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生物進化,將引發科技革命

字數:3828   加入書籤

A+A-


    網絡上也在熱議,許多出海的漁民都拍攝到畫麵。
    很大一片區域,被劃為演習區域了。
    陸恒也是通過網上熱搜知道的消息。
    演習為期三天,南方艦隊被陸恒弄出的小動靜,折騰得不輕。
    因為就在恒基生物的海洋種植基地附近演習,陸恒從王越等人口中,知道了更多信息。
    原來一切都是因為039c潛艇在水下探測到電磁波,判斷有東西就在周圍。
    經過王越等人的科普,陸恒才知道水下電磁波雷達技術到底有多強大。
    目前有很多科學家正在研究這種技術。
    無線電波在海水中衰減嚴重,頻率越高衰減越大。
    最初展開研究時,還是一戰之前,當時陸上已經廣泛開始運用電磁波到通信、電視、雷達、導航領域。
    於是開始測試在水下發射的無線電波。
    科學家發現無線電波在水下僅能傳播50到120。
    低頻長波無線電波水下實驗可以達到6到8的通信距離。
    30至300hz的超低頻電磁波對海水穿透能力可達一百多米,但需要很長的接收天線,這在體積較小的水下節點上無法實現。
    因此,無線電波隻能實現短距離的高速通信,不能滿足遠距離水下組網的要求。
    但在一戰時,因為戰爭需求,低頻vf)和超低頻sf)通信出現,被各大海軍運用。
    到了現在,技術再次升級,出現了水下無線射頻通信技術。
    最大傳輸距離已經從最初的幾米,達到30千米!
    先前039c潛艇以為周圍存在物體,是因為當時的信號頻率,不屬於射頻信號,所以才反應那麽劇烈。
    這時候陸恒意識到一件事。
    那就是對生物進化,修改它們的基因,最終會導致生物本身進化出非常優秀的能力。
    這種能力,甚至已經超越人類最前沿的科技研究!
    比如現在這種低頻電波雷達。
    陸恒可是知道,閃電足足能探測一百二十多公裏。
    射頻技術、聲呐雷達技術都被遠遠甩在身後。
    從王越這個專業人員這裏,陸恒還了解到射頻技術有很多缺點。
    比如功耗大、延遲高、不能同時具備高速率與長距離傳輸等等。
    低頻電波雷達功耗低,探測距離遠,數據傳輸量大,已經全麵超越現有的所有技術。
    隻不過陸恒不是學物理的。
    讓他根據閃電的器官,研究出物理設備,那太為難他了。
    人類一直在向自然界中的生物學習。
    生物進化如果長期領先人類一步的話,人類便可以一直學習下去。
    陸恒梳理了閃電身上的所有特點。
    發現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我又不能把閃電上交,難道恒基生物以後還要研發物理科技?”陸恒揉了揉太陽穴,沒有考慮好該怎麽做。
    目前閃電身上的低頻電波雷達技術,還有電磁全域掃描影像技術非常厲害。
    這是對電的一種高端運用。
    思考良久,陸恒想清楚了。
    物理硬件科技公司,恒基生物的確應該成立。
    將來隨著越來越多厲害生物被創造出來,陸恒可以從它們身上汲取很多知識養分。
    生物科技和物理科技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出更完美的“生物”。
    不管生物怎麽進化,基礎物理規則無法違背,也就是說,所有物理定律,生物進化都必須遵守。
    真正完美進化的生物,渾身上下,一定全都是“科技”。
    就像是現在閃電,渾身上下,已經很多黑科技了。
    連它的驚人速度,流線型外形結構,都值得人類研究。
    陸恒先前猶豫,是因為擔心自己精力不夠,研究生物已經耗費很多精力,根本沒有時間研究物理科技理論,再將這些科技理論結合在生物上。
    他隻需要按部就班地,通過經驗值不停升級生物,也能獲得不錯的生物進化效果。
    但陸恒轉念一想,要是掌握物理科技理論。
    他在自己改造生物時,將更加得心應手,改造出更強大的生物。
    同時精力不夠的事,也完全不需要擔心。
    陸恒前不久才發現靈魂粒子,可以將靈魂粒子運用在生物芯片上,讓自己的意識內置在生物芯片當中。
    那完全可以更進一步,讓自己的分身意識,去研究無數理論知識。
    假如有十億生物芯片。
    相當於有十億個陸恒,在學習研究理論。
    還有什麽困難,能攔住他?
    現在陸恒還搞不懂閃電為什麽這麽強大,基因層麵他倒是知道怎麽回事,實際變化,使用了那些物理規則,就完全抓瞎了。
    所以低頻電波雷達、電磁全域掃描影像技術,還要耐心再等等。
    一切,都等消耗一千萬經驗值。
    陸恒契約靈魂納米蟲,再開啟生物芯片寄生計劃。
    陸恒甚至根本不需要寄生在安裝進別人腦海裏的生物芯片,不使用對方生物芯片的算力。
    他可以改造章魚、大象。
    在他們大腦裏,內置無數生物芯片。
    然後再用它們大腦算力,去研究理論知識,最終把閃電身上使用的技術,用物理手段實現,同時無數高科技理論,實踐在別的生物身上。
    比如全域掃描影像技術,可以製造攝像頭,但這個攝像頭是生物為基礎。
    吸收太陽和水源,最終儲存的數據。
    通過信息素或者現在契約寵物的這種“量子糾纏”聯係,把數據傳輸到電腦當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