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參觀博物館隱秘的地方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A+A-




    胡老師對翟丹說道:“你上一次來,我帶你看了我們博物館的開放區域,還有一些我修複過的文今我帶你去看看我們館沒對外開放的地方,你可能會有興趣”
    翟丹也不廢話,他放下手中的東西,站起來跟著胡老師就往外
    說是博物館沒有對外開放的地方,翟丹以為是去文物倉庫,還以為胡老師一定是有什麽珍貴文物給他展
    不料胡老師竟帶著他走上博物館尚未開放的三
    文物難道不是放在地庫和展廳裏嗎?
    在博物館三樓走廊,站在一扇緊鎖的大門前,翟丹正奇怪,就見胡老師招呼一個管理展廳的老大
    “韓大姐,你把三樓展廳的門鎖打開一”
    那位大姐應聲拿著一串鑰匙上來,稀裏嘩啦地開
    鎖打開以後,又招呼一個值班保安幫忙,推開沉重的大
    這是一間暫未對外開放的展
    裏麵連燈都沒開,一片黑壓壓的,看不清都放了什
    展廳的燈打開一瞬間,翟丹的眼睛就看愣
    整個三樓大廳,大概有近一千平方米的麵
    這裏沒有文物,卻擺上了無數照片、說明牌和展
    照片裏的內容,都是民間工
    有絲織、繪畫、唱戲、吹樂器、說書、製藥、跳舞、雜技、縫紉刺繡、玉器製作等
    展櫥展櫃內,展出的是一些民間工藝或藝術的成品,還有的是表演道具
    說明牌上,一件件記錄著這些已經消失和即將消失的傳統民間工
    在瓷器製作的介紹中,還能看到一個小的分支類目——鋦
    雖然布局有些混亂,而且從二十年後眼光看,策展水平也不夠專業,甚至有些粗
    但是,能感到策展人的良苦用心:他們是想以一個三線小城的地方博物館的微薄之力,來保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香火不被熄
    他們這一代博物館人,甚至都不知道:保留的這些東西,未來還能不能看到它們再度輝煌?
    就是有一個信念:把這點點火星都留下,不讓它熄滅,未來總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到這些,翟丹一陣心潮澎
    胡老師介紹說:“這些年,劉副館長多次出差,到國外交流學習,同時,也看了好多外國人的展”
    “他回來以後就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外國人特別注意保護自己傳統的東發達國家如此,比我們還窮的不發達國家,也是如”
    “我們國內許多傳統的如民俗、民間技藝等東西,在保護上一點都不被重隨著老一輩的凋零,許多東西麵臨著後繼無人,逐漸失傳的危作為守護曆史文化的文博人,我們的責任是收藏、研究、保護和傳”
    這些祖先經過千百年來形成的民俗、文化和技藝,都是祖先們一代代的心
    後世們的進步和創新,也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來的,這個叫一脈相
    如果得到後麵的,就拋棄或忘掉前麵的,那就是斷掉了自己的
    沒有根的文化、藝術和技術,是走不遠
    越是發達的國家,不但注意尋找自己的根,還順著根尋找更久遠的脈
    劉副館長和胡老師敏銳的抓住了這一
    胡老師繼續說道:“中華文化現在在世界上還不屬於強勢文化,甚至不屬於世界的主流文化,因此造成很多中華傳統文化的東西在悄悄流許多東西,在被外國的文化強勢取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無聲無息的消失在曆史長河所以就盡自己的力量,籌備了這樣一個民俗展”
    說到這裏,胡老師有點激動,兩隻手臂都在顫
    “現在許多瀕臨滅絕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方麵的東西,我們都在收我們不知道這些東西還能有什麽用?但是起碼要用博物館的收藏來證明:它們曾經存在過……”
    看翟丹有點愣神,胡老師說:“大丹,你有什麽看法?”
    翟丹毫不客氣地說道::“這些收藏雖然看起來很多,但中華文化裏包含的東西太多,內容紛繁複雜,老實說,這個展廳裏展出的還是太少,隻能算是九牛一”
    胡老師:“你說的這個情況我們也知所以啊!我們還需要年輕人來繼承我們沒做完的起碼這個不開放的三樓展廳,要用更多藏品給充實起未來,收集更多新展品,就要靠你”
    胡老師上前拍了拍翟丹的肩膀,像是在做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托
    翟丹被震撼住
    那一瞬間,他甚至懷疑:上天讓自己重生,就是為了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像大熊貓那樣逐漸滅絕
    他想拒絕胡老師,想說自己還不是博物館的人,幹不來這
    但是沉重的使命感,使他無法開口拒
    他竟然輕輕點了點頭,對胡老師的話表示同
    比起那些行業的恩怨,個人的仇怨,用一個更大的格局來看,都算不了什
    翟丹站在大廳裏,一一看的十分仔細,比起博物館裏那些老人對這些東西模糊的認識,他心裏更清楚其價
    大概幾年後,會有一個全新的概念闖入中國,東洲博物館三樓收藏的這些所謂“民俗”或“民間技藝”,都是屬於那個全新概念裏包含的東
    至於那個全新的概念,人們會稱呼為:非物質文化遺
    文物、曆史遺跡,那叫物質文化遺
    許多無形的技術、技巧、訣竅,甚至是戲曲和武術,那都是非物質文化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些東西隻可意會,比如:推拿按摩中一道力氣的大小,鋦瓷器時的一個小訣竅,唱戲時的一句唱腔變化,好吃菜肴中的一種口味,燒瓷器時的一點細微爐溫控製……這些東西絕對不是用書籍、照片、錄像能記錄下來的東
    非遺雖然最後都是用最後的成品來記錄成果,比如絲織、刺繡什麽的,但不能留下製作過
    中國古代有很多精品文物,因為丟失過程,造成古人能製出的東西,今人反而造不出
    人們常說的“今不如昔”,就是這個原
    假如用宋詞打個比
    宋詞和唐詩並稱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兩個巔
    但宋詞實際上是宋代人吟唱的歌詞,因為古代沒有曲譜,詞雖流傳下來了,曲調卻失傳
    古代流傳下來的詞,今人隻會吟,不會
    在古代,詞的唱法都是口口相
    非遺真正能夠傳承,還是需要師傅帶徒弟,手把手的教
    自學考試拿文憑,自己在家看書,可能會把大學文憑考下
    而非遺的東西,絕對不是自學或看書能掌握
    如果沒有年輕人繼承,這些絕學就算是斷絕
    博物館能做到的,隻是盡量把它們的形態和特征記錄下來,供後世有興趣研究的人參
    看到翟丹有點出神,胡老師拍了一下他的肩
    “小子,我還有很多研究成果,走,我再帶你去我的秘密實驗室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