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章尾小記
字數:758 加入書籤
A+A-
個人查詢材料中,首看到《六韜·虎韜·軍用》裏記載到:“飛鉤,長八寸,鉤芒長四寸,柄長六尺以上,千二百枚,以投其”雖傳為太公望所著,作先秦典籍,但也不敢言之確
這裏的飛鉤與本人文中所構之器物是否相似,首先看器物大小,再看作用為《六韜》中的飛鉤,以先秦尺寸對比,換算成現代長度,大概鉤長約16厘米,鉤芒8厘米,柄長120厘米左從尺寸上看,鉤子形製大小與想象中相近,但多了一個長柄結構,再結合其投出使用的方式,個人理解更多為一種類似標槍的投擲武器,或同時帶有鉤鎖牽扯敵人的功還很有可能是站在城牆等高處向下使用,作為守城的一種武)
而《漢書·韓延壽傳》中亦有描寫:“鑄作刀、劍、鉤、”其中顏師古注:“鉤亦兵器也,似劍而曲,所以鉤殺人”又有文言鉤又常與戟、戈並用,因此單說飛鉤以字義理解,也可能在早期是用以投擲的單手武器,似一種彎曲的劍,除了大小尺寸不太符合,也未嚐不是一種理解方
後看到明代茅元儀編輯《武備誌·器械·飛鉤》中描述:“一名鐵腳鉤鋒長利,四刃,曲貫鐵索,以麻繩續之敵人披重甲,頭有鍪笠,又畏矢石,不敢仰視,候其聚,取則擲鉤於稠人中,急牽挽之,每鉤可取二”此段在《武經總要·守城》中亦有相近敘述,依舊是以守城武器出現,可見北宋左右應該就已發展出這類繩索鏈鉤的器隻是唐代有沒有類似裝備,未成查到有效資料,隻能憑借個人想象,借用以上資料描述來創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