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到位

字數:3996   加入書籤

A+A-


    接過電話,看到村委會的座機號碼,李紅兵以為是懷中叔找自己有事。
    剛按下通話,裏麵就傳來李紅旗劈裏啪啦的囉嗦話。
    把手機離耳朵遠點,聽完後知道是戲班子到村裏,懶得繼續聽李紅旗囉嗦,直接掛斷電話。
    起身拿起衣服穿上。
    “哥,村裏有事?”山杏問道。
    李紅旗笑笑,“是戲班子來了,我去安排一下,下午估計請的廚子也會過來,搞不好老媽,大姐,二姐他們也要來,晚上多備點菜。”
    聽到紅兵哥爸媽下午回村,山杏趕忙站起身,準備去收拾房間。
    “安娜,去村裏玩不?”李紅兵問完後,吹了聲口哨。
    馬圈裏傳來一聲嘶鳴,黑風跑了出來。
    “去!”安娜興衝衝的答應。
    “太爺,我們過去不?”瞎子和傻娃走過來。
    李紅兵想了下,“你們在家裏幫杏嬸把房間拾掇出來,晚上家裏人多。”
    說完,抱起安娜放在黑風背上,自己翻身上馬,騎著黑風跑出遠門。
    跑出大門,挖機已經開始挖土修門口場子,工人們把青磚一塊一塊鋪在地麵。
    ......
    村稻場上。
    蹦蹦車裏戲班子的家當卸完,張守信看著隻有巴掌大的石台,心裏犯愁起來。
    就這麽大點地方,別說唱大戲,就是武生翻個跟頭,一下就能翻出台子。
    要是不用台子,又不合戲班子規矩。
    就在為難時候。
    一匹黑馬噠噠噠的跑進稻場,村民們已經見怪不怪,紅兵叔騎馬不稀奇,啥時候騎大象才叫真牛鼻。
    倒是戲班子的人看到李紅兵騎馬而來,不由嘖嘖嘴。
    看看。
    人家才叫正兒八經的騎馬。
    自己唱戲時抓根鞭子就算是騎馬了。
    黑風站穩腳跟,李紅兵跳下馬,把安娜放到地上,“去玩吧,不準到堰塘玩水,敢去腿給打斷。”
    當年自己怎麽受的威脅,現在一字不拉傳給安娜。
    “知道了。”安娜蹦跳的去找小夥伴。
    “紅兵啊,你可給我找了個難事。”見到李紅兵,張守信馬上吐槽。
    “咋了?”
    張守信指著石台,吐槽道,“你們村戲台子也太小了,根本施展不開,怎麽唱戲。”
    就這。
    李紅兵看向石台,確實小了點。
    不過小問題,掏出電話打給孫強,讓他辛苦來一趟村裏稻場。
    沒一會。
    孫強騎著摩托趕到。
    李紅兵長話短說,指著破舊的石台,“修一個7乘7米的戲台子,明天中午用,能不能搞?”
    明天用?
    孫強走到石台前研究一會,折返回來說道,“沒問題,可以搞,加3的速凝劑,9再撒一層石灰,明天中午就能用。”
    “辛苦了。”李紅兵很欣賞孫強的效率,決定多賣他兩粒崹陽丸。
    “沒事,反正施工隊閑著也是閑著,我看窯廠還有不少青磚,我馬上回去安排人幹活。”
    目送孫強騎車離去,李紅兵笑眯眯看向張守信,“還有啥問題?”
    張守信豎起大拇指。
    出手就是一支施工隊,張口就是一天時間砌出一個戲台子。
    在林區混跡幾十年,形形色,色的人見到多了去,像李紅兵這麽牛逼的任務還是第一個。
    錯了,當年還有一位李老太爺,也是草溝村的。
    咦!
    兩人都姓李,難道他們之間有關係?
    可惜,沒時間給張守信去打探底細,一旁的演員們喊他過去幫忙。
    戲台子的困難解決,也就沒李紅兵什麽事了。
    閑著無聊就跟村裏遊手好閑的懶漢們,蹲在柿子樹下看戲班子忙活,勤快的村民這會都在菜地裏給李紅兵幹活。
    劉長軍嬉皮笑臉的從石頭上拿起李紅兵放下的煙盒,先是抽出兩根夾在耳朵上,接著又抽出一根才點上吸起來,用一種長輩的語氣。
    “紅兵啊!你這場麵搞得大,戲班子多少錢一天,唱幾天啊!”
    李紅兵看了他一眼,也不氣惱,澹然說道,“唱三天大台。”
    嘶!
    柿子樹下眾人發出吸氣的聲音。
    三天大台!
    有錢人。
    不過再一想,前幾天一口氣承包村裏所有的土地,手一抖十幾萬就出去了,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想到這事,劉長軍怨毒的目光偷偷望向李大全。
    驢入的玩意。
    非說地下有寶貝,他娘的四個人晚上刨了幾宿地,被蚊子咬痩好幾斤,寶貝個毛都沒看到,現在再想把地承包給李紅兵,人家直接說不收了,都是特麽的李大全害的。
    旁邊李大全收到這記仇恨的目光,心虛一批,連忙岔開話題,順便補救一下雙方破裂的關係。
    “紅兵啊!聽說明個還要請村裏吃大席,是個啥子事,我好準備上個禮。”
    “這不老宅翻新好了,我爹算明兒是個好日子,把瞎子和傻娃收進家譜裏,兩個事就一起辦了,請全村喝個酒。”
    說完李紅兵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就朝村口田裏走去,跟這幫懶漢實在聊不到一塊去,眼不見心不煩。
    來到田埂,村民們正在往地裏引水,最近天氣熱,草溝村的梯田存不住水,需要每天都要澆水,保證土壤濕、潤。
    水是從村裏溝渠引過來的,當年祖輩們開荒,特意修了一條灌既水渠,引流元寶山的活水澆灌土地。
    水渠有一米寬,以田字格的模式分散在田頭地間,保證每塊地都能吃到水,
    可惜隨著退耕還林,人口搬遷,外出打工,糧食賤賣,村裏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灌既水渠就逐漸荒廢,被泥土和野草占據,直到前幾天大奎帶著一幫老爺們,用了一天時間才把灌既水渠清理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