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彈劾與反擊上
字數:3795 加入書籤
錢莊開業已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錢莊的運營日趨平穩,就算宋文遠不在京城,錢莊的運行也不會出現問
正當宋文遠準備離京返回鹽城籌備到河北東路河間府滄州沿海開設新的鹽場的時候,宮中來人傳旨要求他參加兩天後的朝
做為一個從九品下的虛職的編外人員,宋文遠根本就沒有上朝的資格,這次上朝是幹什麽,宋文遠一清二
在私下裏,宋文遠也已經想好了對這些攻擊錢莊的人,用的理由是什麽宋文遠不用想都能猜的
上朝的前一天,宋文遠便住到了晉王府,他自己都沒有進入皇宮的資格,想要上朝必須跟著晉王才能進入皇
大周的重要朝會都在大慶殿舉行,一般常朝人數不多的時候,就會選在大慶殿後麵的紫宸殿舉
今日的朝會便是選在紫宸殿的常朝,大殿內根本就沒有宋文遠的位置,隻能遠遠的站在門
他對朝臣們說什麽沒有一絲的興趣,看看左右無人,便挪動步伐靠在了廊柱上打早上起的太早,太傷宋某人的身體,有時間還是抓緊補個覺的
迷迷糊糊之間,宋文遠感覺有人在推他,睜開眼看到一個身穿盔甲的年輕人一手執著大戟,一隻手正在輕輕推
宋文遠呲牙一樂問道:“幹嘛!散朝了嗎?”
那年輕人虎著臉說道:“朝會上你竟然敢睡覺,不怕被天子治你一個大不敬之罪嗎?”
“大哥!拜托,你看我像個有資格上朝的嗎?”宋文遠指了指自己的衣冠說
年輕人上下打量了一下宋文遠,發現確實不認識,這身官服也是最低品級的服
確實這樣的小官根本沒有上朝的資格,年輕人有些好奇地問道:“那你怎麽進來的?”
“是天子讓我來的,晉王殿下帶我進來的,不來都不”
“你以為你是誰啊,還天子讓你來的,還晉王帶你來”年輕人感覺宋文遠在胡吹大氣,撇著嘴一臉的不
宋文遠閑著無聊,正好跟這年輕的執戟郎胡扯一頓打發時
“你連我都不知道,那你的消息可不靈通,今天這朝會大半就是為我而”
“你少吹大氣,朝堂上的相公,每天有多少事在忙,哪有功夫管你這小蝦米的事?”
“你不信就站在這看著,一會兒天子叫不叫”
年輕人狐疑地看著宋文遠問道:“你是誰,潘某怎麽沒見過”
“你別管我是誰,我就問你想不想掙錢?”
“掙錢?”
“對!就是掙”
“你有什麽掙錢的門路?”
“你要給我一千貫,我保證以後每年替你掙兩百貫,五年之後你就回本了,往後的就是純利,有沒有興趣?”
“一千貫!你咋不去搶,你這樣的小官,十年俸祿有沒有一千貫都不一定,還想要一千”
“信不信由你,以後別怪我沒給你這個機”
“某不稀”
這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從殿內走出來,看到躲在廊柱下跟羽林郎閑扯的宋文遠,尖聲說道:“哎呀!你怎麽躲在這兒啊?官家問你話呢!”
“輪到我了啊,那我進去跟這些老頭好好聊”
說著便跟著大太監進入大殿,邊走還邊回頭給潘執戟郎一個‘你懂得’的眼
這個眼神看的潘羽林郎有些莫名其妙,潘羽林郎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看走了眼,這位少年難道是哪家權貴的子弟嗎?
望著宋文遠遠去的身影,潘羽林郎忽然想起來了這個少年是誰了,這不是那個捉螞蟻玩兒的少年
宋文遠跟著大太監進入殿內,給皇帝行了禮後,皇帝冷哼一聲道:“讓你來上朝,你卻躲在殿外,成何體統?”
“陛下!臣冤枉啊,您給臣的官兒太小,殿內沒有臣的位”
“你是在埋怨朕給你封的官小嗎?”
“不小了,臣對當官沒興”
皇帝冷哼一聲,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轉入正題問道:“朝堂上諸臣說你打著皇家的名號謀私利,你可承認?”
“陛下!誰說的,讓他出來跟臣對”
宋文遠的話音剛落下,一人跳出來說道:“是老夫說的,天子富有四海,本已享受萬民供養,你為何蠱惑天子放貸牟利,敗壞天子的名”
“天子有沒有富有四海我不知道,不過天子缺錢我卻知你憑什麽就覺得天子就不該掙錢,沒有錢,你們的俸祿誰給你們發?沒有錢,朝廷的百萬大軍你來養嗎?
沒有錢,河堤、道路、城池你來修嗎?沒有錢外敵入侵誰來抵擋,靠你的嘴炮嗎?”
“你說的這些朝廷自有賦稅,這些賦稅已經足夠治國養”
“是嗎?那你不妨給我解釋一下,為何鹽稅連年減少,朝廷的日用卻在連年增加?若是有一天朝廷的征收賦稅無法支付所有的開支,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兵連禍結的時候抄你家解決嗎?”
“這些事自有朝堂上的相公考量,還輪不到你一個乳臭未幹的少年來操”
“若是按照你的說法,那麽天下的事就留給朝堂的相公操心,以後也不要向百姓征稅,也不要向百姓征徭
老百姓花了錢,受了苦,連知情權和建議權都沒有嗎?你們口中的愛民到底愛的是什麽?”
“你少跟老夫這裏東拉西扯,老夫就問你為何要蠱惑天子與民爭利?”
“請問我與誰爭利了?你倒是說說”
“你打著皇家的旗號開設錢莊,放貸牟利,不是與民爭利是什麽?”
“我替天子成立錢莊的目的是與民方便,你光說某放貸牟利,怎麽不說某替百姓管錢還要給百姓錢呢?
老百姓手裏的閑錢放在家中容易丟失、損毀,若是存到某的錢莊裏,每年還會有一些利息,雖然這點兒錢不多,但是卻能幫助百姓減少損
放貸為了方便百姓在缺錢的時候有個借貸的地方,免受高利貸之
而錢莊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鹽商進貨時的安全問題,鹽商每次進貨都是數以萬計,這麽多的錢又沉重,又運輸不便,在路途中還要擔心各種風
你們這些站在廟堂之上的人,隻會誇誇其談,可有考慮過他們承受的風
百姓在青黃不接之時,走投無路之下就會選擇賣兒賣女以渡過難關,這些百姓不是我大周的百姓嗎?看到這些百姓的時候,你們這些肉食者良心不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