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地窖裏的蹤跡

字數:5755   加入書籤

A+A-




    “小翟,怎麽是你?”
    劉副館長一眼看清楚來人的
    來應征懸賞這個人,他認
    “哈!劉館長,你好啊!”
    翟丹笑嘻嘻的向劉副館長打招
    最近家裏的事越來越順,翟丹精神麵貌都變
    以前,他到哪裏,都是那種悶不吭聲的低調小透明般存
    現在,經常有好事降臨,人逢喜事精神爽,他臉上總會忍不住流露出笑
    “老劉,你認識他?”
    有專家問劉館
    “認識!他來我們館售賣過三次文品級還都不”
    劉副館長回
    文物販子?
    幾個專家都用複雜的眼神看著翟丹,
    隨即,又都否定了腦子裏跳出的第一印
    這小子看起來太年輕了,文物行業講究修為,修為是需要年頭曆練
    憑這小子的樣子,不可能有多年行業侵淫的那種修他應該不是那種奸滑的文物販
    一個老專家問翟丹:“小夥子,你叫什麽名字?”
    陳主任在一旁,用他的家鄉口音說道:“他叫賊翟)膽丹)!”
    賊膽?
    這是什麽名字?
    幾個專家都愣
    陳主任見自己的方言口音引起誤會,急忙補充說:“你們也可以叫他大膽丹”
    這麽一說,誤會更大
    “賊大膽!?”
    “怎麽會叫這樣的名字?”
    有人小聲嘀
    “小夥子,你有什麽線索向我們提供?”
    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專家並不糾纏於細枝末節,直接問翟
    “是不是我帶你們找到柿子山下埋藏的大墓,就有五萬塊錢的獎金可拿?”
    翟丹更直
    每回和博物館打交道,他都是直男脾
    “報紙上白紙黑字都登著我們博物館信譽很好,說到做到,絕對不會賴賬”
    另一個專家趕緊補充解釋,他給翟丹吃了個定心
    “那要是找到古墓位置了,能不能馬上支付?”
    一群專家驚異地看著翟丹,心想:這半大孩子怎麽這麽愛錢啊?難道真是文物販子?
    陳主任看專家們投來的目光有點異樣,急忙上來打圓
    “他家裏最近遇上點事,急需用所以說話急了點……”
    “哦!明白理”
    眾專家雖然不知道翟家遇到什麽事,但都點頭表示理
    也不知道他們都理解了什
    “按照正常程序,支取獎金會有一個過程,時間可能會是十天,也可能是半個不過考慮你家裏急需用錢,隻要線索有效,我們可以給你特事特”
    頭發花白的老王館長現場拍
    “這個您說了管用嗎?別事後不認賬啊!”
    翟丹還是不放
    陳主任狠狠推了一下他後
    “這個你盡管可以放心,這間帳篷裏在座的,都是本省文博行業館長一級的大人物,哪一個隨便發話,都是管用你絕對可以信得”
    “那好,你們帶上挖土的東西,跟我來”
    翟丹轉身出
    出考古隊營地時,翟丹轉,回頭看了一下,他的身後,老老少少的,跌跌撞撞地跟了七八口
    翟爸買的房子離考古隊駐地不
    柿子山的半山腰,一座石頭壘成的簡陋房屋前,站了一圈考古勘探隊的老
    房子已經有點年頭了,因為是石頭壘成,沒有用水泥灌縫,可以說是到處漏
    這是房子解放前蓋的,如果是解放後建的房子,起碼還都用石灰抹一抹牆
    房子的正前方,拉了一個不大的小
    小院的圍牆,也是用石頭隨便壘的,大概有半人
    這座山以前叫石子山,滿山都是石頭,所以半山腰上修房子,都是用的就地取材,隨手撿石頭修
    翟丹指著院裏靠牆的一個位置說:“就在那”
    眾人圍上去一看,有一個草席半掩著的地
    有個扛探測儀的人開始露出不滿的神
    “不就是一個地窖嗎?這能說明什麽問題?”
    翟丹鎮定自若的說:“問題就在這”
    “柿子山村是本省的鹹菜基地,家家都挖地窖醃鹹菜,這有什麽特別的?”
    扛探測儀的年輕人不服氣地
    翟丹掀開半掩蓋的草席:“諸位請看:這裏不是鹹菜池,是個藏紅薯的地”
    考古隊的幾個老頭不等翟丹繼續解釋,迫不及待的伸頭地窖裏
    裏麵黑乎乎的,看不清有多
    翟丹拿起一個手電筒,打開往裏麵一
    順著光柱看去,地窖裏麵,竟有兩人那麽如果不是旁邊有一個斜坡供上下行走,人掉下去,根本爬不出
    “這個地窖,和漢墓有什麽關係?”
    旁邊有人謹慎地
    “這個地窖已經廢棄多年,連本村人知道的都不多,隻有個別年逾古稀的老人,才能知道一而且本村挖的醃鹹菜池很多,所以你們考古隊,極容易忽視這個地窖的線”
    “戰亂年代,這家人還把這個地窖當成庇護所,用來躲兵禍和匪禍,所以外麵入口修的特別隱不是知情人,走到跟前,都不知道這下麵還另有乾”
    翟丹一本正經的介
    旁邊幾個考古隊的專家,爭著要下到地窖裏去看
    “我下去看”
    “不,還是我下去吧!”
    “我年輕,我”
    “我身體好,我”
    翟丹急忙勸道:“各位老專家小心!地滑,別摔倒這個地窖五米多深,能容納幾萬斤紅我今天早晨摔下去一次,疼的半天沒爬起”
    “這個地窖是村裏誰家的?”
    陳主任他跟著考古隊多次走訪過柿子山村,村裏七十歲以上老人,他都村裏石、常、葉、張四大姓,沒有他陳主任不認識
    “常立”
    翟丹回答,常家是這座房子的原房
    “這個地窖是本村常家祖上留下來的,據說挖了三四代山上的土質特別硬,鏟刨起來,異常費勁,每一代人都往下挖一點,越挖越深,但是無論怎麽往下挖,下麵還都是”
    “往下挖還都是土?你確定?”
    “確定!不信你們專家組都可以下去實地看”
    幾個老專家開始興奮了,又要爭著下
    翟丹感覺:跟聰明人打交道,特別舒
    許多時候,話不用多說,隻給一點點小小提示,人家就全明白了,甚至比你還通
    但考古隊不是每個人都是聰明
    一個扛探測儀的人不解地問:“往下挖還都是土,這和找主墓有什麽關係?”
    沒人理他,幾個老專家爭著下到地窖裏去
    陳主任走過來,對著那個人的腦袋,狠狠敲了一記,開啟了教育不開竅之輩的模
    “你這個榆木頭疙瘩腦袋,真不開竅!都這樣了,還不明白?”
    “明白啥啊?”
    “那我問你:這座山,以前叫什麽山?”
    “石子山”
    “為什麽叫石子山?”
    “漫山遍野都是石”
    “那還不明白嗎?”
    “陳主任,我還是不明白你的意”
    陳主任看他這麽不開竅,又在他腦袋上敲了一下
    “那我再問你:這個山的構造是什麽?”
    “石灰岩和泥質頁”
    那人對山體的構造倒是如數家
    “外表最深土層,覆蓋是多深?”
    “山上覆蓋土層最深是一米五到兩”
    “就算土層最深是兩米,那這裏怎麽會有一個五米多深的地窖?而且地窖往下挖還是土,不見石頭?”
    扛探測儀的人突然瞬間開了
    他的臉上,開始血往上
    “我明白了!這是漢墓上麵的夯土層!”
    扛儀器的手,開始顫
    “不會吧?難道——找了十年的主墓,就在這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