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章尾小記
字數:970 加入書籤
今天數了一下章尾畫影,算上這章的羊肉湯餅,已經上傳的稿件十之有四都在談論唐代的吃喝,值得本人好好反省一下關注作者不是吃貨,絕對。)下一個爭取畫點兒衣、住、行方向的東西,減少對於吃的描
餅這一種食物上一次在“胡麻餅”的說明中有比較詳細的提到,關於來曆和在唐代作為主食的重要性這裏就不再細說湯餅雖說占了個餅字,大致都離不開麵食的範圍,但不同時期的含義卻還是有所偏差
漢代劉熙的《釋名·釋飲食》篇中就有:“蒸餅、湯餅、蠍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大致說明了都是餅麵食物,隻是不同的形式決定了不同的名字,那麽應該可以將早期的湯餅猜想為是湯水搭配餅食或湯水中加入餅
日益發展的生活水平,也使得食物的樣式豐富化,所以後來對於湯餅的描述也呈現不同的說晉代束晳的《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一句雖提到了湯餅,但後麵的詳細描述的食物作法從全文的語義解讀來看,個人覺得是詳細說明“牢丸”這種食物應該早期的餃子類或湯圓類食品)的烹煮過程,因此也不能確定湯餅的實際形
宋代黃朝英《緗素雜記·湯餅》:“餘謂凡以麪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倒是明確說明湯餅應是偏向現在的水煮麵條一類的食物,也應該是後來者對“湯餅”概念的大致印但是否是對唐代或以前的湯餅的正確認知,孰對孰錯,這點就還是交由讀者自己判斷
除此之外,還有多種食物也很可能與肉湯麵食或湯餅的形式相如古代的肉羹、麵羹,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餅法》中記載的水煮麵食“餺飥”,以及像泡饃、麵片湯本人創作中更傾向於這種)這些就更是不勝枚舉當然馬伯庸先生《長安十二時辰》中大火的“水盆羊肉”,其實也未必不是湯餅吃法的另一種演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