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上山

字數:3993   加入書籤

A+A-


    農村有一地一俗,十地十俗的說法。
    紅白喜事更是如此,就拿草溝村來說,習俗與其他村就不一樣。
    靈堂前一桌人,還有陰陽先生,就是為了確定上山的事情。
    首先要選出抬棺金剛,
    這抬棺金剛一般有8人,大戶人家也可以用16人。
    而且最好是結婚的人,沒結婚的男子陽氣太重,而逝世人則是陰氣很重,假如男子沒結婚,則是陰陽嚴重相衝不吉利。
    當然這不是絕對,當年李老太爺上山就有了108人抬棺,並且這108位在林區都是說一不二的人,陽氣那是頂到天。
    這回山蘭嬸上山用的是八大金剛。
    李懷忠把能抬棺人的生辰八字,交給坐在旁邊一直閉目養神的陰陽先生。
    早年間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隻要死人就一定要請位陰陽先生,因為陰陽先生不僅要主持喪事流程,還要定下葬時辰,墳墓位置,棺材朝向等等,都是有規矩的。
    沒有陰陽先生開口,胡亂下葬除了會讓逝者不得安息,還會給逝者家屬後代帶來影響。
    隨著時代進步,城市裏陰陽先生被殯儀館司儀替代,農村裏還剩一些年長的陰陽先生,也即將麵臨斷承,年輕人不信這個,對他們來說,遠不如花花世界迷人眼。
    李紅兵從醫書本源中得到的大醫們傳承裏,陰陽五行,鬼神之說也是必備技能之一。
    眼前這位陰陽先生年紀估摸有六十多,臉上散落老人斑,皮膚黝黑,身材瘦小,身穿一件滿是油汙老式灰長褂,頭上還帶了頂瓜皮帽。
    通過五官麵診,這位陰陽先生的五髒六腑都不太好,而且身上散發濃濃酒氣。
    但李紅兵不會主動去提及,因為大醫者有言。
    不要去隨意擾動他人的氣數。
    否則損耗的是自身,你渡不盡天下人,故有醫不叩門,師不順路,不問不說之言。
    “瞿先生,這是抬棺人的生辰八字,過下目。”
    瓜皮帽的陰陽先生真開眼,先是看了李紅兵一眼,接過那張名單。
    “這個不行,八字中有午,又見子,與逝者相衝。”
    “這個也不行,辰衝戌,不能抬。”
    “這個可以。”
    “這個可以。”
    陰陽先生一邊說,李懷忠拿著筆頭子跟小學生一樣記筆記,算完之後還差一個。
    聽著陰陽先生念叨,李紅兵暗暗點頭。
    地支六衝,明衝,暗衝,還算有點門道。
    算來算去,還少一個金剛。
    這可麻煩了。
    村裏男人本來就不多,除去搬遷走的,去外地打工的,全村老爺們能動的不能動的,加起來也不過40號人。
    又要從這40個人裏挑出8個抬棺,最後隻選出七個金剛,其中就有鐵柱和大奎。
    本來瞎子和傻娃能上,可誰都不知道他倆的生辰八字,畢竟這是德發家的白事,找兩個沒有生辰八字的人抬棺,以後德發家要是出啥事,就會怨到這上麵來。
    不過傻娃可以拉棺,至於原因,大家心裏都清楚。
    剩下實在找不出人了。
    忽然,大家目光望向李紅兵。
    這不還有一條漏網之魚。
    李紅兵無奈的抽了抽嘴角,“要不我試試。”
    說完就報出生辰八字。
    陰陽先生口中念念叨叨,“半生風來半生雨,半生顛簸半生貴,半生流離半生福,好命啊,合該草溝村有此福氣。”
    “最後一位金剛,就你了。”
    嗬嗬!
    李紅兵笑眯眯的點頭應承下來。
    至於陰陽先生說的那些湖塗話,自己絕對一句都沒聽懂。
    定好八大金剛。
    接下來就是上山途中的安排,什麽逢路口,逢河,逢橋撒買路錢,打幡人,摔火盆,放鞭炮等等。
    見沒自己什麽事,李紅兵找個理由起身離開,聽一群老頭談事,屬實無聊,還不如跟李紅旗他們吹牛皮有意思。
    靈棚裏村民們抽著煙,低聲私語。
    哐!
    靈堂院子裏傳出一聲重重響鑼聲。
    緊接著是一道尖銳聲音,“孝子賢孫們跪呐!”
    要上山了!
    靈棚裏的村民嘩一下湧到院門口,有人踩在凳子趴牆頭往裏麵看,李紅兵也隨大流伸長脖子看熱鬧。
    院子裏德發一家、德財一家和那些遠房親戚都跪在台階前,隻見陰陽先生站在堂屋靈堂台階上,抑揚頓挫唱道。
    “孝子傷心流淚拜,引亡來進九重門。進了孝家九重門,九天玄女下凡塵,葬在龍頭出天子,葬在龍尾出公卿。”
    “媽呀!”
    德發重重磕頭,撕心裂肺的哭嚎,身後孝子賢孫們也跟著磕頭。
    陰陽先生又唱道,“九重門上道古人,孟宗哭竹孝雙親,二拜亡者早托化,早生托化往生方。”
    孝子賢孫們再次磕頭。
    陰陽先生轉過身,對著靈堂裏的棺木,抱拳彎腰行禮,“三拜亡者多蔭佑,蔭佑兒孫代代昌。”
    孝子賢孫們繼續磕頭。
    陰陽先生回身對院子高聲喊道。
    “卯時上山,八大金剛到位。”
    劈裏啪啦!
    嗚嗚啦啦!
    鞭炮聲和吹拉班子同時響起。
    德發家一眾孝子賢孫,撲向靈堂裏,扶著棺木嚎嚎大哭。
    “紅兵叔,紅兵叔,快走,準備抬杠了。”大奎在人群裏找到看熱鬧的李紅兵,拖著他回到院子裏。
    其它六位金剛人手一根老龍杠。
    這種龍杠本地也叫義杠,在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副龍杠,當村中有人去世時都要用它。
    它呈前寬後窄和棺木形狀相似,隻是略比棺材寬些,碗口粗的圓木做底,人抬的木棍稍細,中間用鐵鏈和鐵環相連,固定龍杠的環名叫信步步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