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船廠
字數:3278 加入書籤
就在王尊素與徐廣平商議宋文遠的婚事的時候,宋文遠已經來到了建在海邊的一處工
整個工坊隻有一百多人,大多都是招募過來的木匠,懂造船的師傅沒有幾個,還都隻能造百料左右的小漁
宋文遠的到來,引起了船廠的騷動,他們都在船廠幹了一年多了,這是第一次見到船廠的東
工坊的工頭是兩個船匠,一個叫做劉阿九,一個叫做林四木,都是李煌從福建挖過來
如今整個船廠都是在這兩個船匠的調度下進行造船,兩個船匠看起來都有四五十歲,宋文遠一問年齡,劉阿九三十九歲,林四木年齡更小,隻有三十六
大周這個時代,除了享受生活的權貴大戶,比起後世普遍偏老,三十多歲看起來還不如後世五十歲年
宋文遠想看看他們設計的漁船圖紙,兩位船匠頭搖得如同撥浪鼓一
“東家!哪裏有什麽圖紙,小人大字不識幾個,根本看不懂圖”劉阿九解釋
宋文遠很是吃驚,連忙問道:“沒有圖紙,你們是如何控製造船時各個部位的尺寸的?”
“回東家,這種漁船小人已經造了很多,全憑記憶,每個部位多少尺寸全都記在腦子裏”
宋文遠明白了,這就是典型的師徒傳承,正因為這種隻有技巧傳承,卻沒有理論傳承,使得華夏的造船業在明初達到頂峰之後,慢慢開始走了下破
“若是宋某要求你們造一艘更大的船,你們怎麽辦?”
林四木說道:“東家您提出要求,小人等先根據東家的要求燙出小樣,如果小樣試水沒有問題,小人等再根本小樣按比例放”
宋文遠皺著眉問道:“這其中若是你們有一個部位尺寸記錯了怎麽辦?”
林四木尷尬地說道:“那隻能是再重新造一遍不合格的部”
宋文遠這個無語,敢情這造船就是這麽個造法,難怪技術一直都是進步緩慢
因為想要技術升級,首先就要承擔這技術升級造成的失敗損失,就算這些工匠也不願意做他們不擅長的活,更願意按部就班做他們最拿手的活
“兩位師傅有沒有認識的造船大匠,宋某願意高薪聘請,要求也不高,隻要能造千料以上的大船就”
“東家!小人識得一人,最善打造樓船,別說是千料,就是五千料都沒有問不過這樓船平底吃水太淺,不適合在海上行”
宋某人還真的聽說過樓船,樓船是什麽時候被發明出來的,他沒有考證過,不過東漢三國時期樓船已經是長江上的主要戰船之
這東西本是為了適應冷兵器作戰居高臨下射箭而發明的船隻,根本不適合航
華夏自主設計的海船隻適合航海的就是福建發明的船型,因這種船型尖底上闊與後世艦船形製相仿,也被稱為現代船隻的雛
然而宋文遠不知道這種船型在福建是否已經有了雛形,這也是宋文遠要求李煌必須要在福建招募船匠的原
可是現在看起來,李煌招募的這兩個船匠,真心不怎麽樣,要說宋文遠給這二人一個評價,那就是隻會依葫蘆畫瓢的匠
看來自己有必要親自去一趟福建了,八閩大地上應該有不少有造船天賦的人才被埋沒,等著自己去挖
至於這兩個船匠雖然沒有成為大匠的資質,做為普通船匠還是不錯的,首先這二人的動手能力就不
能夠手搓模型的人都是狠人,宋文遠為了驗證這二人的動手能力,給二人下達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嚐試製造一艘一千料標準的大海
這艘船的規格是長寬比是一比五,雙層甲板,下層甲板左右各開五個小窗口,上層窗口左右各開三個窗
甲板必須要能承受住幾千斤的重力壓迫不會被破壞,同時還要保證船速要能達到每個時辰順風順水能跑六十
兩個船匠聽著宋文遠的要求,簡直就像在聽天書一般,天下哪有這樣的
“東家!這船我二人聽都沒聽過,哪裏能造的出”
“若是都造已經出現的船隻,那有什麽意思,咱們要造就造現在沒有的船,若是你們二人能夠造出來,將來說不定還能青史留”
青史留名對於劉阿九、林四木這樣大字不識幾個的工匠來說,狗屁用都沒有,青史留名能當飯吃嗎?
這就看出宋文遠這樣的現代社畜的局限性了,思想上根本就沒有轉過彎來,還想著用精神激勵法激勵兩個工
結果就是兩個工匠如同看傻子一樣看著宋文遠說道:“東家!您還是說點兒實際的吧,青史留名還不如每天賞小人二兩酒來的實”
宋文遠這個尷尬,這算是拋媚眼拋給了瞎子嗎?
不過知錯就能改,挨打就立正,這是後世青年的一貫作風,宋文遠可沒有麵子包
“兩位師傅既然對青史留名不感興趣,那宋某就換個賞賜方法,兩位若是能按照宋某的要求將這船造出來,宋某每人賞賜五百”
大周這個時候一貫錢還是很值錢的,能夠買兩石糙米,可以說五百貫換成糧食那就是一千
一個五口之家一年吃二十石糧食,能夠足足吃五十年,差不多一輩子就過去
這樣的賞格對於工匠來說那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兩個工匠兩眼放
劉阿九不確定問道:“東家此言當真?”
“真的不能再真,隻要你二人能夠將這新船造出來,並且符合宋某的要求,五百貫宋某立刻給兩位發下
不過宋某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兩位從現在開始必須每天讀書認字,還要學習如何畫圖,至於教授你們的先生,暫時由宋某負”
宋文遠雖說不是造船專業出身,但是基本的繪圖知識還是懂一些的,尤其是比起這個時代的抽象派畫圖來說,宋文遠交給工匠們專業繪圖技巧才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