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這麽便宜那就來個競賽式研發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
    “整個2001年,華清大學的科研經費撥款就隻有六個多”
    “看起來好像是不少,但是其中八九成都是指定的重點項目的研究經”
    “真正到了各個院係,可以結合教授的研究方向自主展開研究的費用,一個專業連一百萬都分不”
    “嶺南理工大學就更少了,人家全年的經費隻有一個多億,不是重點的研究項目,資金根本沒有保”
    “所以找華清大學合作,其實沒有那麽”
    “再說了,我們南山現在的壓機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是有競爭力的,絕對吊打國內同”
    “這種情況下,我們主動出錢找華清大學合作,根本不會有問”
    “回頭你可以讓紀華去聯係一下,他這個人雖然沒幾個朋友,但是一個圈子裏頭,總是知道應該要去找誰”
    聽潘金興這麽一解釋,曹陽立馬心中有數
    看來隔行如隔山,之前自己對這方麵的了解實在是太少
    現在是2001年,華夏經濟別說超越德意誌和東瀛,連英吉利和法蘭西都沒有超過
    各個高校和國企都還是比較缺
    你主動提供資金找人家合作,響應的學校絕對不會
    很快的,曹陽就把紀華也叫了過來,了解了一下情
    果然,潘金興說的一點沒有
    甚至還說的比較委婉
    這年頭隻要一年搞個一兩百萬,就能跟國內一流的大學搞個合作項目
    “既然如此,那就把我們機床的數控係統和變速箱的tcu,還有其他一些控製係統都形成幾個項目,同時找華清大學和嶺南理工大學一起合”
    “到時候誰先出成績,我們就繼續增加資金支持後續的研”
    曹陽一改剛剛的態度,大手一揮,要同時跟羊城和華夏最好的兩所工科大學搞合
    “華清大學那邊對tcu、ecu和abs、eps都有一定的研究積累,如果我們找他們搞6at自動變速箱的tcu研發的話,應該很快就有成果出”
    “這確實是比我們自己悶頭搞要快很”
    紀華雖然很自負,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萬能
    變速箱涉及的技術很廣,他不可能什麽都精
    “華清大學已經在這方麵有研究了嗎?”
    對曹陽來說,這絕對是意外之喜
    從零開始跟有基礎是完全不同
    後者很容易出成績,前者完全琢磨不
    “華清的車輛工程專業和電子工程係在幾年前就開始做這方麵的研究”
    “國內有少部分的軍車和特種車輛應該是有采用他們的產品,但是跟博世、電裝這些國際零部件巨頭的水平相比,肯定有差”
    “特別是在乘用車方麵,之前的積累應該比較”
    紀華這麽一說,潘金興也在旁邊插了一句話,“這種民用的技術研究,得不到經費的優先支持,發展自然就比較慢”
    “但是高校裏頭有大量的人才,博士生和研究生幾乎不要成”
    “我們真要是提供資金跟華清大學合作,到時候榮譽全部歸他們,專利歸我們,絕對是一個雙贏的項”
    潘金興怕曹陽臨時變卦,在旁邊強調著跟高校合作的好
    “國內的學校,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麵做的一直都是比較差”
    “這個合作要是搞得好,說不定能夠成為一個標”
    “將來我們有更多的項目都可以跟許多高校展開合”
    “像是車輛工程方麵,除了華清大學和北理工之外,吉大和同濟也是不錯”
    “我們出錢,他們出人,可以快速的為我們提供一批專利,讓公司的底蘊更加深”
    “在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時候,也更加容易通”
    紀華對高校的情況還是非常熟悉
    專利不專利的,這個年頭在高校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
    甚至在整個華夏,專利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
    隨便花費一點研究資金,以合作研究的名義把各個高校的技術變成南山的專
    這事情絕對有搞
    反正南山不搞,到時候也是便宜了別
    甚至有個別的外企已經在這樣子做
    與其落到了外企手中,不如落到南山的手
    “紀教授,跟華清大學的聯絡就麻煩你”
    “嶺南理工大學那邊我也會親自去聯”
    “到時候全國各個高校在汽車零部件方麵的研究情況,也需要麻煩伱幫忙安排人整理一”
    “對於手中掌握了一些技術的高校,後續我們都可以考慮跟他們合”
    “與此同時,法務部會專門安排人員跟進你們的項目,讓盡可能多的專利被注冊下”
    現在跟高校合作的成本那麽低,自然要抓住機
    過個幾年,情況就不同
    特別是伴隨著自主品牌的發展,汽車專業相關的人才和技術的重要性都會不斷的上
    南山現在不占據先機,以後要付出的成本就要高很多
    “曹總,在機床方麵的情況其實也是跟汽車零部件類似”
    “軸承、齒輪、特殊鋼、金屬表麵處理技術等等,許多高校也都有研”
    “我們可以借著合作的機會形成一批專利壁”
    “以後再發生斯凱孚告我們侵犯專利的案件的時候,就更容易去扯皮”
    “法官看到我們那一堆的專利,心中也更加有底氣支持我”
    潘金興自然也要借著這個機會讓設備中心的研究進度爆發式增長一
    “沒問題!”
    “不僅可以跟高校合作,也可以挖人到公司自己來”
    “國內各個機床廠,隻要老潘你看上的人才,我都安排人去”
    “下周今年的畢業生入職之後,我們的員工數量就超過1000人”
    “我們爭取在今年內把這個數量增加到1500”
    南山的產品利潤率比較
    現在做的又主要是出口的訂單,10的營業額拿出來搞研發,基本上就是一個億的水平
    這麽多錢,完全可以多養幾百個研發人
    一個普通的工程師隻要一年幾萬塊的成本,實在是便
    最後一次雙倍月票的機會了,老鐵們支持一把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