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兄友弟恭

字數:13748   加入書籤

A+A-


    臨安城。
    按理來說,外邊這麽大的動靜,皇城裏頭早該收到了消息才是。
    但很奇怪,沒有,宮裏沒有半點兒變化,皇城司的人與王燮的人混在一起,你看著你的內宮,我盯著我的外圍;女官們忙得焦頭爛額,為了給皇太後補齊鞋上的珠子,她們幾乎已經想盡了所有的辦法;宦官們要輕鬆一些,但是進出的身影依舊是顯得匆忙。
    看起來,好像又一個平平無奇的一天。
    趙桓的身份還是不清不楚,隻是這不清不楚來自於眾人對太上皇帝這個身份的陌生,雖然有著前朝的舊例,但更近的例子就在麵前……徽宗當年禪位的時候,確實也沒有就把權力全給讓了,許多時候隻是讓了個名分,更多的事兒他還是要去做一下主的。
    所以這位孝慈淵聖皇帝摻和政事,看起來也沒有那麽的不能接受。
    垂拱殿裏,胡銓紅著雙眼……看他這副表情就知道了,他定然是吃癟不小,又見劉子羽等人眉頭緊皺,萬俟卨緊張萬分,蘇符老頭兒歎氣不止;另外一旁的,張浚則是眼含笑意,勾龍如淵、林一飛誌氣滿滿,更別提那王次翁了,一群做苦力的官兒,就屬他之前的官職最大,也屬他現在的日子最好過,雖沒有恢複官身,但儼然已經成為了張相爺的得力助手。
    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沒有了永嘉郡王這棵大樹,反而抱上了趙桓的大腿。
    當真是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除了麵色依舊溫潤的皇帝,最為淡定的,便是趙鼎趙相爺了。
    趙桓把眾人的神色看在眼裏……這輩子,四有其一的日子都在金國擔驚受怕,人下人的日子他過得足夠的多了,雖然回到臨安不久,但這萬人之上的感覺,確實是讓他有些迷戀了起來。
    確實很愜意。
    “如此,諸位既然沒有異議,那各軍用度的削減一半的事兒,便就定下來了?”
    一麵說著,他已經開始吩咐宦官草擬詔書了起來:
    “吳璘節製川陝多年,賦稅皆由其自取,非常之時,當行權宜之計,而今……”
    他的話才說到一半,便被趙鼎給打斷了:
    “此事不可。”
    嗯?
    趙桓有些沒有反應過來……最是聽話的趙鼎,這好像還是他第一次反對自己。
    而且,孝慈淵聖皇帝心思敏感,注意到他這個時候,連尊稱都沒有帶上。
    雖然這位隻說了四個字,其語氣之堅定,卻全然沒有半點商量的餘地……更像是告知,告知自己一般。
    別說是皇帝,其餘的人也是有些詫異地看著這位趙相爺,這位在他們心裏頭早已經站到了對麵,對從北而來的二位予取予求的,趙相爺。
    趙桓清了清嗓子,柔聲道:
    “適才不是說得好好的,為何不可?”
    趙鼎這副模樣,最高興的人便是張浚了,他知道趙鼎的秉性,也知道他是個絕對不會與趙桓搭在一起的性子,甚至連他為什麽要一直這麽軟弱都猜到了幾分,畢竟兩人鬥了那麽多年,早已是知根知底了。
    如今他站了出來,張浚立馬便問道:
    “之前諸公商議之時,趙相不發一言;而今已經有了結果,卻為何要與大夥兒唱反調呢?”
    “東南沿海諸郡,各地市舶司上來的紮子趙相也是見過的,今年停了多少的船,多少人在北地的財物被沒收了去,加上高麗一國的相助,北去倭奴國的線也幾乎全給斷了。”
    “今年的賦稅,最少要比去年少個三成,若是還不削減,這朝廷的錢能耗上幾年,趙相心裏頭有數嗎?”
    趙鼎頷首:“張相說的極是。”
    皇帝的神色還沒緩下來,眾人的失望還沒衝上去,趙鼎便又道:
    “但還是不行。”
    “你……”
    張浚見他這般說話,再也不多發一言,朝著皇帝作了揖,便回到了自己位置上去。
    “趙相倒是把朕給搞糊塗了,張相說的對,您卻為何還是覺得不行?”
    趙鼎朝著這位陛下躬身道:
    “因為,這是官家做的主。”
    這……
    誰也沒想到,趙相爺竟然在這個時候抬出了皇帝來。
    眾人都知道皇帝的名義有用,但怎麽用,什麽時候用,是要想清楚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若是蘇符抬這位出來,大夥兒興許隻是笑笑,若是胡銓抬出出來,立馬就會被加上一個威脅皇帝的名聲。
    隻有趙鼎抬出來,才最為有用,才不能讓人輕視了去。
    就如現在這般,那群張浚身後的官員,聽了趙鼎的話,都像是想到了什麽不開心的事情,一瞬間臉上的得意消失殆盡,全都像是死了自家的娘親。
    趙桓有些發懵,但還是尷尬的笑了笑:
    “九……九弟暫時不在,朕也不過是先行代勞而已,一來是兄長職責所在,而來,也是聽了皇太後的話兒。”
    “若是趙相覺得朕做得不妥,那朕便不做了便是,趙相自行做主。”
    他已經抬出了皇太後來,對於這位沒有兵權的皇帝來說,這位便是他最大的倚仗了。
    不料趙鼎油鹽不進,扔下句:
    “您聖明。”
    便退了回去。
    這殿裏的氣氛開始變得有些怪異了起來,接下來說的好幾件事兒,從太學新舍到馬上來的禮部試,從新增武學一課到讓金人還回徽宗皇帝的棺材,反正隻要是對麵讚同的,趙鼎便反對,隻要是對麵反對的,趙鼎便讚同。
    若是有爭執不下的地方,他便抬出趙官家來,說是他已經做過了的打算,對麵便再沒了脾氣。
    趙桓有些摸不明白這位趙相的脾氣了,昨日都還好好地,怎的隻過去了一晚,就好似換了一個人一般。
    現在下方的諸人又開始吵了起來,他一麵覺得頭大,一麵又覺得心神不寧。
    喚過了一旁的宦官,他低聲問道:
    “王元帥呢?怎的今日未見他宿衛?”
    那宦官是趙士親自挑選給趙桓的,為人還算機靈,這幾天把這位陛下的行為看在眼裏,已經對這些人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知道自己一步登天的機會全在這位陛下的身上,他辦起差事來向來都是盡心盡力的,此時連忙回話道:
    “回稟陛下,昨日辛府尹請王元帥去家中飲酒,到現在還未見其歸。”
    “他身邊的人也沒有回來的?”
    得到了肯定的答複後,趙桓有些埋怨起這個丘八來,當真是半點規矩也沒有。
    又過了一會兒,下麵的爭吵聲越來越大,他也變得愈發的煩躁了起來,又把那宦官給叫著:
    “去幫朕知會先生一聲,就說今日朕擺宴,與他共飲幾杯。”
    他口中的先生便是那金國矮子了,不過很少有人知曉其的身份,更不想不到的是,兩國交戰之時,這大宋皇城裏居然住了一群金人。
    小閹人得了令,繞道從側殿出了去,然後便一直向南走,就這麽巧,恰好在和寧門的前頭遇見了這幾人。
    他連忙喚道:
    “先生慢些,先生慢些!”
    等跑近了,便朝著那矮子行禮道:
    “先生這是要出宮去?”
    矮子知道他是趙桓身邊的人,便也不隱瞞:
    “是的。”
    宦官諂笑道:“陛下已經叫人備好了宴席,說是一會兒想與先生共飲幾杯,您現在出宮去,不知道一會兒可還能趕得上。”
    “若是沒甚緊要的事兒,先生要不就別去了。”
    矮子早就知道了趙桓是個廢物,但想到他的那位九弟,宋國正兒八經的趙官家,還是讓這位異邦人常常感歎:
    都是一個爹生的,為何卻是天差地別。
    都到了這個時候了,腦子正常點的人都能感覺到不對勁了,這位卻還是連點反應都沒有。
    真不知他是心大的,還是當真對他那九弟信任得緊。
    拍了拍小宦官的肩膀,矮子看著他道:
    “告訴你家皇帝,我等在南地耽誤已久,現在是到了回去的時候了。”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讓他好生珍重吧。”
    小閹人沒想到這位竟然是要離開大宋,忙叫喚道:
    “您……這可不行,先生還是去見見陛下,親自與陛下說去好些。”
    “說不了啦……”矮子擺了擺手,“再待在這兒,我命都得搭給他啦。”
    宦官還想開口,卻被他周圍的幾人盯了一眼,便立馬就噤了聲。
    “告訴他,要想無虞,可要緊靠著你家皇太後才行。”
    “莫要忘了他對我的承諾!”
    旁邊的護衛低聲問道:“咱就這麽走了?”
    矮子目不轉睛:“不然呢,當真在這兒等死嗎?”
    “可那趙桓……”
    “他在北地隻能浪費糧食,但到了宋地……隻要活著,便能抵一軍。”
    這人心裏有數,那位趙官家或許有殺趙桓的想法,也有殺趙桓的能力,但是……他卻更需要趙桓活著。
    這些都是盤外的招數,兩國最後,終究還是要在兵刃上麵去比較功夫的。
    矮子的聲音越來越小,終於是隨著他的背影,消失在了東華門外邊。
    宦官心裏頭有些七上八下的,他深知皇帝對這位看重的緊,如今自己來邀,人沒請到不說,反而給人送走了。
    皇帝知道了,還不知道會如何怪罪。
    他有些失落,也有些未辦成差事的惶恐。
    正當他轉過身去,想著要怎麽去與皇帝交待的時候,便聽見身後傳來了動靜。
    ‘噠踏~’
    不是一聲,也不是十聲,而是接二連三的、密密麻麻的馬蹄聲。
    這宮裏不是沒有馬車,他也不是沒有見過馬。
    但這馬蹄聲,卻明顯不該出現在皇城裏。
    小宦官回過下意識地回過頭去,隻見了一群臨安府衙的差人,不知道從哪裏尋來了許多的馬,正穿過東華門,朝著皇宮裏奔馳而來。
    這是……
    他心裏頭有些驚詫,但來不及更多的反應,便看到,東華門那裏值勤的禁軍,剛剛伸手去攔,口中喊道:
    “宮闈禁地,爾等不許亂闖!”
    話音一落,他的胳膊便被砍斷了下來。
    宦官隔得不算遠也不算近,想到這些日子裏臨安城發生的事兒,一時間隻覺得是又有人來造反了,兩腳一軟,卻仍是有些慌亂著,朝著垂拱殿裏跑去。
    “陛下,陛下!”
    這聲音帶著哭腔,宦官此時也顧不得規矩了,他直接從正殿大門裏闖入,兩旁的大臣仍是在爭論不休,一時間,誰也沒有在意這個逾矩的內侍。
    “陛下……”
    他跑得太猛了些,到了趙桓跟前也沒止住,撞在了孝慈淵聖皇帝麵前的桌子上……上麵擺著的茶碗硯台筆紙紮子,全都撒了一地,筆筒更是從上方掉了下來,在殿裏發出了清脆的響聲。
    如此,大夥兒才有些反應了過來。
    趙桓看著他,心裏頭的不安越來越強:
    “何,何事?”
    “陛下,有人,有人造反了!”
    造反和謀反,一字之差,卻相去萬裏,這閹人口不擇言,一時間,倒是讓所有人都變得有些遲鈍了起來。
    造反,隻是兩個字,背後背著的,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性命,哪怕是說笑,也是要避著的。
    張浚心裏頭瞬間閃過了萬般思緒,他看了眼仍是入定一樣的趙鼎,畢竟也是帶過十萬大軍的人,立馬就反應了過來。
    這臨安城,這江南,還有誰有那個本事?
    趙桓麵色蒼白:“你可看清楚了?這般沒頭沒腦的說辭,若是假傳了消息,你的腦袋可是留不住。”
    “奴婢不敢說假!那……那禁軍的手,就這麽被那人給砍斷了!”
    張浚向前邁了一步,把這閹人給拖了下來:
    “來者是何人,你可有看得明白?”
    “是……是臨安府衙的人!”
    辛次膺!
    百官麵麵相覷,若真是辛次膺的話,雖然有些不合理,但卻是非常的合情。
    那位本就是個允文允武的人,這次被王燮逼死了兒媳婦,上頭了卻也是說得過去。
    臨安府衙早就沒有了差吏,現在就是個空殼子,就算是辛次膺從別地找了賊人來,那靠著皇城司的禁軍還有王燮帶來的人馬,多半也是興不起風浪的。
    隻有許多與他有舊的人聽見了,不由得對這些不速之客更加的痛恨了起來。
    把一大臣給逼到了這個份上,當真是天理難容。
    張浚眼睛轉了轉,勸慰道:
    “陛下勿憂,臨安府衙無甲無胄,臣親自去看看,那辛起季當真是被蒙了心嗎!”
    趙桓早就坐不住了,揮著手道:
    “那便有勞張相了!”
    張浚一臉嚴肅,朝著皇帝作了揖,又看了眼趙鼎,隨後便長袖一揮,頭也不會地朝著殿外走去。
    他在思索著別的事情,那辛次膺素來在意名聲,如今做出這般大不韙的事兒出來,當真就是被王燮給逼的?
    若真是這樣,那王燮……
    不等他繼續想下去,他便隻覺得腦袋被撞了一下,抬起頭來的時候,便看到了那張久違的臉。
    劉邦不想來的,對於他來說,這趟路誰來都一樣。
    反正隻要能把趙桓給帶去,讓辛次膺給他個罪名……或者罪名也不用了,反正這人是必死的。
    紀五死了,凶手若是不能伏法,他這皇帝也就不用做了。
    隻是後來郭藥師告訴他,他必須得來。
    趙桓再不是,那終究也是個皇帝,也是他的親大哥。
    進宮捉拿皇帝這種事兒,除了劉邦親自去,別的人不管是誰去了,都難免讓他們在日後生起別的心思。
    比如說,原來皇城也是能闖的,比如皇帝也是能抓的。
    劉邦反應很快,沒有過多猶豫,便帶著王琪,親自跑了這一程。
    上次在這皇宮裏的時候,還是在去年,如今半年時間過去,這裏頭的樣式沒甚麽改變,又確實是多了許多的生麵孔。
    他的臉上沾了血,有剛才用殺威棒打那幾個士兵時候沾上的,也有進宮裏來的時候,王燮的人身上的。
    就這麽站在那殿們外邊兒,一句話也沒說,看著上方的那人。
    就從長相上來說,這人與趙構確實是有幾分相似。
    不過身為一個皇帝,一個不合稱的皇帝,一個丟了千萬人性命和半壁江山的皇帝。
    這人站在那上麵,簡直是對皇帝這個身份的侮辱。
    張浚有些啞然:
    “官……官家。”
    沒有他想象中久別重逢時候,皇帝的喜悅,哪怕是一絲一毫的驚訝也沒有,張浚難免生出了些哀怨的心思。
    不過,他分明聽到了皇帝的聲音,雖然沒有聽清,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與自己說話,張相爺仍是趕緊回話道:
    “官家,您說什麽?”
    皇帝又重複了一遍,張浚仍是沒有聽清,連他都沒有聽見,就更別提別的人了。
    眾人隻見他的嘴皮動了動,又見半年不見的皇帝,確實是黑了不少,想來在北邊也沒少過苦日子。
    一時間,多日以來受的委屈全都湧上了心頭,好幾個老頭兒,當場就抹起了眼淚來。
    “官家……”
    垂拱殿裏到處響起了大夥兒的呼喚,劉邦第三次,張開了嘴。
    這下子,張浚算是大概聽見了,也知道這位並不是在對自己說話,心裏頭又驚又怕,趕緊閃到了一邊。
    如此,便再沒有人擋在劉邦的前頭了,他與趙桓之間,也再沒了阻礙。
    那些個原本該去做苦力的大臣們,全都是屏住了各自的氣息,生怕被這位殺星給看到,一個個的縮著脖子,好像這樣子,他們就變得透明了起來。
    “你沒聽見嗎?”
    “老子叫你……”
    大夥兒同張浚一樣,也是聽見了皇帝的說話,上方的趙桓還沒想到該用個什麽表情來麵對他,麵對自己這個並不受重視,與自己也並不親熱的,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是叫官家,還是叫九弟,亦或者,是叫陛下?
    趙桓有些為難,每一個稱呼,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若是剛回來的時候,別說陛下,就算是讓他與老九下跪,趙桓也是做得出來的。
    可是現在……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種禮儀規矩,尊卑天理全都湧上了心頭,倒是把他給架在了那裏。
    “下來!”
    劉邦這聲是用吼出來的,趙桓還想著讓老九先喚自己,自己再照著他的稱呼來應對,但未曾想到……
    這位竟然是連半分體麵都沒給自己!
    他有些怕,更多的是氣憤,可是想到昔日辛次膺對皇太後說,柔福便是死在了他的手裏。
    又想到了那三大將家屬的事兒,還有矮子事前與他說過的許多話,加上殿中這些大臣們的表情,就連一直緊靠著自己的張浚,也是做出了一副奴才的模樣。
    一時間,趙桓忽然感覺有些無力……這一月不到的萬人之上感覺,竟然好似泡沫一般,全是假象。
    老九一回來,什麽都還沒做,這泡沫便差不多要自己破了。
    “九……九弟。”
    他很想憋出點眼淚來,憋出點兄弟重逢時候的感動來,但殊不知,這招那位柔福帝姬早已經使用過了。
    見他遲遲不動,劉邦再沒了耐心,從王琪的背後一掏,將那神臂弓聚在了手上。
    隻聽見‘喀嚓’的聲音,他便已經把箭矢給裝了上去。
    “下,”
    “來!”
    ‘來’字才一出口,他連半點猶豫都沒,直接把手指扣了下去。
    “不可!”
    隔大殿門最近的,不是旁人,正是那張浚張相爺,他見皇帝是來真的,連忙便阻攔了上去。
    這一閃,讓劉邦射得偏了些,但是那箭矢仍是飛了出去,擦過了趙桓的側臉,將他的耳垂釘在了後麵的牆上。
    趙鼎對王燮說的話很對,天下間不怕死的人其實並不多。
    說著不怕死的,很大部分是因為不知死罷了。
    趙桓是沒有反應過來,畢竟他想過千遍萬遍重逢的景象,也沒想過才一見麵,老九便用神臂弓對準了自己。
    此時耳朵上傳來的劇痛,不斷地提醒著這位孝慈淵聖皇帝……
    他的夢,該醒了。
    一眾大臣全都圍住了皇帝,不停的勸慰著這位趙官家,他們都覺得自己委屈,卻忘記了,最該委屈的人當是這位陛下。
    他在外麵與金人拚命,他的兄長卻想著來占他的產業,這事兒拿到哪裏去說,都是說不過去的。
    可是這樣,他們才更不能看著皇帝亂來!
    一個個都在勸著,劉邦掃視了眾人一眼,心裏頭也大概有了數。
    看著那從上方捂著耳朵,連滾帶爬朝著自己走來的趙桓,他終究是把弓還給了王琪。
    大夥兒,這才鬆了口氣。
    “陛下,陛下……”
    趙桓一麵喊著,一麵卻又說不出更多的話來,隻是一聲聲地喚著,生怕喊得慢了,他的九弟會殺了自己。
    “都讓開。”
    劉邦聲音不大,不過效果很強,大夥兒見他收起了兵刃,雖然還是擔心,不過也確實都散到了兩旁。
    看著麵前的趙桓,這人的耳朵還在不停的滴血,不過他卻在意不得了,雙手捧著,不住地朝著自己作揖。
    這般模樣,像奴才,像娼妓,也像勾欄裏唱曲兒的藝人。
    唯獨不像是個皇帝。
    “紀五是你殺的嗎?”
    趙桓抬起頭來,有些不解的看著皇帝。
    劉邦頓了頓:“在嶽飛家裏,那個攔在嶽母身前的人,是你殺的嗎?”
    趙桓想了想,這事兒就發生在這兩天,他又不是癡傻,自然是記得的。
    隻是不明白,為什麽他會問自己這個。
    那人……分明隻是一介白身而已。
    “那,那人說他沒有官身,陛下卻為何……”
    話還沒說完,趙桓隻覺得胸前一痛,原來是劉邦踹了上去。
    一群大臣又想圍上了,劉邦直接把刀子亮了出來:
    “誰他娘的想來陪他,就往前一步試試。”
    看著躍躍欲試的劉子羽,劉邦朝著胡銓使了個眼神,後者連忙拉住了這位東南儒宗的傳人。
    趙桓的帽子掉在了地上,劉邦上前去,一把便抓住了他的頭發。
    然後一隻手拖著他,一隻手把刀扛在了肩上。
    趙桓頭皮吃痛,耳朵又在流血,眼淚和鼻涕一直往下麵掉。
    但他卻不敢掙紮,隻是不斷地朝著自己的九弟解釋著,勸說著,求饒著。
    拉著趙桓出這大殿之前,劉邦往後看了眼,看著身後的王次翁他們……
    “一炷香之內,回到你們該去的位置上。”
    說完,便徑直走了出去。
    蘇符看著這偌大的皇城裏,兀自拖著趙桓往前走的皇帝。
    不知道為什麽,他身邊明明跟了很多的人,可是蘇符總是覺得,那道人影孤單得緊。
    皇城裏響起了諸多的歎息聲,唯有那個被嚇破了膽子的宦官,在原地矗立了好久,這才想起了矮子臨行前說的話兒。
    皇太後……他又一次跑了起來,隻是這次,是朝著太後寢宮的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