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逃兵
字數:3738 加入書籤
楊義愣愣的坐在桌子邊,終於將以往的經曆說完,但是卻讓所有人都先去了沉
最後林欣平將楊義送回了清水灣,而那時正趕上北蠻大軍南下入
楊義回到清水灣,見到了闊別已久的發妻,兒子和兩個孫子孫一家人對於楊義的遭遇抱頭痛哭,但又非常的欣跟那些在戰場上丟了性命,最後連個全屍都沒有的人家相比,可是好太多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雖有英雄家榮耀,戰死沙場人未
戰場上戰死的軍卒,很少有拉回故土下葬的,基本都是就地掩埋,死後連塊墓碑都沒有一
有不死心的愛人,家人非要尋找下去,最多執法典官能有個記載,人大概埋在那裏了,在那裏祭拜一下也就是
都是別人的孫子,兒子,兄弟,父親,爺爺,叔伯,愛人,丈上了戰場,能夠全須全尾的回來的能有幾
“就這樣,我們一家搬到了劉家莊,我也當了逃”楊義說到這裏,老淚縱橫心中萬分的難
“怎麽會是逃兵?”泰俞聞言深吸了口氣連忙說道:“老英雄為大堯立下汗馬功勞,至使身殘退役,實乃我大堯的巨大損”說著拍了拍老人的手說道:“既然今日得知楊公依然健在,那麽文帝諭旨不能不傳我玉令,即刻傳書軍部,五百裏加急,牧邊神眼依然在世,天斥候後繼有人,楊公及楊公家人,舉家潛往京城安置,待皇帝定”
“尊玉”劉奮宗聞言臉上頓時大喜,起身抱拳說
“使不得,使不”楊義拉住泰俞的手說道:“拴子,彭大胡子,王生至今都沒有找到,或許他們還活著,等找到他們再行受賞不”
眾人聞言,心下都是一陣苦笑,這已經過去十二年了,那幾個人至今都未回歸,想必已經早已不在人世,繼續等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
“楊公,你的心思我明白,過了這許多年,該來的總會來的,不怕說句不中聽的話,那幾位壯士恐怕已經作”泰俞不想讓楊義如此的心揣後悔度日,依舊道:“牧邊神眼乃是我大堯的戰神,如果此時將楊公迎回京城,對於三軍將士也是一種鼓有功不能不獎,待到此事公諸於眾,如果那幾位依然健在,聽到這個消息自會尋來,到時候豈不更好?”
楊義聞言全身都是一震,點了點頭說道:“是這麽個道理,我怎麽就這麽的糊”
眾人見泰俞三言兩語就讓楊公幡然醒悟也是跟著欣喜不
“苗將軍!此間事了,你就辛苦一趟,帶著楊公及家人走一趟京城,將楊公交於劉大將軍,就說我等著他的好消”
苗萬裏聞言麵色一整,連忙躬身施禮恭敬的說道:“尊玉”
泰俞轉頭看向劉奮宗說道:“劉將軍是大堯參軍,也是天斥候的繼承人之一,楊公健在此事非同小可,需要將軍互送楊公及家人即刻進京麵聖,務必保全楊公及家人的重任就交給將軍”
“責無旁貸!建多謝殿下厚”劉奮宗此時滿臉的興奮之色,心頭的狂喜已經掩飾不
泰俞點了點頭,隨即說道:“此事就這麽定”說著拍了拍楊義的手,拉著他坐下來繼續道:“楊公方才說知道那翡翠穀的具體位置,這件事還需要調查清楚,不知楊公有何建議?”
楊義聞言點了點頭說道:“三水關林欣平曾言道,三岔河向北就是北夏地界,那裏有一個地方叫做翡翠穀,當年走的匆忙,沒有來得及問具體位置,但是如果想要知道那裏的情況,還需要找到林欣平一問明”
泰俞聞言點了點頭,其實他在老人的敘述中早已將人員,地點等信息聽得清如今又得到老人的確認,那個林欣平肯定知道北夏境內那個翡翠穀的具體位置,隻要找到林欣平這一切都不是問
“過了這些年,我這眼睛更加的不如以前,人老了老瞎子一個了,現在不想受什麽封賞,隻求能有個棲身之所,就已經很知足”楊義仿佛自言自語的說
“楊公為大堯司披荊斬棘,老來雙眼殘疾,這一切大堯不會忘”說著拉著楊義的手,泰俞想了想又道:“我們太需要向楊公這樣的老英雄將你們的故事傳承下去,讓我們這一代生活在蜜罐裏的人,知道那段崢嶸歲大堯如今十幾年的和平來之不易,讓更多的人瞻仰英雄事跡,激勵後輩們前赴後繼,不辱使”
這幾句話說的擲地有聲,讓人聽了熱血沸騰,這樣英勇的事跡,如果加上皇權金授,將給三軍作為表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運
“既然此間事了,我們也該起身東去”泰俞對身邊的兩女說道:“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走,倒要去看一看那翡翠穀是什麽一個去處?竟敢將手伸進大堯英雄之地來搞破壞,真是豈有此理!”
“殿下要去探那翡翠穀?”劉奮宗聞言,眉頭不由得皺了皺問道:“殿下此行,隻身三人,恐怕那翡翠穀乃是龍潭虎穴,不容易闖啊!”
“誰說隻有三人?”劉春華此時說道:“小苗子和大哥你們進京就好了,我留在殿下身邊,鞍前馬後做個手下,我們四人同行也好有個照”
“不行!我不同”劉奮宗聞言臉色大變,看著泰俞等人說道:“殿下千金之軀,怎可輕易涉險?華子你也竟是胡鬧,那翡翠穀我們都曾聽聞,那裏是北夏的一處秘密據點,不範高手如雲,僅憑你們四人差距懸殊,此事不可再提,否則末將就算不要這身軍備,也要阻止殿下涉”說完當真就要解甲死
泰俞見狀擺手道:“劉將軍所言極是,我等四人確實不易輕易前但是,齊夫人兩位愛女遭人挾持,此事需得嚴”想了一下繼續道:“我們也不去翡翠穀當真探查,隻去三水關尋那林欣平了解情況,隨後上報軍部自有人處理此”
“那殿下尋了林欣平以後就會回京嗎?”劉奮宗聞言點了點頭問
“此值晉西道大旱,民不聊我以承接陛下聖旨,要前往晉西道查探一番,隨後會去y城與其餘幾位皇兄碰麵,此事已經定下,我也在父皇麵前誇下海口,定要解決晉西道大旱之”
“晉西道大旱?民不聊生了?這麽嚴重嗎?”
“我們偏居一隅竟然不知道晉西道大旱之事,想當年有很多袍澤都是晉西道前來支援平洲的好漢子,想不到他們受災了?”
“就是,當年橫州保衛戰,晉西道金州軍團曾派出兩個營的兵力駐守衡州城,他們受災如此嚴重,我們是不是該出些力”
“對,正該如此!”
此時齊夫人也聽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她一屆女流也知道寶花和齊允兒救出來的希望已經不大心裏不免有些失落,但得知晉西道大旱已經到了火燒眉毛了,也不禁為之動容“我齊家寨這幾年還算有些餘糧,我出五十車糧食,再出齊家寨五十名勞力,追隨殿下前去救”
眾人聞言不禁紛紛點頭,這樣的事情怎麽能讓一屆女流占了先機,還在十三皇子麵前拔得頭籌呢?
“我劉家莊出糧食五十車,紋銀兩萬兩,再出莊丁一百人,追隨殿下前往晉西道救”那位劉家莊耄耋老者,撚著胡須說
劉奮宗聞言臉上頓時覺得提氣,也是對那老者抱拳道:“正該如此,多謝叔伯支”
正在這時,門外一個聲音突然道:如此大事,怎麽可以少的了我賈家集,我賈家集願出糧食一百車,紋銀十萬兩,一百莊丁追隨殿下趕赴