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奏對上

字數:3287   加入書籤

A+A-


    聽說這皇帝還不到五十歲,竟然已經如此衰老,這天下至尊看來也不是那麽好當
    垂拱殿內除了宋文遠認識的郭宗訓之外,還有兩個老頭,看起來都有六七十歲的年紀,都是身穿紫袍玉帶,頭戴進賢
    不用猜想,也知道這兩個老頭兒肯定是天子近
    不過召見自己這麽一個名不見經過的小子,用得著放兩尊門神坐鎮嗎?
    宋文遠正在胡思亂想,天子問道:“宋愛卿!朕聽說你想要在所有的生意匾額上冠以‘皇家’二字,可有此事?”
    “回陛下,確有此想法,不過這還必須要陛下您的首”
    “每年給朕一百萬貫,就要換朕的名聲,你覺得夠嗎?”
    “陛下!一百萬肯定不夠,可是一百萬隻是一個開始,若是允許臣冠以皇家之名,小臣可以保證每年的利潤會持續增長,若幹年後就是達到千萬貫也不是不可”
    “一千萬貫?”站在天子左邊的老頭插嘴道:“這可是君前奏對,小子可不要信口雌”
    宋文遠看了老頭一眼,正琢磨著是不是回懟回去,皇帝開口道:“範師傅倒是愛惜少年,不過朕到覺得這小子應該有一定的把”
    “陛下!老臣並不懷疑這少年有才華,不過畢竟年輕,恃才傲物容易放大言,依老臣之見還是打磨一番再行大”
    一番看似為你好的話,聽的宋文遠心中煩悶,礙於在皇帝麵前不能太過放肆,隻能忍著心中的不滿等待皇帝詢
    皇帝似乎對這老頭兒的意見很是重視,看著宋文遠問道:“朕如何才能相信你的話,若是你做不到,到時候朕的名聲沒了,錢糧也沒得到,豈不是名利雙失?”
    宋文遠故意猶豫了很大一會兒,一跺腳咬著牙說道:“隻要陛下願意讓小臣使用‘皇家’名號,小臣可以保證每年不低於一成的利潤增
    從明年開始,每年年底小臣會將屬於皇宮的利潤計算出來,每年達不到目標,小臣甘願引頸受”
    “好!朕要的就是你這句話,朕準了你用‘皇家’名號,不過這個名號也不是隨便讓你使用,若是讓朕發現你利用‘皇家’名號胡作非為,朕不吝砍了你的腦”
    “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之”
    “你也別得意的太早了,朕的內帑要錢,鹽稅的收成也要比上一年至少增加兩成,可有把握?”
    “臣不知上一年朝廷共征收了多少鹽稅?”
    皇帝轉頭問姓範的老頭兒:“範先生,去年鹽稅共收上來多少?”
    “回陛下!不足一百萬”
    “怎麽這麽少?”
    “陛下!私鹽太過泛濫,天下之鹽,十成能有七八成都是私鹽,去年晉王殿下在廣陵一府便查抄到幾百萬貫的私
    這還隻是廣陵府一地,天下多少州府,多少產鹽之地,若是仔細查抄,朝廷漏掉的鹽稅不下一百萬
    這也是陛下下定決心必須要整頓鹽稅的原因,如今晉王主導鹽稅新政,具體效果如何,還請陛下向晉王垂”
    老皇帝微笑道:“這晉王的鹽稅新政便掌握在這小子手中,成敗都係於他的手中,這也是朕必須要見這少年一麵的原”
    說著老皇帝將目光看向宋文遠問道:“宋愛卿,你與範師傅和王師傅講一講這鹽稅新政的核心是什麽?”
    “回陛下!鹽稅新政的核心就是兩個詞——效率與公”
    “這公平老夫能夠理解,這效率作何解釋?”那位王老頭兒出言問
    “公平就是要保證任何人都有販賣食鹽的資格,隻有如此才能形成競爭,使得鹽商不敢利用自己食鹽專賣的特權過分抬
    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任何生意做得人多了,價錢就高不了,你不賣還有別人在
    效率便是生產食鹽的成本,大周食鹽價高的一個原因便是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過高,運輸問題暫時還無法有效解
    不過這生產效率倒是能夠進行提升,在晉王殿下的主導下,小臣在鹽城建起了一座曬鹽場,生產成本普遍比煮鹽低三到四成,生產成本低了,鹽場的出貨價就跟著降低,隻要商人不是那麽黑心,鹽價自然是會降下一”
    “你這效率提升了,鹽價降低了是不假,可是老夫並沒有看到你如何遏製私鹽的泛濫,隻要控製不住私鹽,就算鹽價再便宜,朝廷不也征收不到鹽稅嗎?”
    “老先生這個問題問的好,這就是鹽稅新政的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按鹽征稅,朝廷安排稅監駐紮在鹽場,鹽場出場一斤鹽那就要繳納一斤鹽的賦”
    “老夫剛才聽你說一斤新政下生產的鹽也不過比煮鹽的成本低三四成,那麽算上鹽稅後成本還是比不交稅的私鹽高,那些不法的商賈難道不會偷偷販賣這些不交稅的私鹽嗎?”
    “這是另一個問題,首先各地的巡檢司,要嚴查鹽商,任何沒有鹽稅發票的鹽商都是私鹽販子,抓住之後處以重刑,以震懾宵
    當然這隻是治標,要想治本那就是讓製鹽的成本含上稅也比私鹽的成本低,讓私鹽無利可”
    “若是其他商賈也學會了你的這種新的製鹽之法,不受官府控製怎麽辦?”
    “老先生!你要知道製鹽是需要先提條件的,要不靠海煮海製鹽,要麽在內陸有鹽池鹽井,不管是在什麽地方,產鹽的地方都很集
    為什麽兩淮產鹽量高,那是因為兩淮沿海的海水含鹽量高,更適合煮鹽,我華夏百姓雖然沒有總結出一係列的理論,但是實踐經驗卻非常豐
    隻要朝廷在適合製鹽的地方派駐巡鹽禦史,監督食鹽的生產流通,哪個禦史負責的區域有私鹽流出,那就砍了禦史的腦”
    姓王的老頭兒,沒想到這少年竟然如此狠辣,張嘴就是殺人之策,若是當個官隨時都要冒著被砍了腦袋的風險,誰還願意當
    “宋小友這建議未免太過狠辣了吧,哪有動不動就要殺人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