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天高海闊
字數:3446 加入書籤
許森剛剛目睹了周掌櫃被活活打死,已經沒了早晨剛起床時由丫鬟伺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的意氣風
他隻是許家的庶子,嫡長兄許鴻的地位牢不可破,但如今在後宅當家的張姨娘肯定要為自己的親兒子爭取更多的資源,那就隻有擠壓許森這個沒娘的孩子以後指不定還會生出什麽事端
許文寶顯然是不會管後宅的事情,隻要不危害許氏家族的利益就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
這個典故許森還是聽說過
所以張姨娘和許偉的表演,對許森來說,正好是瞌睡給了個枕
另外木材生意啊,許森看了看腦海裏的帝國時代界
木材:200
這不正好就是給他量身打造的嗎!
至於說商人地位低下,許森並不擔心,那是指普通商許森他親爹可是從三品的貝州刺而且木材生意中占大頭的更是大唐開國元勳,荊州都督,應國公武士
但是願意歸願意,叫苦還是要的,有棗沒棗打三杆子再
想定後,許森擺出一副要哭的表情,委屈道:“阿耶,姨娘和二兄的意思兒明白但大兄已經是荊州都督府的倉曹參軍了,二兄也馬上要去京城弘文館了,兒去老家負責木材生意的話,是不是以後就不能做官了?”
許文寶見許森好像沒有拒絕的樣子,頓時大喜,道:“三郎不必擔心,阿耶就是木材商人出身,現在不一樣是一身紫應國公也是木材商人出身,現在都已經封國公你安心回老家經營木材生意,阿耶答應你,等阿耶再進一步後,就給你謀一個官”
說完,可能覺得還有些虧欠,許文寶又繼續道:“這樣吧,三郎!你回文水後,木材生意的利潤中,屬於我們許家的部分裏,你自己留四隻要送其中六成到清河來就可以”
果然還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許家的木材生意幾乎壟斷河東、河北兩道,即使除去上貢給應國公武士彠的那部分,剩下利潤中的四成也是很大一筆錢財
不過許森麵上還是一副不甘的樣子,諾聲謝過許文
張姨娘和許偉聽到許文寶要把四成利潤送給許森後,不約而同露出肉疼的表但這是許文寶的親口許諾,他們也不敢反
許文寶最後道:“周七那獠已經被杖斃了,文水那邊不能沒有人主持大既然已經說定了,就不留三郎在清河過年你回院子好好收拾下行李,明天就回文水老家”
許森愣了下,沒想到許文寶這麽急就要趕他回文水老不過正好他意,想到被活活打死的周掌櫃,住在這個刺史衙門後宅就感覺心裏毛毛
“阿耶,那我院子裏的人怎麽辦?”
“紫薇和紅芍那兩個丫鬟就跟你去文水另外此去路上也不是很太平,我會叫許槐帶十個家丁護送你去文”
走出堂屋,既然明天就要離開清河城,許森也就不急著和城外的農民匯隻是通過腦海裏的帝國時代界麵下達命令,令斥候騎兵對前往文水的路線進行先期偵
從貝州清河到並州的文水,不僅要途經冀、趙、恒三州,還要通過大名鼎鼎的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穿越太行山,才能到達並
太行山山高林密,自古就有綠林匪盜藏匿其中,做些剪徑截商的勾即使是現在號稱貞觀盛世,太行山裏的山賊也是沒法杜絕
回到院子裏,紫薇和紅芍聽說自家郎君要被發配回老家負責木材生意,頓時忿忿不
紅芍跺跺腳道:“三郎,肯定又是張姨娘在使君耳邊使”
“不可胡說,隔牆有耳,要是傳出去被張姨娘聽到,我可保不了”
許森製止了紅芍的牢騷,讓她們抓緊時間收拾行
“好嘛好嘛!使君也真是的,哪有這麽趕的,這下怕是連年都得在路上過”
紫薇一邊整理衣物,一邊安慰紅芍道:“早點離開也好,等到了文水後,就不用再看張姨娘那張臭臉”
翌日,許文寶和許偉親自把許森送到城
臨行前,許文寶又叮囑道:“木材生意關乎許家的富貴,不管是維係和應國公的交情,還是京城裏的上下打點,全係三郎一身,你到了文水後切不可懈”
“阿耶放心,兒曉得利害!”
許文寶點點頭,又不放心地再給許森畫了個大餅,直言隻要他坐上九卿的位置,就給許森謀一個官
許森心裏不以為然,不過麵上還是連忙作感激與二人告辭,坐上準備好的馬車,踏上回鄉之旅,從此天高海闊,龍歸大
行至五裏亭,馬車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吵鬧
許森掀開門簾喊道:“許槐,外麵怎麽回事?”
“回三郎,有幾個百姓攔住了道路,仆正準備驅趕”
許槐話音剛落,隻見剛剛還阻攔馬隊行進的六個村民紛紛跪拜下來,口呼郎
突然的轉折把許槐給看不會
“三郎,您認識他們?”
許森腦海裏有著帝國時代的雷達小地圖,當然知道車外的村民就是他那六個農
許森命六個農民起身,對許槐道:“這幾個人本是清河城外的農戶,某先前時候對他們有恩,所以他們自願認某為昨日聽說某要回文水後,都想要跟隨,就讓他們跟在後麵”
許槐難色道:“三郎,使君是要我們盡早趕回文水多了這六個人的話,我們的行程就要慢下來”
許森斜了許槐一眼,冷聲道:“你放寬心,耽擱不了兩等走到前麵的南宮縣城,給他們買兩駕馬車便是”
許槐見許森臉色頓時難看下來,心知是他剛剛用許文寶的名頭壓許森,引起了許森的不滿,立馬不敢再多
許森放下門簾後,紅芍又好奇地把門簾掀了個縫,然後鑽到許森懷裏,迷惑道:“三郎,奴怎麽從來沒聽您說過,您在城外還收有奴仆”
看著紅芍水銀剔透的一臉膠原蛋白,許森忍不住捏了兩下,笑道:“你家郎君的事情,你不知道的多著”
“呀,要捏壞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