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關於平定嶺南亂的人選
字數:4300 加入書籤
人們還處於杜如晦去世的悲痛中。
嶺南道那邊就傳回僚人叛亂的消息。
嶺南道位於大唐的最南方,地廣人少,山林眾多,還是部落文化。
在這個時代,將犯人發配到嶺南,就是將人丟到語言和文化都不同的地方,是一種很殘酷的懲罰。
但那個地方是屬於大唐的!
故而嶺南道叛亂,大唐得出兵平定。
一眾將士紛紛上書,願意率兵平定!
不過李世民沒有立即出兵,而是召集大臣商議。
方源作為長安令,又有平亂經驗,被請來一同議事。
“朕即位三年以來,僚人叛亂就發生了三次!”
“太上皇在位九年,僚人叛亂就發生了九次!”
“一年出一次兵,那群沒開化的僚人不嫌麻煩,朕還得考慮國家財政,你們說,有沒有什麽辦法一勞永逸的!”
李世民氣衝衝說道。
僚人的問題已經是曆史問題了。
因為文化和習俗的不同,距離中央又太遙遠。
一年大大小小的叛亂不少於一次,很讓朝廷頭痛。
不平定的話,會影響國家的威信,嚴重的話會動搖國本。
平定的話,年年都派兵前往,勞民傷財不說,士兵也會有損失。
“陛下,大軍橫掃吧,把他們打到服為止!”
“我們現在已經平定外亂,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平定他們!”
李靖作為兵部尚書,第一個發表意見,豪氣道。
覆滅東突厥後,他的聲望一時無兩,被人稱為當世軍神。
盡管李靖時刻警惕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但偶爾還是忍不住飄飄然。
“一年打,兩年打,都打了十幾年,還是沒有將問題解決,可以說明僚人問題單單是戰爭不能解決的。”
“陛下,臣以為,僚人依附山林而居,當拊以恩信,以恩德治理他們,教化他們文化,他們自會歸屬我朝。”
長孫無忌反駁李靖,還提出自己的想法。
“語言不同,文化不同,怎麽以恩德治理,怎麽教化他們文化?”
李靖略顯得不滿,在長孫無忌說完後,就進行反駁。
“語言不同,但不代表不能交流。”
“文化不同,但不代表不能交融。”
“花點時間,兩地交流,總是有用的。”
長孫無忌臉色平靜道。
“花點時間,是花多少時間?”
“兩地交流又是怎麽兩地交流,我們很遠的,也沒那麽多人才。”
李靖冷哼道。
“想要做成事,花多少時間都是值得的。”
“沒有人才,那就製造人才,擴招科舉人選才行。”
長孫無忌沉吟片刻,沉聲道。
“事情不是這樣說的。”
“哪怕是百年大計,也得知道花多少時間,而不是亂投精力下去。”
“擴招科舉人才,招到的都是世家子弟,他們恐怕不願意去嶺南,臭了朝廷名聲而已。”
“依我說,大軍橫推,狠下心來,將他們徹底打服,才能真正杜絕一年又一年的叛亂。”
李靖神色慢慢恢複平靜。
他不是魯莽的將軍,而是統帥,有靈活的頭腦。
“好了!”
“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李世民打斷了兩人的辯駁。
不管是長孫無忌還是李靖的想法,都有問題。
長孫無忌的問題是不知道時間成本,以及士子們大概率不會前往嶺南,而且還真的可能會影響科舉。
李靖的問題是隻想到暴力解決問題,但朝廷對於嶺南道是不熟悉的,那邊山多林多,不是平原,不好開戰。
“陛下,臣以為可以參考西漢對南方的治理,以俗治俗。”
“肯定他們風俗的同時,再派人注入我們大唐的文化,最好是兩邊同婚,讓我大唐女子出嫁僚人,教化他們後輩。”
“如此,二三十年後,大部分僚人的後代就會慢慢被我們同化,朝廷再加以控製,引導,招攬等等,嶺南的問題得以解決。”
房玄齡站出來,緩緩道。
話落,包括李世民在內的眾人露出沉思。
“臣以為,這個方法不是不行,但同樣有很多弊端。”
“比如說要出嫁多少女人,才能使得大部分僚人的後代被我們同化?”
“又比如說,我們大唐的女人嫁過去,會不會隻成為生育工具,而沒有地位教育孩子?”
“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我們大唐要休養生息,將人口提上來,這個時候嫁出去大量女子,國情怎麽辦?”
王珪也站出來。
但他不像長孫無忌一樣反駁李靖。
僅僅是提出自己的意見,對房玄齡的計劃提出問題。
“確實是個問題!”
“還有其他相反嗎?”
李世民歎息一聲,失望道。
天下經曆隋朝大亂,民生凋零,人口稀少。
現如今大唐才休養生息幾年,還需要大力發展人口。
這個時候將大量的女子嫁過去,對大唐來說就是一個負擔。
房玄齡也歎息,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很多問題,失落地回到位置上。
眾人沉默,思考著對策。
眾臣中,方源猶豫了良久才站起來。
“陛下,臣有一策!”
方源恭聲道。
他本不想出風頭的。
但是想了想,這個時候表現一下,晉升刑部侍郎的時候反駁聲音應該沒有那麽大。
於是方源站了起來,準備將模糊記憶裏的曆史記載搬出來。
“講!”
李世民有點意外。
他今日叫方源過來,隻是讓方源露露臉的。
好讓他日宣布方源晉升刑部侍郎的時候,在場的大臣們少點反對。
但不曾想,年紀輕輕的方源竟然也有想法,而且還敢在這麽多大臣麵前說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