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習俗
字數:3864 加入書籤
玩歸玩,鬧歸鬧!
李家新話事人的李紅兵,攜家卷山杏、瞎子熱烈歡迎老李家成員到來,至於安娜,她是個小叛徒,在兩家間反複橫跳,可以忽略。
參觀被拆解七零八落的老宅院,老爹和老媽情緒不高,畢竟這房子也是二老的家,眼不見心不煩,決定出發去德發家吊孝。
由於安娜還小,不適合參加白事,就被留在家裏讓山杏照顧。
李紅兵向孫強借了幾個工人幫忙打花圈,來到已經準備好的吹拉班子眾人前。
“爺們,吹起來。”
幾位班頭舉起嗩呐以大悲調起頭,後麵吹客們賣力敲打起來,打鑼、敲鼓、吹笙、打梆子、打鑔子,響成一片。
老爹無語的看著聲勢浩大的場麵。
吊孝而已,不知道的還以為要去下葬。
林區風俗,吊孝的主家走在前麵,後麵是舉花圈,再往後就是吹拉班子。
隊伍一路浩浩蕩蕩的朝村子走去,嗚嗚哇哇響器聲衝破天際,嚇得鳥雀倉皇逃竄。
快要接近村口,隊伍停下,李紅兵掏出一串短鞭,用煙頭一點,朝遠處丟去。
劈裏啪啦!
隨著鞭炮響完,隊伍再次前行,每隔一段時間,再次停下,放鞭炮,繼續前行。
路上有村民碰到這支隊伍,無不表情赫然。
乖乖!
幾十人的吹拉班子,也就老李家能這麽幹。
看來紅兵叔真是要給德發撐腰。
隊伍走到德發家巷子口再次停下,李紅兵點燃一串長鞭炮,通知喪主家,長輩吊孝來了。
聽到鞭炮聲的知客馬上讓人回點一串迎客鞭,安排孝子賢孫要出門跪迎。
這些習俗是老爹在路上告訴李紅兵的,既然要紮根在草溝村,那就要了解一下農村習俗,別整個跟個二杆子一樣,憑白讓人笑話。
劈裏啪啦!
隨著巷子裏傳來一串長鞭響起,嗚嗚啦啦一陣嗩呐響鑼聲緊隨其後,喪主家的吹拉班子出來迎接。
李紅兵這邊的吹拉班子馬上換曲,跟喪主家吹拉班子吹同一個曲子。
知客快步走到巷子口,距離李紅兵隊伍還有十多米遠停下腳步,身上長褂一抖,雙手抱拳舉過右肩,唱道。
“太陽出東落西方,亡人一去不回鄉,勞駕團鄰和親友,熬燈受夜來相邦,敢問來敬那家喪。”
老爹一臉嚴肅踏上前一步,雙手抱拳舉過左肩,回唱。
“鳥語花香吉祥地,靈前跪獻三把香。眀日入土把身安,百善理應孝為先,草溝李國慶,攜妻李張雲花、子李紅兵敬送李山蘭氏西行。”
“善!”知客大喊一聲,收回拳頭向後一站,再唱,“感謝李家情義廣,今有三人來吊喪,深恩孝家永難忘,孝子賢孫出迎跪!”
唱音未落。
德發帶著婆娘和孩子,披著孝服走出來,跪在老爹麵前,邦邦邦三個響頭。
知客又唱道,“禮應靈前有四拜,還留一拜等燒香。”
老爹帶著李紅兵作為長輩,隻需上前抱拳拱手,微微彎腰還禮即可。
“禮畢,迎客!孝子賢孫退!”
知客帶著德發家三人退到路邊,彎腰鞠躬。
李紅兵趕忙舉起手,隊伍後麵的吹拉班子再次吹打起來,隊伍緩緩向前走。
此時靈棚早已有村民等候,見隊伍出現那一刻,一個個合不攏嘴。
想不到紅兵叔帶的吊孝的隊伍這麽大,驚訝歸驚訝,村民趕上走上前,接過花圈,迎接吊孝人和吹拉班子進靈棚。
發煙的發煙,送水的送水。
巷子口那一幕是對長輩吊孝的禮儀,迎完後就沒那麽繁瑣了。
老爹帶著老媽、李紅兵走進靈堂,由於二老是山蘭嬸長輩,所以就不用跪下,蹲下燒紙就行,依次李紅兵是平輩,單膝跪地燒紙,最後瞎子是晚輩,要雙膝跪地。
燒完紙後,老爹退出靈堂,路過靈堂門口跪著的德財父子三人,目光中露出憤怒。
在過來路上,李紅兵把這件事原原本本的交代,老爹沒有生氣,反而非常讚賞兒子的決定。
要擱在早年間,這種白眼狼早被打死,丟糞坑裏。
接下來就輕鬆多了。
帶來的吹拉班子會留在德發家裏連吹三天,直到下葬才算結束。
出了靈堂後,老爹上帛金。
這上帛金也是有規矩的,隻能是單數,不能是雙數,俗話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禍隻可一次。
把錢裝在白紙包裏遞給賬房先生,李春生接過白包,拆開拿出數出錢,在賬本上記下錢數,唱道,“草溝村李氏國慶,帛金1001元。”
周圍來報喪的村民,聽到金額時,暗暗點頭。
國慶爺就是國慶爺,出手大方。
隨機李紅兵也掏出一個白包遞給李春生,李春生愣住,抬頭望向李紅兵的目光中帶著疑惑。
國慶爺都給帛金了,怎麽紅兵叔也拿一個,又沒有分家,還能這樣上禮。
李紅兵眼睛一瞪,低聲道,“趕緊收,磨嘰啥磨嘰!”
得!
村霸威武,惹不起。
李春生無奈接過白包,拆開掏錢數,邊記賬邊唱道“草溝李氏紅兵,帛金901元。”
緊接著是瞎子,他也掏出一個白包,李春生整無語了。
你瞎湊什麽熱鬧,無長無幼,又沒結婚,上什麽帛金,這要怎麽記賬?
“草溝李氏安勝。”瞎子冷冰冰的說出名字。
啊!
李春生疑惑問道。
“李安勝是誰?”
村裏從未聽說這一號人物?
難道是早年間出去的村民?
眼瞅就要吃席了,李紅兵不耐煩催促,“磨嘰個求啊,李安勝就是瞎子,瞎子就是李安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