途同歸

字數:3224   加入書籤

A+A-


    陪著徐知縣吃了一頓簡單的便飯,飯後丫鬟送上茶水,徐知縣將通政司剛剛送來的邸報遞給宋文遠道:“看看這個吧!”
    接過邸報,宋文遠眼前一亮,這可是個好東西,這是尋常人根本看不到的朝廷大政,有了這邸報,宋文遠便能隨時了解朝廷的動向,將來做什麽事都能未雨綢
    徐知縣見宋文遠沒有看到正地方,便指著邸報上的一個版塊說道:“看這裏!”
    順著徐知縣手指的方向,宋文遠一眼就看到了一個豆腐塊大小的文字,上麵寫著“上諭:‘禮部主事王尊素貶為庶民,即日離京返回原籍居’”
    這麽一行小字標誌著王家的危機徹底解除,雖然說官職丟了,但是功名還在,隻要功名還在,王尊素隨時都有可能被起
    同時王家也依然是有影響力的地方士紳,王家大院外的進士及第牌樓依然彰顯著王家的身份地
    宋文遠知道徐知縣讓他看邸報上的這條消息的用意,無非是想告訴他王家不會倒,他不必像避瘟神一般避著王
    對於宋文遠來說,他看重的是親情,而不是利益關係,憑著他兩世的記憶,想要出人頭地並不難,可是隻有危難之際才能看出誰才是那個真心對待你的
    王家人的嘴臉已經證明了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宋文遠母子的死活,或許王尊素有些無辜,因為他並不知道王家如今做的這一
    然而事實上,沒有王尊素的漠視,王家人也不敢如此對待宋文遠母子,先有王尊素漠不關心這個因,才有王家人將宋文遠母子趕走這個
    徐知縣見宋文遠看到邸報上的消息半天沒有說話,以為這條消息觸動了他的內心,輕咳一聲道:“過些日子你父親應該就能歸家,老夫給真長兄寫封信告知你在老夫這裏,免得你父親發現你離家後牽掛於”
    宋文遠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徐叔叔!王家如何與小侄無關,王老爺平安歸來是王家的喜事,小侄表示恭
    其他事與宋家沒有任何關係,宋家不欠王家什麽,也不想與王家有任何的瓜”
    “你這又是何苦,沒有王家的作保,賢侄連考場都進不了,如何能夠考取功名,沒有功名豈不是白白荒廢了賢侄一身的才”
    宋文遠微微一笑:“徐叔叔!小侄有幾斤幾兩自己很清楚,科考對於小侄來說根本過不了,小侄從小就不喜四書五經,反而更偏愛一些律法、天文、數術的雜
    偏偏這些東西在讀書人眼裏都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邪門歪道,讀這些東西就是不務正業,因此小侄這輩子都無緣官”
    徐知縣信了宋文遠的話,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能夠熟稔律法,精通刑律,更能用巧思怪著破獲奇案,這些東西不是天生就有的能力,肯定是在背後下了很大的工
    “賢侄!不入仕途,無人庇護就算我大周對商賈有很大的包容,沒有背景的商賈依然會成為權貴的口中
    你是個聰明人,這一點不會想不到,眼下除了科考這條路還有其他更方便進入仕途的路子嗎?”
    “徐叔叔說的是,商賈不能獨立於權力之外,需要尋找一個權力做靠山,小侄自己不參與科考,不代表小侄不會去培養自己的官場代理
    隻要有錢,完全可以資助一些貧寒的讀書種子,將這些讀書種子培養起來,在朝中自然有了我們的代言”
    “你能想到的,你以為朝廷想不到嗎?實話告訴你,就算是你親手培養起來的讀書人,你也一樣控製不
    你拿什麽來控製你培養起來的讀書人替你說話,他們一旦越過龍門,就等於跨越了階層,你和他們的身份就有了天壤之
    他們幫你是還你人情,不幫你你連人家的麵都見不到,你和人家已經有了巨大的階級鴻”
    宋文遠沉思了一會兒,不得不說能夠從千軍萬馬殺出重圍的讀書人,都是智商極高的人,大周朝廷這種選材方式雖然不一定選出合用的人才,但是選出的一定是智商最高的
    “徐叔叔!無論是科舉做官,還是用其他方式進入權力尋租,其目的都是為了富貴的生活,說白了就是一個字——
    不是小侄小瞧如今的商賈,這些商賈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是守財奴,說白了就是披著商賈外衣的地主大”
    “賢侄為何會這麽說,商賈見利忘義,如何能與士紳相提並論?”
    “徐叔叔!士紳有錢後最想做的事是什麽?”
    “肯定修房置地,為子孫後代計,修祠堂、祖墳祈願祖宗保”
    “那商賈有錢後做什麽?”
    徐知縣隻是略微一琢磨就發現宋文遠所說一點兒沒說錯,商賈有錢之後最後的途徑依然是士紳這條
    第一代的商賈無法擺脫商賈的身份,下一代的子侄完全可以通過官商勾結進行各種操作,隻要有錢有的是辦法改換門
    “既然是殊途同歸,賢
    侄又何必舍近求遠,繞一圈最後還是要回到仕途上來?”
    宋文遠搖搖頭道:“徐叔叔可有想過一個王朝為何很難超過三百年?”
    這個問題並不新穎,各個王朝都對這個問題有過總結,也進行過針對性的變法,然而事實卻是沒有什麽
    說白了就是財富集中、土地兼並,一旦出現一些天災,就會形成大規模流民,流民一旦控製不住就會變成流
    多支流寇在與官軍的反複征戰中學會了如何打仗,進而動搖了王朝的根基,最後由一支脫穎而出的勢力取而代
    社會經過動亂,人口銳減,土地得以重新分配,人地矛盾、財富矛盾得以緩解,新建王朝隻要不是太混蛋,基本上都會出現一次或長或短的所謂盛
    徐知縣當然知道這個問題,可是知道歸知道,能不能解決才是關鍵,曆代先賢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他不相信眼前這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能夠解
    本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