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籌碼

字數:4413   加入書籤

A+A-




    第269章籌碼

    雖說廠房建設的地皮劃撥,稅收減免之類對於分廠的發展可謂至關重要。

    但其中最重要的,卻無疑還是資金支持。

    畢竟現在楊振手裏可利用的資金也就是利用區域代理的手段,從各地區代理商手中收取上來的四千多萬保證金和一點自有資金。

    這些資金加在一起一共有六千多萬。

    六千多萬的資金,即便是在幾十年後那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更別說是在當下這個一般人的工資依舊隻有三四十塊錢的年頭。

    但建設兩處大型分廠到底不是兒戲。

    除了建設本身之外,設備,原材料的購買,人員……

    方方麵麵都需要錢。

    按照宋雪兒的估計,所有的事要都全靠自己出資的話,別說是手頭才區區六千來萬。

    便是再翻個個,那都完全不夠。

    而且這還是在沒給楊振規劃中的舊廠街商超預留任何資金的情況下。

    要把這部分所需的資金算上,現在振安集團的資金缺口數目,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一億四五!

    總之一句話就是,利用建設分廠作為籌碼,在地方拿到一些資金的支持,是整個計劃的重中之重。

    要不能拿到資金支持,那麽即便在地皮,稅收減免方麵的條件談的再好。

    整個計劃怕也都隻是鏡花水月,根本無法完成。

    在正常情況下,從別人口袋裏拿錢無疑都是最困難的。

    從地方手裏要錢,那就更是如此。

    畢竟一些政策扶持都扯皮了這麽久,更何況現在還想要人的真金白銀。

    但讓楊振沒想到的是在政策方麵,地方雖有扯皮。

    但在錢的問題上,地方卻是沒有半點猶豫。

    無論是窗城還是愛堡,對於分廠建設所提出的資金要求,地方除了提出相關貸款,必須在分廠建設到了一定的程度才開始放款,並且需要派出人手對相應的資金進行監管,確保所有貸款都能用在分廠建設上之外,便再沒有提出任何的要求。

    為了讓楊振放心。

    地方甚至還主動提供了地方大領導方麵的聯係渠道,表示但凡有人敢在這方麵卡脖子,楊振可以隨時聯係,到時候大領導方麵會親自出麵解決。

    看到自己最擔心的問題到了最後,卻反倒是最輕鬆被解決掉的問題,楊振簡直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過在思索一番之後,楊振卻又覺得資金問題被輕鬆解決,的確合情合理。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非常簡單。

    那就是現在國內企業的發展,啟動資金的缺乏是普遍現象。

    而這也是製約國內經濟發展的關鍵。

    畢竟再好的項目,要連啟動資金都沒有,那自然也就無法發展。

    企業無法發展,就業,稅收,自然也就是妄想。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上頭在相關問題上肯定給予了地方足夠的權限。

    在不用太擔心在這方麵犯錯誤的情況下,地方在相關問題的處理上自然也就要寬鬆很多。

    再加上現在婦舒寶廠早已名聲在外,前途一片光明。

    隻要不出大的紕漏,地方壓根就不用擔心在婦舒寶分廠上投入的資金沒辦法連本帶利的收回去……

    自己這邊一提。

    地方就半點不打折扣的同意,便也順理成章。

    雖然資金問題解決,並且大框架方向上也沒有什麽問題,但楊振卻並未直接批複讓嶽陽和劉寶強立即跟地方簽約,而是轉頭問起了稅收核算的事情。

    “雖說上季度婦舒寶廠隻生產了兩個多月!”

    “但因為婦舒寶廠的效益實在太好!”

    稍微計算了一下之後,宋雪兒很快對楊振給出了回答,表示上季度婦舒寶廠的總營收一共達到了兩千三百多萬。

    除去運營成本的一千四百萬,毛利潤差不多有一千萬出頭。

    雖然早就知道大概盈利。

    但聽到一千萬這個數目,沈強依舊一臉的缺氧。

    畢竟現在但凡有個什麽關於萬元戶的報道,那便是街頭巷尾都在談論。

    而現在廠裏的盈利,居然都是以千萬來計算……

    而且這還隻是振安集團旗下的一間公司而已。

    如此巨額的盈利,作為楊振的白手套,振安集團名義上的法人兼老板,沈強又豈有不震驚之理?

    “這毛利潤聽起來雖然多,但除去稅收,剩下的那可就不多了!”

    注意到沈強的表情,宋雪兒有些好笑,同時又有些心疼的看著楊振道:“一千萬的利潤,稅收就有足足一半還多——咱們國內這稅收比例簡直也太高了!”

    一看宋雪兒那表情,楊振便知道宋雪兒這話的意思,可不僅僅是說國內的稅收太高。

    同時也還包含了問他要不要采取一些手段進行避稅的意思。

    雖然外行人一聽到避稅二字,恐怕就會立即將避稅和偷稅漏稅劃上等號。

    但事實上避稅是指在合理的條件下進行申報,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繳納的稅收,和采用虛列開支,少報收入等手段惡意少繳納應繳稅收之類的情況,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總之一句話就是盡可能的避稅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那都是合理合法的。

    這些區別,楊振當然清楚。

    但聽到這話之後,楊振卻依舊毫不猶豫的擺手,表示沒有必要。

    如此的原因,自然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賺的夠多,因而即便是稅收再高也無所謂那麽簡單。

    事實上楊振很清楚如稅收超過營收一半這樣的比例實在是太過畸形。

    若非是自己婦舒寶廠這樣經營狀況極佳的企業,一般企業,怕根本難以負擔如此沉重的稅收負擔。

    所以在他看來,想要更好的發展經濟,那就必須對稅製進行改革,為企業減負!

    否則的話,單靠一個開放,對國內經濟大局,根本於事無補。

    畢竟對於人口已經接近十億的國內來說,開放注定隻能是一個窗口。

    過度開放,除了將國內變成一個國際資本的收割地以及傾銷地之外,根本別無好處。

    想要真正發展起來,最終還得靠內部挖潛!

    隻有自身發展起來了,國內才有可能有未來!

    而記憶中的曆史,也證明楊振的判斷。

    也是因此,楊振才會拒絕宋雪兒避稅的提議。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