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阿蘇爾誤闖大觀園中)

字數:8010   加入書籤

A+A-


    清晨的微光灑落在克拉卡隆德厚重的城牆上,晨霧如薄紗般縈繞在毀滅之塔的塔樓之間,遠方的鍾聲悠然回蕩。城門緩緩開啟,鐵鏈摩擦聲在空氣中低吟,一行人跨過門檻,踏上了離城之路。
    許久沒回來的達克烏斯感慨了一句:滄海桑田。
    這裏,早已不是他記憶中的克拉卡隆德了。
    過去,紅毒河蜿蜒流淌,兩岸種植園遍布,勞務派遣們在田間勞作,供應著杜魯奇權貴的奢華生活。然而,如今這些景象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嶄新的工業化城市景觀。
    隨著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實施,由於地勢的限製和造船廠的存在使克拉卡隆德難以向北推進,西麵是紅毒河,東麵是惡怨海。所以,隻能向南擴張,曾經繁茂的種植園已被高大的城牆吞沒,化作一片片密集的公寓區、工廠和鐵路站點。
    紅毒河畔的道路早已不複往昔,崎嶇不平的破路被拓寬加固,變成了能夠承載巨型設備和貨物運輸的公路。不僅如此,河道上還建起了數座鋼筋橋梁,讓機械設備能夠自由穿梭南北,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南就南,北就是北。想跨過紅毒河,除非結冰,不然就得繞道黑脊山脈,或是通過納迦瑞斯大橋。
    過去,林場的勞務派遣會直接將砍伐好的木頭推進紅毒河,任其順流而下,漂至入海口的淺灘,再由那裏的勞務派遣拖上岸,製作船木。這個流程持續了千年,是克拉卡隆德造船工業的一部分傳統。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一模式被徹底淘汰了。
    森林,早已不複存在。杜魯奇在這裏盤踞千年,靠近城市的紅毒河兩岸的森林,早就被砍伐殆盡。
    第二個五年計劃啟動後,工造院將從埃爾辛·阿爾文帶回的矮人砍伐設備進行改良,大規模投入使用。達克烏斯熟悉的那片林地,他年輕時曾待過的林場,也在機械的轟鳴聲中消失,化作一片空曠的平原。
    當紅毒河兩岸再無可砍伐的木材後,杜魯奇的伐木隊開始向北方的陰影樹林進發。然而,這不過是開始,真正的大規模伐木行動,發生在南方。
    森林的消失,帶來的是土地用途的徹底改變,紅毒河兩岸的土地,如今已被完全改造成了全新模式的農田。
    當一行人走出南門時,阿蘇爾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空氣中彌漫著成熟穀物的香氣,金色的麥浪隨風翻滾,廣闊無垠的田野即使在鉛灰色天空的籠罩下,也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當然,這還不算什麽,畢竟奧蘇安的種植土地大把的,那裏有大片的葡萄園、果園、穀地,甚至有用於魔法栽培的特殊農田。但眼前的這一切,卻讓他們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
    震撼他們的,並不是這裏的耕地麵積,而是這裏的耕種模式,哪怕是他們是想象力再豐富也想象不到的模式。
    得益於馬拉努爾的運作,曾經的種植園已然成為曆史。不僅那些曾矗立於田野間的貴族莊園消失了,連昔日辛勞耕作的勞務派遣也一並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廣袤農田,以及一種連阿蘇爾都難以想象的農業模式。
    每隔一段距離,一座高聳的四方鐵塔便矗立在田野之間,塔身通體銀白,高度接近百米,塔身四邊有代表著愛莎的符文,頂端散發著穩定而璀璨的光輝。
    使團中的施法者幾乎立刻察覺到,這種光輝是由海希之風所散發的。
    事實證明,她們的判斷是正確的,鐵塔的頂端不僅裝設了避雷針,還設有兩個特殊的凹槽,並配備了完善的保護措施。其中一個凹槽內鑲嵌著匯聚海希之風的秘法之球,而另一個則盛放著匯聚紀倫之風的秘法之球。
    海希之風的秘法之球主要用於補光,確保農田全天候二十四小時沐浴在穩定的光照之下,以維持小麥的光合作用。不僅如此,還能直接蒸發降雪,甚至連雨水也能一並蒸發,防止積雪將小麥壓倒,防止過量水分影響作物生長。
    而紀倫之風的秘法之球則承擔著滋養土地的作用,其彌漫出的能量宛如無形的肥料,使小麥能夠以超乎尋常的速度生長。
    氮肥?
    紀倫之風:氮肥是個什麽玩意?有我好使嗎?
    達克烏斯向來講求實用主義,民用方麵能不用魔法就絕不用魔法,但在糧食生產的問題上,他卻不得不采取魔法手段,而且必須做到極致,做到一條龍服務,上全套方案。
    畢竟,納迦羅斯近四百萬張嘴可不是開玩笑的,小麥種植事關國計民生,事關社會穩定,在這樣的規模下,不依賴魔法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尤其是麵食作為杜魯奇日常飲食的主食時。
    此外,鐵塔的頂端還設有專門的泊位,以供突襲艦或飛馬停泊。這樣的設計是必須的,不然負責維護的女術士得遭老罪了。
    隨著新模式的出現,納迦羅斯的農田計量單位開始變得不同,沒有畝或頃這樣的說法,而是以『圈』來計算——一個圈的直徑為一千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果從高空俯瞰,便能清楚地看到,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密布著無數個以鐵塔為中心鋪開的環形農田。這些圈彼此相連,形成一個如同某種繁複幾何圖案的大圈,將大地編織成一張巨大的魔法農業網絡。
    這種布局看似造成了極大的土地浪費,但達克烏斯深知底層邏輯的限製。秘法之球的增益效果是以中心向外輻射的,呈圓形擴散,而非規則的正方形或其他奇奇怪怪的形狀。因此,在規劃時,隻能按照『鋪餅』的方式進行種植。
    就像『紀元 1800』遊戲裏的生產布局一樣,底層邏輯決定了一切:加成範圍呈現圓形擴散,而非方形,除非打od。
    如果在增益範圍之外建造設施,那些建築便無法獲得加成,效率遠遠低於餅內。餅外的建築可能剛生產出一輪,餅內的建築已經開始第四輪了,這還是僅僅是生產,還有維護費和人力加成,加成到極致甚至能工廠變成零人力的無人工廠。
    納迦羅斯的農業生產模式與其極為相似,鐵塔,就等同於遊戲裏的市政廳或工會,它是整個農田體係的核心,決定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超出秘法之球影響範圍的土地,所產出的農作物不僅生長緩慢,而且產量低下,與其浪費人力物力去耕作這些區域,不如直接放棄,畢竟魔法的加成可比遊戲裏的加成還要邪門。
    因此,達克烏斯召開了一次專門的會議,對農田布局進行了詳細規劃。這次會議沒有爭吵,沒有繁瑣的測算,因為他可是鋪餅高手,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具體的內容他忘了,但底層邏輯他永遠不會忘,他直接向執行者們展示了最優的鋪餅方案——平行鋪餅法。
    核心很簡單,數個『餅』以平行緊貼在一起,形成基本單元,隨後以這些基礎單元為核心,上下左右相互填充,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空隙。如此一來,土地利用率被最大化,讓盡可能的土地享受到秘法之球的加成,而不是浪費。
    最終,在達克烏斯的精心規劃下,整個納迦羅斯南方的農田被劃分為無數個環形種植區,黑色的鐵塔如同一座座沉默的守望者,屹立在廣袤的田野之中,成為這片土地的核心樞紐。魔法之風在農田間流轉,秘法之球的光輝照亮了大地,構築出一幅前所未有的農業奇景。
    若有奸奇大魔妄圖降臨,或納垢大魔試圖在此播撒腐敗,環形種植區的布局能夠將潛在的破壞力限製在最小範圍內,避免災難性的連鎖反應。即便某個『餅』遭到破壞,其他區域仍能維持運作,確保納迦羅斯的糧食供應不會受到嚴重衝擊。
    基礎設施的規劃同樣經過深思熟慮。
    每個『餅』之間的空隙被有效利用,設立了定居點、糧倉、設備倉庫和車站,既保證了人員的日常生活,又極大地優化了糧食的存儲與運輸。而各個『餅』之間的縫隙還鋪設了鐵路、公路和水渠,使整個農業係統緊密相連,確保農產品能夠迅速流通,供應至納迦羅斯的各大城市,或進行儲備。
    與此同時,小麥品種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二個五年計劃時,艾希瑞爾那邊成功培育出了一種全新的耐寒品種,突破了嚴寒的生長限製,使小麥能夠在零下二十度以上的環境中穩定生長。
    這種小麥具備很多特性,比如莖稈短粗,抗倒伏能力極強,即便遇到狂風也不易折斷,雪嘛……;適應高密度種植,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更高的產量;在沒有紀倫之風和化肥滋養的情況,生長周期縮短至90天,大幅提升了複種率,提高了糧食供應效率。
    可惜的是,小麥終究不是魔法植物,依然受到自然規律的約束。無法做到讓在成熟時自動脫落麥穗,減少收割間隔時間。這意味著,盡管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收割和加工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物力人力。
    物力,或者說生產工具這塊……
    可能是一行人出來太早的原因,也可能是在熱車的原因,當他們快到第一個餅的定居點時,令阿蘇爾們震驚的一幕出現了。
    設備倉庫的大門轟然敞開,伴隨著沉重的金屬碰撞聲,一台冒著黑煙的聯合收割機緩緩駛出。厚重的履帶碾過公路,發出低沉的震顫聲,鍋爐煙囪中騰起黑色煙霧,蒸汽閥門釋放出白色水霧,在冷冽的空氣中迅速散開。機械內部齒輪咬合,鏈條牽引,龐大的金屬巨獸仿佛擁有生命,正在發出沉穩而有力的咆哮。
    阿蘇爾們的震驚尚未平複,下一刻,四台淨糧車緊隨其後,從倉庫中駛出。這些龐然大物清一色履帶式結構,由蒸汽驅動,沉重而堅固,帶著工業的冷峻氣息。
    隨後又一台聯合收割機緩緩駛出,接著,又一台……
    達克烏斯抬手示意攔下收割機,但並未讓駕駛員離開,而是自己攀上車頂。他朝阿蘇爾們揮了揮手,示意他們跟上。
    阿蘇爾們麵麵相覷,最終還是躍上機械巨獸的頂部。
    當就位後,蒸汽引擎全麵啟動,聯合收割機的機械巨口緩緩張開,滾筒開始旋轉,鋒利的齒輪切入金黃的麥田,割裂、吞噬,刈割、脫粒、清選,整個過程一氣嗬成。成熟的小麥在蒸汽的吞吐間迅速消失,滾滾麥粒順著管道傾瀉入集糧艙,而被剝離的麥稈則從後方拋灑而出,形成一道道整齊的碎屑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蘇爾們站在收割機的車頂,迎著呼嘯的寒風,親眼目睹這一切,表情已經從震驚變為呆滯。
    “農業還能這樣?!”芬努巴爾失聲評價道。
    農業在阿蘇爾的印象中,應該是貴族莊園裏的農夫們手持鐮刀,一刀一刀緩緩收割,每一個動作都帶著精靈獨有的優雅弧線;是陽光灑落在金色田野上,農夫們小心翼翼地裝填麥粒,將收獲的成果一粒一粒地捧起;是稻草被精心捆紮整齊,由馬車緩緩運往糧倉……
    可眼前的景象,哪還有半點他們所認知的詩意?
    這根本不是農田,而是一場工業化戰爭,一場對小麥的全麵圍剿!
    而更讓他們不寒而栗的是,當聯合收割機完成第一輪收割時,跟隨在後的淨糧車穩穩駛來。
    金屬巨臂緩緩調整角度,機械閥門『嘶……』地釋放氣流,滾滾麥粒如瀑布般傾瀉入淨糧車的儲糧艙。阿蘇爾們本以為工作到此結束,然而,他們驚愕地發現,淨糧車的另一側,竟然還配備了一整套風選與篩分裝置!
    風箱震動,氣流席卷,將輕飄飄的雜質吹散,篩網層層過濾,讓麥粒變得幹燥、飽滿、純淨。緊接著,儲糧艙底部緩緩開啟,經過篩選的金黃麥粒如水流般湧入早已準備就緒的金屬運輸車廂,整個流程自動而流暢,精準如鍾表齒輪咬合。
    這一刻,阿蘇爾們終於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對農作物的收割,更是一場極致的秩序與效率碾壓。
    他們下意識地互相對視,眼神中充滿了困惑、敬畏,甚至一絲恐懼。
    “這才隻是基礎。”
    站在車頂的達克烏斯迎著寒風,嘴角勾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他看著阿蘇爾們怔然的神色,淡淡地說道。
    在他腳下,聯合收割機繼續轟鳴前行,金色的麥田在蒸汽的吞噬下成片倒下,轉眼間,田野已化作一條整齊的黑色履帶印記,成為魔法與機械交織下的奇跡。
    整整一個上午,阿蘇爾們一直待在聯合收割機的車頂,從開始的站著,變成最後的坐著,喝著西北風。風吹動他們的披風與發梢,然而他們絲毫不為所動,他們隻是靜靜地看著,感受著蒸汽與金屬交織出的工業震撼,享受著這場無聲卻震耳欲聾的機械化狂潮。
    聯合收割機從農田的最外圈開始作業,龐大的機械怪獸沿著設定的軌跡碾壓前進,每一圈都在土地上留下整齊而深刻的履帶印記。當這頭金屬巨獸完成大大小小20圈的收割後,時間已至正午,一整片田地的成熟小麥已被徹底收割、脫粒、篩選並運送完畢,留下一片整齊劃一的收割痕跡,仿佛田野本身也被工業秩序所塑造。
    新品種小麥的生長周期縮短至90天,但這是在沒有紀倫之風情況下,有了紀倫之風,小麥的生長周期,縮短到了2528天。
    這個世界一年有400天,一個月平均33天。所以,納迦羅斯的農業運作被推向極限。
    這裏的農民,或者更準確地說,農業工人,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耕作者。他們沒有手持鐮刀,沒有躬身在田壟間揮汗如雨,而是以精準的節奏,在工業體係中忙碌。
    他們的工作一點也不輕鬆。
    在這短短的收獲期內,他們需要完成收割、儲備、整理、播種等一係列繁重任務,確保土地在最短時間內進入下一個生產周期。他們不停歇地運轉,像是機械的一部分,被龐大的生產體係驅動著。
    好在他們擁有機械,正是這些冷酷的金屬機器,才讓他們從傳統農民變成了農業工人,從田間勞作者變成了工業流水線上的齒輪。
    當完成這一段的工作後,他們會稍微閑下來,但也僅僅是稍微,他們要將裝在糧倉裏的淨糧裝車,此外,他們還要灌溉。
    但好在,他們無需揮動沉重的水桶,也不必操控複雜的水渠,而是依賴長達五百米的滴灌係統。
    在圈的中央,一套強大的裝置將水抽取至輸水管道,細密的管道像是一張看不見的血脈網絡。工人們有節奏的推著滴灌係統最外圍的滾輪,讓龐大的金屬骨架緩緩旋轉,確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均勻吸收水分。
    在一些年份的夏季,在納迦羅斯的糧食總儲備在水平線上時,他們會更為忙碌,那個時期,他們需要種植苜蓿。
    苜蓿的種植不僅是為了農田的輪作調節,也是為了提供牲畜飼料,確保戰馬、家畜的糧食供應。這個階段,機械化的播種機、灌溉係統、收割設備再次啟動,帶來另一場規模浩大的農業生產浪潮。
    整整一天,阿蘇爾們一直待在農田中,不停的觀察著,問著。他們意識到,自己所見證的不僅僅是高效的收割過程,而是一場徹底的農業革命。
    杜魯奇的農業,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耕作』範疇,而是一種精準、高效、冷酷的工業生產。這裏不再是詩意田園,而是一條吞噬土地的金屬流水線。
    農業,在這裏不再是與自然的對話,而是對自然的改造與征服。
    在機械的轟鳴聲中,一輪收割結束,而另一輪種植,已然開始。
    當然,這隻是暫時的,此一時彼一時,這種模式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本章完)
    喜歡苟在戰錘當暗精請大家收藏:()苟在戰錘當暗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