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豬和騾子
字數:3777 加入書籤
皖南,大關公社。
自從分田到戶開始後,下麵村裏,家家戶戶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隻是在收割的稻子的季節,因為考慮天氣的因素,需要搶收,農機站外頭的馬路,最容易發生矛盾糾紛的地方。
各路眼線密布於此,雖然早已經製定好了收割次序,但村民們心裏的想法,無疑都想著先把自己田裏的稻子,給先收割了。
農機站的收割機並不多,隻能每個村輪流來,但耍無賴的總歸會有,堵著馬路,等收割機從農機站開出來,那就八仙過海了。
僅靠人力,一名成年男性壯勞力,從淩晨開始蹲在地上,揮舞著手中的鐮刀,哪怕都冒出火星,一天到晚,直到天黑,頂多能割兩畝地不到,而且,這樣一天下來,腰都得折了,晚上躺在床上,都不能動彈。
大關公社下麵的大隊村),多的五六千畝,少的也兩三千,光是社員在地裏,純手工收割,那得大半個月甚至一個月都絲毫不誇張。
往前十幾二十年,沒有聯合收割機的時候,累也就累了,想到糧食,還是得咬緊牙關上,收割完,人褪一層皮,也不是誇張話。
甚至學校在這時候,都得放假,上學的小青年,小學生,哪怕不能下地割稻子,也得回生產隊,安排抱捆裝車這種活,隊裏誰家敢偷懶,生產隊隊長,非得急眼。
就怕這二十天的時間裏,突然來了雨,除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連天加夜的幹。
但有了聯合收割機收的可就快多了,七十年代中後期,那時候搶的也厲害,各大隊之間,因為哪家先收,哪家後收,那心眼耍的,城裏人過來,腳底都得打滑。
“憑什麽每次都你們隊裏先割,怎麽著,輪也輪到我們了吧,還年年都是你們~!”
“憑我們隊有更重要的任務,糧食盡快收完,保障生豬的育肥,出欄,這是上麵交給我們的任務,耽擱時間了,我就問明年你們村還要不要豬仔了?”
麵對撒潑打滾潑婦一般的婦女,收割機上的社員,不對,現在應該叫村民,抓著車門旁的扶手,站在門旁,那叫一陣火大。
沒有分田到戶的時候,其他大隊,誰不給點麵子,就憑他們大隊每年有豬苗,收割的時候,好歹有隊長管著,會保持克製。
現在分田到戶,各家顧著各家,隊長雖然還有以往積攢下來的聲望,但已經壓不住那些內心打著小九九的村民了,人性,在麵對集體和個人的利益時,不再像往常那樣。
“豬,豬,豬,我們又沒養你們村裏的豬,……!”
“你們隊裏養了沒,你過年吃上肉了沒,別在這堵著,耽擱了收割,我跟你說,別說豬仔,漚出的糞肥,全給你們斷了,而且我們晚一天搶收,收割機到你們隊的時候,也會晚一天~!”
說完,收割機上的村民,啟動了機器,馬路旁看熱鬧的人,歎了口氣後,還是上前把地上撒潑打滾的婦女給拽到了一旁。
“滴滴滴~!”
馬路邊,坐在駕駛室裏看熱鬧的卡車司機,摁了摁喇叭,等人群散開後,拿起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
城裏人可很少看到這一幕,特別是城裏的工人,反正月月商品糧也不會斷,北方倒是因為搶水源的時候,經常聽說打架的事情。
收割機往其他大隊走了,沒攔住。
村民們也隻能各回各家,要麽耐心等著收割機輪到自己的大隊,要麽,就是自己下地先去收割。
村裏人,很少見過紅岩越野卡車,這種沒有鼻子的,下意識看了一眼後車廂。
好家夥,車廂裏,還拴著兩匹騾子,看起來被曬的有些焉焉的,無精打采,會趕車的看到好牲口,不亞於看到漂亮姑娘。
駕駛員打著方向盤,跟在了收割機的後麵,押車員則是不時回頭看看車廂後麵的兩頭騾子。
開了上千裏,從京城到合肥,205國道一路跑過來,要是拉別的東西,駕駛員早幹瞪眼了,但拉的是生豬,那油門恨不得踩進發動機裏。
就算是城裏,現在吃上一口肉,也不容易,廠裏拉生豬回去,還能幹什麽,肯定是宰了吃啊。
“後麵怎麽有輛卡車跟著俺們?”
坐在收割機外麵的村民,也發現了,屁股後麵跟著的那輛沒鼻子卡車,不緊不慢的,疑惑的很。
“拉豬的吧,估計又是哪裏安排好的,咱們村,現在是養殖大村,估計又是哪裏的領導,批了條子~!”
開著收割機的生產隊長,嘴裏叼著根煙,看著道路兩旁的已經成熟的稻子,絲毫沒當回事。
就這樣,一前一後,收割機帶著紅星廠派來的卡車,直接開到了村裏的打穀場上。
村民們早就守在了這裏,養豬是致富,但糧食比豬重要,看到收割機完完整整回來,心也揣到了肚子裏。
倒是村支書和其他幹部們,注意到了這輛沒鼻子的卡車,安排好村裏的收割次序後,拿著香煙過來了。
車上的駕駛員和押車員從車上跳了下來,目光眺望了一下四周,看到不遠處那連排的豬舍,空氣裏,彌漫著一股豬糞特有的臭味。
“養豬示範大隊,是這地,我就說跟著他們走,一準沒錯~!”
和村支書還有村幹部打了招呼,押運員拿出了廠裏的條子,曾經李峰找采購科開給劉強的是寄養證明,這是收豬證明,采購科可依舊被保留著。
“我們是京城紅星廠的,之前我們采購科寄養在劉強家的豬,這次得帶回去了~!”
“還有,這是你們社員劉強家的兩匹騾子,也從京城順路給帶回來了,麻煩你們通知一下他們家~!”
等劉家的一家老小,得到消息趕到打穀場時候,就見到卡車後麵,搭好了斜板,從上麵牽下來的兩匹騾馬,那叫一個興奮呐。
周圍的村民一片嘩然,大家夥都知道,劉強劉雷叔侄倆,在京城,一人趕著一架板車掙錢,心裏猜想,這莫不就是兩人趕車的牲口。
怎麽著?
人難不成要回來了。?
也是,畢竟去了都有二十年了,也到時間該回來了~!
村裏率先蓋起紅磚樓的,可不就劉雷家,隨後是劉強家,等養豬政策下來的時候,全村開始養豬,家家戶戶也後麵才蓋起了磚房。
大關公社下,也就他們大隊是最富的,條件也最好,周圍講親說媒的,都先惦記著這邊。
“這牲口好,好牲口,辛苦了,辛苦二位同誌了,我那外孫,打電話交代過了,豬給你們都準備好了,十頭豬,都一百來斤~!”
相比於兩頭騾子被送了回來,劉家老小,更重視的是,自家摩托車的事情,騾子送回來也行,農村人相比自行車,更看重騾子這樣能幹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