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賢後觀音婢
字數:4316 加入書籤
九成
始建於隋朝,後來成為唐朝皇帝避暑的宮
此刻宮中空地上,一個麵如冠玉的年輕人,正在聚精會神的扯魚
他就是宮中衛士令李德謇,大唐傑出軍事家代國公李靖的兒
李德謇其實心裏鬱悶,本說唐軍中任職,繼承父親的衣缽,建功立業為國效
誰知給安排一個守宮,雖然知道是過渡,但也不
這段時間剛說清閑點其實也不錯,誰知來了太上皇來
從這裏的食物鏈頂端立刻成了孫
“報!不好了公子!”
隨身家將李飛狂奔而至,神情惶恐不
“能有什麽不好的?還能比我現在更加不少?我堂堂小國公,坐在這裏給太上皇扯魚線…看到我這雙蒲扇大的手了嗎?本應該是為國殺敵”
李飛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知道公子怨念大,沒想到這麽
但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向外指著說道:“五殿下來了,來這那傳說中的奔馳大”
李德謇:(⊙v⊙)嗯?
立刻放下了魚線,“都說五殿下不裝了,攤牌了,我倒要看看奔馳大g到底長什麽”
他馬上來到了城頭,放眼望去,就看到了一條黃龍,壓了過
“吾靠!”
李德謇驚呆
李祐駕車一路狂奔,眼瞅著九成宮在
他非但沒有減速,反而一腳油門踩到
這就有點強橫
但他不能不強
不強橫別人就會來欺負
李德謇臉色大變,“難道五殿下是來救母的!”
這比沉香劈山救母不容多
“戒備,戒備!”
九成宮狼煙
隨著城門打開,衝出一支五百人的軍隊,列成方陣,半蹲在地舉著鐵盾,驚駭的目光盯著越來越近的奔
李祐一個漂移,再來一個甩尾,穩穩停在了兵陣之
“嘩啦啦!”
全副武裝的重甲兵,一起坐在了地上,反而長處了一口
“大……大膽!竟敢擅闖別宮!”
李德謇策馬而出,揮舞著流星錘色厲內荏
後車門同時打開,汪才和樂福直接跪了出來,趴在地上嘔吐不
與此同
長安太極宮立政殿,自然有母儀天下之勢,長孫皇後便居住於
李世民正在和長孫皇後一起吃中午
“觀音婢,嚐嚐這個,是從東海送來的龍蝦,這個季節實屬難”
隻有在皇後麵前,李世民才絲毫沒有帝王的氣概,完全就是寵妻狂
而長孫皇後,以女性特有的品德,被稱為千古賢後,是武則天唯一無法超越的女
她十四五就跟了李世民,現在也就三十出頭,絕代風華沒得說,所以看起來才二十歲左右的樣
尤其奶量驚人,反正是李祐喜歡的類
殿外的李君羨,發現李世民很高興,覺得自己應該趁機說點什
於是來到殿門口,行禮道:“陛下,今天城中發生了一件事”
“哦?是什麽事情?”李世民敷衍
長孫皇後放下了筷子,取來溫熱的濕巾遞過
李世民不耐煩,吃個飯也要聽這些臣下說三道隻好耐著性子接過來,擦了擦臉,正經
李君羨道:“五殿下今天辰時一刻開奔馳大g出城,剛才,又從二百裏外傳來消息…五殿下的車比風跑的還快,若軍中能用上這樣的”
他說這麽多完全是為了最後一句
“什麽,比風跑的還快!”
李世民感到一陣陰風吹過,背後發涼,手一抖,茶差一點撒了,“李君羨,你過分李祐的車的確很快,但也沒有你說的那麽離譜吧?”
說到一半,臉色微變,“啊……這!他辰時出的城?午時二百裏外傳來的消息,也就是說,他半個時辰沒用就跑了二百裏地!畢竟要減去傳訊的耗時!”
李世民舉起一隻手掐算,發現指頭不夠,不得不又舉起一隻
稍後,格外震驚道:“他的車,一天最少能跑4800裏,也許還能突破5000”
長孫皇後原本饒有興致的聽著,此刻花容失色,“小五的車,一天就能橫跨大唐國土!”
她還記得這孩子,剛出生不久,母親就進了冷宮,怪可憐
還吃過她的奶,尤其飯量驚人,抱住就不撒,因此印象深
那年長孫皇後才19歲,根本喂不飽這位小五
後來被李世民發現了,就不讓喂了,反而將李祐趕出了宮,隻隨身帶了一頭奶
宮女侍衛暗暗咋舌,握尼瑪,這還是車嗎?插個翅膀,還不得飛上天去!
李世民神情陰沉不定,他清楚李君羨應該知道自己不想聽到有關李祐的事情,尤其是奔馳大g的事
為什麽還說這事情,重點是最後一句吧?
戎馬一生的他,也很清楚這樣的車太牛逼了,用途不隻是裝
可是,他就連李祐的模樣都不記得
去找一個早以拋棄的兒子要車?
皇帝不要麵子的嗎?
並且,大唐沒有奔馳就不是大唐了嗎?
李世民可不信邪,他的大唐根本不需要這車,“此時從長計議,你退下”
“”李君羨悻悻退了回去,本以為陛下有海納百川的器宇,誰知和預料的一點也不一
長孫皇後撫著額頭琢磨,就說道:“陛下,那車真的如傳聞般神奇嗎?臣妾聽說,第一次出現時,著實把全城百姓都嚇壞了,直呼妖怪啊!”
李世民聽到後,臉上火辣妖怪也是他第一個喊得,起居注上都如實記載,若非強行將這一段扣了下來,早就滿朝皆知
他歎了口氣,拉過來皇後的手摸著,道:“如果是承乾,或者泰兒、治兒發明了這樣的車,那該多”
李世民倒不會對長孫皇後隱瞞什
長孫皇後禦下平和,和李世民相輔相成,母儀天下的風采,輔佐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留下千古賢後的美
她將門之女,訓誡諸子,調和直涼,抑製外戚,獎進忠
關雎美後德,維護中正之
帝後互動,良緣情
兩個人都成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於情鶼鰈情深,於政相輔相
李世民愛重長孫皇後,尊重她的看法,即使是朝政大事也毫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