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靖康恥

字數:5312   加入書籤

A+A-


    “汴京城破那日,諸位可知如何?”
    大堂間說書的老頭兒,正說到孝慈淵聖皇帝,派人去犒勞金人的圍城軍馬,聽得大家好不惱
    雖然這事兒已經過去了不到十五年,但在很多人的記憶裏,卻像是發生在上輩子的事一
    若不是這些個年紀大些的時常提起,好些人都快忘卻了,這大宋國原本是個什麽模
    或者說,他們本就不想記
    思北樓在臨安的酒樓,和它在西湖邊上的花船完全是兩碼
    這邊少見得俏娘子,就連個女的也難看
    除了不時往每張桌子上添點茶水的幾名老嫗,這樓裏聚集了眾多的老少爺
    相較於隔壁街的勾欄瓦肆處,思北樓既能提供一個坐的地兒,也能讓大夥兒吃好喝
    像是這般地方,在臨安城裏雖不算少見,卻也沒有幾
    畢竟得滿足既要、又要、還要,價格還不能過於離譜……花一份錢,做了幾件
    對於勞作了一天的人來說,這兒門檻夠低,即使是這條街才發生了命案,思北樓仍是他們消遣的第一選
    而對於文人雅士們來說,沒有門檻,就是最大的門
    而且這邊說書的人好不識趣,盡挑著靖康元年的事情
    你這邊剛進入到春花秋月的節奏裏,那邊恨不得讓大夥兒都哭出聲
    長此以往,思北樓在民間的名氣是大了些,在更高一些的圈子裏,便不被受到待見
    跟在劉邦身邊的,是馬軍司都指揮使劉
    宋國三衙,殿前司的是負責皇宮大內,這臨安城裏的事兒,便由馬軍司負
    至於外城,那便是步軍司的事情
    說起來,步軍司的都指揮使趙密,也是從張俊手底下出來的
    劉邦也是花了點時間,才弄清楚了這些人的關
    但也就隻是個大概,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嶽雲那句‘禁軍跟著一起’的意
    原來這大宋最能打的兵並不在外麵,不在旁人手
    而是在臨安,在自己的手
    此時聽了那說書人的話,劉邦還有些懷疑,是江湖人編造出來的段
    便低聲問向劉錡道:
    “怎的兵臨城下了,還想著去犒賞人家?”
    劉錡同樣是西軍出身,不過和項光世不同,他是正兒八經的漢
    若沒有靖康之亂的話,劉信叔也不至於被張太尉給欺負成這個模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沒有靖康之亂,張太尉估計到死也是個武功大夫罷
    如今皇帝問起,他沒有楊沂中那麽呆,隻是稍微愣了一下,就想起了皇帝腦子有傷的
    組織了一下語言,便回道:
    “卻也不是犒勞,江湖人士不識大局,胡亂說了些詞罷”
    “不是犒勞……那便的確是出血了,怎的,是賄賂金人嗎?”
    劉錡道:“金人不識四書五經,不懂聖人教諭,是咱們把他們想得太好,以為給了財物,他們便會真的遵守諾言,就此退兵……”
    “此非人禍,實在是……實在是金人背信棄義,漢高祖皇帝當年白登之圍時,不照樣賄賂了匈奴,豈知那金人竟連匈奴也不”
    劉邦白了這老小子一眼,怒斥道:
    “你懂個屁!真當那匈奴冒頓是個傻子了?當時幾十萬漢軍都在路上了,你以為他小子真分不清呐?”
    “再說了,那……那劉季打仗這麽厲害,拚死了和狗日的搏一搏,也得咬下他一塊肉”
    “你隻說你家皇帝的事兒,莫要扯到其他人身上去!再有偏頗,老子便賞你點阿彌陀佛!”
    與道濟和尚處的時間長了,雖然還是不知道阿彌陀佛是個什麽意思,但劉邦覺得這四個字甚為好
    此刻便使在了這裏,雖然他和劉錡都不懂這背後代表的是什
    劉錡也不知道皇帝為什麽會忽然這麽激動,隻是不斷附和讚成,一個‘不’字也不敢
    被皇帝罵了好一會兒,想著也不是什麽宮闈秘聞,天下個個都知道的事情,官家應該也不會就此怪罪自
    如此,劉錡才正色道:
    “金人逼著徽宗皇帝前去大營議和,我大宋以孝治國,孝慈淵聖皇帝便代之……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令我朝君臣麵北而拜,以盡臣禮,宣讀降”
    “時風雪交加,大宋君臣受此淩辱,皆暗自垂淚,待降表獻罷,孝慈淵聖皇帝才被放”
    “皇帝才剛回來,金人便來索要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時開封已是孤城,即使搜刮殆盡,卻還是遠遠不”
    劉邦皺起了眉頭:“那,是如何做的?”
    輕輕吸了口氣,劉錡道:
    “金人來要騾馬,開封城搜出了七千餘匹,官員上朝皆有步”
    “金人又要少女千五百之數,不得已,甚至出動了後宮嬪妃……不甘受辱者眾多,死者甚”
    “如此,距離金人索要之數仍然相差甚遠,金人便以入城搶劫威脅,又讓孝慈淵聖皇帝入營為質,需得湊齊財物,方可放帝歸”
    “開封城已經空了……為抵他們的胃口,祭天禮器、天子法駕、圖書典籍、大成樂器……”
    “諸科大夫、教坊樂工、各類工匠,凡稍有姿色之女子,凡能使能用的物件,諸般皆”
    “天家遭難,各……”
    劉邦的臉已經完全轉了過去,劉錡也不知道皇帝是個什麽表
    他擺了擺手道:“不用說趙家的事兒,說說百”
    劉錡當時雖然在他爹老下屬、高俅高太尉的提拔下有個官名,但隻領俸祿,沒有實
    所以靖康之亂的時候,並不在汴京城
    如今皇帝問起了這事兒……他隻得告罪道:
    “臣實不”
    開封府傳出來的消息都是皇家遭了大難,又或者是哪個忠臣殉了
    像皇帝今天這般詢問百姓的……劉錡也不是沒有聽過,但真不算
    也不知道是不是聽見了兩人的談話,說書的老者終於呷光一盞茶,接著道:
    “那汴京城被刮了又刮,城中哪裏還尋得到吃食兒?先是貓犬,貓犬吃光了;便尋老鼠,老鼠吃光了;便吃樹葉,樹葉吃光了,便吃餓”
    “加上疫病蔓延,餓死的、病死的、凍死的,還有不想去伺候金人自個兒上吊的、投井的……”
    老者嘿嘿一笑:“隻要您想,那屍體還是管夠的!”
    他雖然在笑,眼中卻無絲毫的笑
    這樓裏人多,卻也是安靜得
    沒有人配合自己一起笑,老者也不以為意,接著道:
    “說到屍體,東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漢上,北至河朔,金兵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裏……”
    “您當時要在啊,一裏路上能遇見兩三座‘京觀’哩!”
    京觀這東西,劉邦並不陌
    楚莊王就這麽幹過,把敵人的屍體收集起來堆在路旁,再用泥土夯實,做成土
    他很想告訴自己,這是宋國人的事兒,是這宋國皇帝窩囊,遭罪的是宋國百姓,和自己沒關
    但過了好一會兒,他也說服不了自
    因為那老者站起了身來……旁邊的稚童用木錘子敲了下鑼,這篇說的故事,便是到了結尾
    “隻看得那,屍橫血浸,鬼哭神嚎;妖風襲漢地,見不了星辰日月,魑魅渡河來,哪辨得清南北西”
    “誰家小姐兒碧鬟紅袖,盡歸胡馬匈奴,誰家好兒郎青絲才俊,偏向那獠牙刀”
    “半夜裏鬼火亂走,白日間黑狗食”
    “隻聽離人泣,空城百巷無鳥雀,不見炊煙生,十州路口少人”
    “金珠如土,一朝難買平安;羅綺生煙,幾處競成灰翠戶珠簾,空有佳人無路避;牙床錦薦,不知金穴欲何潑天的富貴,堆金積玉……”
    “終究是,難免項下一刀!”
    ……
    “諸位,這汴京城的事兒就到這兒啦!”
    老頭唱了遍說詞,他是結束了,卻勾起了這樓裏不少人的興
    大夥兒紛紛叫他繼續說下去,不住地往台上扔著銅
    這般風頭,倒是不遜於花船上的倌人們
    “妖風襲漢地……”
    劉邦一直重複念叨著這句,不知道在想著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